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凱
摘 要:理解現實生活與寫作的重要關系,現實是寫作的源泉,寫作是對現實的深刻認識。觀察現實生活,為寫作積累素材;正確思考現實問題,提升寫作思辨能力。
關鍵詞:高考作文;作文教學;觀察;思考;寫作的思辨能力
一、從2019年高考作文說起
作文原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百砼d夜寐,灑掃庭內”,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綿延至今??墒乾F實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學不理解勞動,不愿意勞動。有的說:“我們學習這么忙,勞動太占時間了!”有的說:“科技進步這么快,勞動的事,以后可以交給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說:“勞動這么苦,這么累,干嗎非得自己干?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了!”此外,我們身邊也還有著一些不尊重勞動的現象。
這引起了人們的深思。
請結合材料內容,面向本校(統(tǒng)稱“復興中學”)同學寫一篇演講稿,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并提出希望與建議。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從題目材料說
材料內容不僅指出“勞動”是中華民族延續(xù)至今的優(yōu)秀傳統(tǒng),而更重要的是直指當今時代以學生為代表的青年人“不理解勞動,不愿意勞動”的社會現實和“不尊重勞動”的現實社會現象。材料將中華民族熱愛勞動的優(yōu)秀傳統(tǒng)與現實社會一些對勞動的偏差認識進行對比,為考生創(chuàng)設矛盾情景,進而引發(fā)考生對這一社會現實及勞動本身的深入思考。
從寫作文體說
文體明確要求為“演講稿”?!把葜v稿”為實用性文體,不僅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強化了適應現實生活需求的實際應用導向。
總之,2019年的高考作文,材料所舉現象來自現實生活,寫作文體有現實的實用性,而寫作指向是對現實生活的認識思考,所有這些無不體現了高考作文的強烈導向,其實也明確了我們高中作文教學的方向: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寫作立足現實生活需求。
二、現實生活與高中寫作的對接
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說,“藝術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文藝創(chuàng)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曹雪芹如果沒對當時的社會生活做過全景式的觀察和顯微鏡式的剖析,就不可能完成《紅樓夢》這種百科全書式巨著的寫作。魯迅如果不熟悉辛亥革命前后底層民眾的處境和心情,就不可能塑造出祥林嫂、閏土、阿Q、孔乙己等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p>
總書記的講話明確指出了現實生活與寫作的關系,現實是寫作的源泉,寫作是對現實的深刻認識。同時也指導了現實生活與高中寫作的對接方法:從觀察現實生活入手,從思考現實問題提升寫作思辨能力。
1、從觀察現實生活入手
魯迅先生在指導董永舒寫作的回信中指出:“此后如要創(chuàng)作,第一須觀察”。(《致董永舒》)
“在實際生活里養(yǎng)成精密觀察跟仔細認識的習慣,是一種準備工夫?!保ㄈ~圣陶《拿起筆來之前》)
兩位大家也都明確指出了現實生活與寫作的連接點在于觀察。學生不是無事可寫,而是“無視生活”,缺少留心的觀察。所以在寫作教學中必須教會學生面向社會,關注生活,要以飽滿的熱情和自己獨特的眼光與視角去觀察周圍的客觀事物。
生活的每一天都會發(fā)生很多事,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甚至有些事情看起來很平淡不起眼,如果我們不去用心觀察,也許就過去了,不留一點痕跡,導致一天無事可談。為了幫助學生能夠有心地觀察生活,筆者從高一年級一開始就要求每個學生寫周記,周記的內容要從生活中選材,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偶爾也加入特定命題,來寫本周中感觸最深的事情。這樣經過不間斷的訓練,既提升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也培養(yǎng)出學生寫作的真情實感。
像這次正在經歷的“抗擊疫情”行動,學生能夠看到身邊所發(fā)生的事情,而且還有很多學生的父母本身就站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他看到的就更加真切。筆者多次布置練習,觀察疫情之下的家長、社區(qū)、志愿者等等,在指導下,學生觀察得更加仔細,隨之內心產生波瀾,有了寫的沖動,從而寫出一篇篇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2、從思考現實問題提升寫作思辨能力
在我們觀察生活,關注現實的時候,會看到現實生活中好的一面,也必然會看到“生活中并非到處都是鶯歌燕舞、花團錦簇,社會上還有許多不如人意之處、還存在一些丑惡現象?!睂@些現象如何認識,如何思考,這是在我們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關注現實之后指導學生寫作的一個關鍵問題。也就是通過思考辨析現實問題,轉化為學生寫作的思辨能力,“對這些現象不是不要反映,而是要解決好如何反映的問題”,“應該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zhàn)勝丑惡,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p>
例如,在這次面對疫情當中,筆者引導學生做調查研究,采訪自己的父母,比較2003年非典與2020年新冠肺炎防疫抗擊的應對措施,在對比中讓學生從內心體會到國家的進步,社會的進步,接著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就會得出我們的黨和國家不但不回避問題,而且是直面問題,在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中前進的論斷。這樣在學生的習作中,語言文字就不會停留在表面的陳述上,而帶有了思考之后的深度。
其實還可以讓學生比較我們國家與其他國家的防疫作為,思考辨析后就會深刻體會到國家制度的優(yōu)越性;還可以讓學生對疫情當中的一些問題加以探究思考,理性地辨別是非,提出自己的解決辦法。
通過以上活動,學生就會鍛煉自己運用批判性思維從不同角度審視思考現實生活,在寫作時“能運用語言祖國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審美體驗,表現自己對美好事物的情感、態(tài)度和觀念,表現和創(chuàng)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覺,初步形成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認識,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強為民族振興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p>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薄氨仨毟从诂F實生活,文章才真能寫通,寫來才真有意義。”先生的話形象地說明了現實生活與寫作的關系,也正是高中作文教學要時刻關注的問題: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活,關注現實,通過思考提升寫作的思辨能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 《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2]《普通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3]魯迅《致董永舒》
[4]葉圣陶《怎樣寫作》中華書局2009版
[5]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