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平
中國是最早應用陶器的國家之一,中國人早在新石器時代就發(fā)明了陶器,瓷器的產生是略晚于陶器的,陶瓷的發(fā)展史可以說是中國文明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陶瓷系列當中,紫砂陶無疑是最為獨樹一幟的品類。紫砂由于材質的獨特性,它的雙氣孔結構,以及它優(yōu)越的適茶性和宜茶性,被認為是最好的茶道具。這個觀點不單是學術界的一種認同,紫砂壺作為最好的茶具也是廣受百姓普遍歡迎和認可的。紫砂壺受歡迎是因為它兼具實用價值、收藏價值和藝術價值,這在陶瓷作品當中是非常值得一提的。
紫砂壺的出現(xiàn),首先是以實用為目的的,但是紫砂無疑還存在著一些審美的功用。在西方美學的研究中,審美功用的理論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審美功用在中國美學中也是具有不可或缺的位置。紫砂壺存在著它的功用性審美,或者我們說它是有一種審美功用。在我們的眼中,紫砂壺不單單是一種泡茶工具,它所具有的一種審美特質會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這就是紫砂審美功用的一種體現(xiàn)。哲學家康德說過,富足的飲食、衣著、器用等作為工具手段滿足了人的愿望,他們的存在即是功用性的存在。相對來講,人們對于紫砂壺的實用性會有很明晰的感覺,但是對于紫砂壺審美的功用性,往往是忽視掉的。
紫砂壺的審美功用是通過紫砂壺的身筒、的子和嘴巴的和諧共彰所展現(xiàn)出來的,它甚至會化為我們內心當中生動的形象,結合著欣賞者所聯(lián)想到的優(yōu)美的意境、健康的趣味,使人在精神上得到一種審美愉悅。這種審美功用,還可以說是一種審美的認識功能、認知功能,甚至還會有一些審美教育功能體現(xiàn)出來。從理論上來詮釋這個審美功用當然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紫砂壺除了外形結構給人帶來一種審美愉悅之外,還有紫砂壺的裝飾,包括上面的文字同樣也能讓人心生愉悅。比如玉成窯何心舟所制的這把紫泥乳鼎壺(見圖1),上面刻的是“飲之長壽”。對于品茶,人們都在講“禪茶一味”,茶和佛教也是緊密相關的?!岸U茶一味”就是以禪心來品味茶的魅力,同時又通過茶來悟禪,以茶悟禪、以禪品茶故能飲之長壽,品茶活動和個人的心性修為也是息息相關的。當我們靜下心來細細體悟生命和宇宙的關系,做到天人合一才能真正地融入自然,也才能夠延長我們肉身的生命,并且能夠使我們精神的跨度和領域更加闊遠。這些文字無疑會把人們引入到一種文學的審美層面,這種審美給人帶來更大的一個想象的空間,再結合日常審美實踐,就會產生更多的美的愉悅和享受。
再來看“乳鼎壺”的造型,剛中帶柔,這不僅讓人想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玉器。春秋時期的玉器是偏敦厚中和的,沒有那么鋒利。戰(zhàn)國時期的玉器,不管從紋飾還是造型來講都是非常鋒利的,“乳鼎壺”可以說是兼具春秋和戰(zhàn)國時期玉器的風度,既具有大的氣魄、氣勢,又有細膩的、偏柔美的一種溫和的表達。這把壺細節(jié)的呼應也能帶給我們美的享受,有平直的線,有曲線、圓線,層次多而分明,在溫潤當中有挺健的陽剛之美、雄強之美。可以說,沒有一處不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作為審美來講,首先要有“美”能夠被人審視和欣賞,紫砂的審美不外乎就是材質之美、工藝之美和藝術承載之美,每個人的審美體驗都是存在差異化的,但對于紫砂壺的審美,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又有它內在的聯(lián)系和相通之處。概括地說這種相通之處也就是紫砂壺的藝術之美,紫砂壺是能夠承載陶瓷文化、茶文化和書畫藝術的,它是一個非常好的載體,它是博大的、寬容的,又是豐厚的。能夠讓人們在品茶的過程當中,在把玩紫砂壺的過程當中,得到更多、更豐厚的、更豐富美妙的審美享受,這也是紫砂壺審美功用的具體體現(xiàn)。在長期的使用把玩當中,人們能沉浸在對于美的享受之中,所感知到的是能夠和天地萬物和自然相契合的、合乎于道的一種美,審美功用是和人們的審美體驗緊密相連的。而紫砂壺最大的價值,是它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這種藝術和文化的收藏價值也就是附著于紫砂壺的審美功用之上。
“美是一件很實用的東西”,似乎可以視為紫砂審美功用的一個很詩意的表達。紫砂壺仿佛是一座橋梁,它連接了紫砂泥、連接了水、連接了火,連接了祖祖輩輩紫砂人薪火相傳的手藝,形成了獨特品質的一門藝術;連接了古今上下幾千年的陶瓷之美,又連接了自然界的美,包括茶的美,連接了人們對茶的品用享受過程當中獨特的個性化審美體驗。正是這很多種美的組合互相疊加,又呈現(xiàn)出了非常獨特的、姿態(tài)萬千的美,有些美是超越了人類的智識而存在的。我們每個人的感受不同,根據自己的審美體驗會感受到不同的美,這個美一直是在的,只不過有些時候是缺少發(fā)現(xiàn)、缺少感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