【摘 要】小提琴是一種西洋樂器,其音色宛轉悠揚、流暢飽滿,有很多優(yōu)秀的經(jīng)典曲目。對于音樂的本質來說,其所傳遞的情感含義是十分豐富的,主要是通過樂器的音色以及音符、旋律的變化,刺激人們的神經(jīng),使其感受到和音樂所營造的氛圍相契合的情感,是音樂本身和人類情感思想共同產(chǎn)生的體驗。但如果一首藝術樂曲不能將其情感所表達出來,也就失去了原有的藝術價值。本文主要以小提琴曲《沉思》為例,對小提琴曲進行藝術情感解析,希望讓更多的人領悟到小提琴曲所具有的藝術魅力。
【關鍵字】小提琴曲;《沉思》;藝術情感解析
中圖分類號:J622.1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13-0063-01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場經(jīng)濟體制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狀態(tài),進一步促進了社會生產(chǎn)力的全面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方式有所改變,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也注重精神世界的搭建。在物質生活豐富的今天,人們對于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在此背景下,音樂這一藝術門類得到了社會大眾的廣泛熱愛。通過音樂,人們得到了更高層次的情感體驗。本文將以著名小提琴曲《沉思》為例,對其所傳遞出的藝術情感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讓音樂成為現(xiàn)代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一、有關小提琴曲《沉思》的相關概述
(一)樂曲創(chuàng)作背景
《沉思》又被譯為《冥想曲》,創(chuàng)作于八十世紀90年代初期,是一首極為經(jīng)典的小提琴曲,是法國作曲家朱爾馬思涅為三幕歌劇《黛依絲》的第二幕中第一和第二場景創(chuàng)作的間奏曲。該小提琴作曲者,自小就有特殊的音樂才能,畢業(yè)于專業(yè)的音樂學院,在編曲時更加偏向于細致入微的情感表述,特別善于將女子的嬌柔表現(xiàn)出來,因此,有人將朱爾馬思涅稱之為“洞察女子心靈的詩人”,《沉思》是該作曲者深受大眾喜愛的小提琴曲之一。
(二)《沉思》成為經(jīng)典的緣由
馬思涅在創(chuàng)作《沉思》時,已經(jīng)年過半百,該曲成為他的代表作之一,是因為該曲將女子纏綿悱惻的心思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其故事背景是:公元四世紀的埃及,亞歷山大城的名妓在受到修道士影響后,將縱情歡樂的世俗生活拋之腦后,回歸到本我精神世界,但因為失去人間歡樂而在矛盾清晰變化中選擇結束自我生命。《沉思》是其中一段演奏曲,將女主人公享受極樂世界的快感和內(nèi)心罪惡感交織的復雜情緒表達得淋漓盡致,讓人們能夠通過音樂以別樣的視角來解讀女主人公的內(nèi)心活動。
二、小提琴曲《沉思》的藝術情感解析
事實上,該小提琴曲由三段體構成,為進一步有效地進行該曲的藝術情感解析,下面將從多個角度出發(fā)來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和研究。第一段,當劇情上演到特定情節(jié)后,小提琴以其明亮透亮的音色平穩(wěn)地將主題演奏出來,在悠揚而舒緩的旋律中,讓聽眾隨著音樂聲,思緒逐漸平靜下來,跟隨著連綿起伏的曲調(diào),讓人由內(nèi)至外地感受到平和、寧靜的情緒變化,仿佛行走在視野開闊的山間小路,密林、溪水、鳥語花香相伴,清幽舒緩,充滿了寧靜的氛圍。該曲演奏到中間段落,音樂從首段的D大調(diào)轉向了C大調(diào),這種曲調(diào)間的轉換,讓人在曲中感受到一種平穩(wěn)而又生機向上的力量,從旋律中,仿佛感覺到了祈禱者的內(nèi)心不僅充滿了冥思遐想,思緒更是如曲調(diào)一般由最初的平靜轉換成痛苦、不安和懊悔。最后一段則是另外一段音樂的再現(xiàn),當音樂通過中間段落的承接后,又逐漸變得平穩(wěn)和舒緩,讓人感受到主人公情緒上一個較為突出的變化,其靈魂在音樂中慢慢得到了凈化和改變。
結尾在曲調(diào)上仍舊采用高音的形式,而該首樂曲的結尾更是點睛之筆,將情感進行了有效升華,讓人感受到心理情緒較為明顯的變化,仿佛是一個圣徒的靈魂得到了上帝的指引,心靈得到了凈化,而小提琴悠揚婉轉的旋律傳遞出一種寧靜、美好的心境。小提琴曲《沉思》的樂曲結構較為簡單,主要采用的是D大調(diào),利用空靈清澈的弦音伴奏,將曲調(diào)所蘊含的豐富情感表達出來,在特定情境中,無論是中間部還是結尾部分都進行該曲調(diào)的演奏,有所不同的是,在歌劇中,中間環(huán)節(jié)所表達的情感較為狂烈和炙熱,旋律的展開富有熱情,在經(jīng)過一系列復雜情緒變化后,在結尾處再度出現(xiàn)最初的旋律,將情緒帶回到最初的狀態(tài)。
綜上所述,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于音樂的喜愛是有目共睹的,不同于其他音樂類型,小提琴曲無論是在編曲還是演奏過程中都需要創(chuàng)作者具有飽滿的情感,并將其寄托在曲調(diào)中,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感染聽眾,讓其在欣賞的過程中,能夠在心靈上與之產(chǎn)生共鳴。本文主要對小提琴曲《沉思》的藝術情感解析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和分析,首先詳細地闡述了小提琴曲《沉思》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特征,緊接著對其所蘊含的藝術情感進行了解析,希望能夠進一步有效地促進國內(nèi)音樂藝術事業(yè)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為相關課題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營造更為良好的藝術氛圍。
參考文獻:
[1]劉雯波.小提琴演奏技巧和情感表達分析[J].黃河之聲,2019(14):51
[2]崔紅艷.交響樂隊中小提琴的演奏技巧[J].戲劇之家,2019(26):79.
[3]田寧一.論小提琴演奏情感表達的問題研究[J].戲劇之家,2019(24):59.
作者簡介:王怡然(1999.7-),女,漢族,河南鄭州人,河南大學音樂學院17級本科生在讀,研究方向:音樂表演小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