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娟
【摘要】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設法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因此學校大力倡導學生參與“寒假讀一本好書”活動,讓學生以閱讀方式沐浴書香,享受快樂的寒假時光。我們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給學生具體指引閱讀方法,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外閱讀環(huán)境,開展豐富的活動讓學生展現(xiàn)閱讀成果,從而讓學生愛上閱讀,達到活動的目的。
【關鍵詞】課外閱讀;閱讀興趣;閱讀方法
一、研究背景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閱讀的自然延伸和必要的補充。課外閱讀不僅促進和深化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豐富他們的課外生活,擴大他們的視野,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所以我們必須在這方面多加引導和培養(yǎng),讓他們健康成長。
部編版語文教材的其中一個特點就是擴大閱讀量,要求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從而達到“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部書”的課程標準。正如部編語文教材主編溫儒敏所說:閱讀量上去了,孩子的成績不會差;閱讀量不提高,未來15%的孩子再努力也做不完高考題。因此,如何使學生愛上課外閱讀成為當務之急。
“寒假讀一本好書”活動目的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良好習慣和閱讀興趣,增加學科知識的寬度與廣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學習能力。這與部編教材要求往課外閱讀延伸,往語文生活延伸是一致的。
二、研究意義
蘇軾詩云“腹有詩書氣自華”,杜甫所提倡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書中自有黃金屋”之說等,都強調了多讀書的好處。把課外閱讀納入教材體制,解決學生讀書少的問題,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小學中高年級幾乎每一單元都有課外閱讀的延伸,多數(shù)課后思考題或拓展題也都有課外閱讀的提示引導,這就把語文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形成“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體制。因此,學校大力倡導學生參與“寒假讀一本好書”活動,讓學生以閱讀方式沐浴書香,享受快樂的寒假時光。如何讓學生愛上閱讀,達到活動的目的呢?
三、研究方法
(一)培養(yǎng)閱讀興趣
課外閱讀要求高、作用大已成為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實踐證明,只有培養(yǎng)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學生才會變“要我讀”為“我要讀”。設置“快樂讀書吧”,這是部編小學語文教材的一大特色,把課外閱讀歸入到語文課程內容之中。設置“快樂讀書吧”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感受閱讀的快樂,打開閱讀的視野,習得基本的閱讀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因此,在平時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內容時,就有意識地向學生推薦“寒假讀一本好書”的書目,故意說一些情節(jié),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在課堂上我向學生介紹王柳寫的一篇兒童冒險推理小說——《絲路大冒險?西安密碼之玄奘袈裟》,告訴學生小說中的主人公孫小淘突然收到考古學家爸爸發(fā)來的密信郵件,然后出示密信“朱筆趕塵世,鴉崔沖九天。高僧門外點,皎月垂西簾?!弊寣W生猜,詩里的秘密看透了嗎?孫小淘很聰明,他與表哥諸葛能解開密信后,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要想知道答案,請同學們自己去閱讀。這樣,學生的閱讀興趣就一下激發(fā)出來了,都想探個究竟。
(二)教給閱讀方法
雖說興趣是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但是學生光有課外閱讀的興趣,只憑興趣毫無目的、不講求方法地讀也效果不好。作為引路人,我們應該對學生如何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進行指導,才能使學生持久有效地堅持課外閱讀,進而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目標。閱讀的方法有很多,如速讀、跳讀、精讀、瀏覽、通讀等,我們在平時教學中應重視閱讀策略,強化生活意識,學語文用語文,從而讓學生從課內學到的閱讀方法應用到“寒假讀一本好書”活動中。
放寒假前,我還專門為學生上了一堂“寒假讀一本好書”指導課,與學生共同總結了“八步讀書法”:一是先讀這本書的簡介大綱,要明確目的。二是先瀏覽,遇到精彩部分時,再細讀,劃重點,做到理解透徹。三是“不動筆墨不成書”,一邊讀書一邊做批注。四是好的部分多讀,建議在文章最后寫一段感受,記錄啟發(fā)和心得。五是逐頁逐頁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把好句讀出聲來,大聲讀,加深印象。六是遇到疑問的地方,要會利用學到的搜集資料的方法去查資料,如,查找書籍、網絡搜索、請教別人,將疑點弄清楚。七是聯(lián)系生活實際。八是結合自己實際找差距。
(三)創(chuàng)設閱讀環(huán)境
部編版語文教材側重閱讀,往課外閱讀延伸,鼓勵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且把“親子閱讀”編入教材?!翱鞓纷x書吧”“和大人一起讀”都體現(xiàn)了親子閱讀、全民閱讀?!昂僮x一本好書”活動,我號召家長們共同參與,家長們帶領孩子經常在班級微信群交流分享,形成了濃厚的閱讀氛圍。因此,營造良好的語文課外閱讀環(huán)境,可以讓孩子愛上閱讀。這樣,既有助于家長影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又有助于推動全民閱讀的進步,還能有益于家長對孩子教育責任感的增強。
(四)展現(xiàn)閱讀成果
1.“讀書漂流”
為了引領學生閱讀好書,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讀書熱情,拓展閱讀范圍,提高閱讀的能力,分享讀書的收獲和快樂,傳播知識,傳播快樂,在閱讀中感悟人生,幸福成長。知識因傳播而美麗,心靈因交流而貼近。組織學生參加“讀書漂流”活動,制作具有自己個性的漂流卡。
2.“讀后感”或“閱讀手抄報”
要求學生在閱讀“寒假讀一本好書”的推薦書目中,任選一本認真閱讀,以“讀后感”或“閱讀手抄報”的形式記錄自己閱讀中的體會、收獲,分享閱讀的快樂。
通過閱讀前細致地指導閱讀方法,學生在閱讀中普遍能得心應手,完成的“讀后感”或“閱讀手抄報”比較能表達出自己的感想與收獲。如,嘉琪閱讀了王柳的《絲路大冒險?西安密碼之玄奘袈裟》,從中體會到生活中要有勇氣,聯(lián)系疫情當下感受到抗疫先鋒們無私奉獻,不惜冒險堅守的勇氣,并反省自己在學習生活中,往往會缺乏勇氣,遇到困難就退縮,表示今后一定會勇于面對困難,不畏生活的挑戰(zhàn)。佳靜從肖復興的《我的美術漫記》人物中得到收獲是從小要立志,努力學習,長大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貢獻;談到這本書改變她對美術的認知,美術教育,關乎一個人的心靈與精神成長。廖歡用圖文并茂的手抄報來表達她閱讀的收獲……一篇篇感情真摯的讀后感、一張張妙筆生花的手抄報,展示著學生們的閱讀成果,無不透露出學生愛上閱讀、享受課外閱讀的快樂。
3.“讀書交流會”
開學后在班級舉行一次“我與好書交朋友”的讀書心得交流會,創(chuàng)造機會給學生交流閱讀感受,分享閱讀收獲。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們交流中傳遞知識和文明,在分享中培養(yǎng)誠信與友誼,在閱讀中開闊視野、提升讀書品味,感受快樂,懂得感恩,讓每一位同學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結論
“一日無書,百日荒蕪?!睍侨祟愔R的源泉,也是每個人成長的最好伴侶。因此,博覽群書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基本功之一,大量的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課外閱讀是我們的分內事,讓學生養(yǎng)成讀書習慣,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通過閱讀,有機滲透核心價值觀,開展革命傳統(tǒng)教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讓我們的學生愛上閱讀,堅持閱讀,做一個終身閱讀者。
參考文獻:
[1]溫儒敏.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特色與使用建議[DB/OL].百度文庫.https://wenku.baidu.com/view/bb56c56d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84.html.
[2]張慧芳.淺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J].學周刊,2018(3).
[3]張啟未.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策略的研究——以XX小學為例[D].華南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