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長大醫(yī)院,遼寧 鞍山 114007)
腦卒中也稱腦血管意外,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兩種,是指患者腦血管在非外力破壞的情況下,出現(xiàn)供血不足或血管破裂的嚴重病情,可導致腦組織局部軟化和功能喪失,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預后也不理想[1-2]。因該疾病會導致較多的并發(fā)癥,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同時,也會導致患者情緒的波動、患者心理態(tài)勢往往并不理想[3]。分析認為常規(guī)護理價值有限,應用延續(xù)性護理措施可改善相關問題,我院選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8例腦卒中患者進行研究如下。
1.1 一般資料:于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腦卒中患者中,選取6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4例。對照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48~72歲,平均(62.7±4.2)歲。出血性卒中患者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26例。觀察組:男17例,女17例,年齡49~71歲,平均年齡(62.6±4.3)歲。出血性卒中患者7例,缺血性卒中患者27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颊叻稀吨袊毙匀毖阅X卒中診治指南》(2016)、中國腦出血診療規(guī)范指南(2016)中腦卒中的診斷標準,患者和家屬簽署至知情同意書。排除瀕?;颊摺⒅型就顺龌颊咭约昂喜⒂衅渌卮蠹膊。ㄈ鐞盒阅[瘤、精神類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用藥指導、病情復查等,應用各類基礎性措施推進患者康復。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行延續(xù)性護理,擬定運動指導、知識宣講、心理疏導、社會輔助四項措施:①運動指導。根據(jù)患者病情,分為床周運動、低強度運動、有氧運動三個等級。偏癱等運動障礙患者,以床周運動為主。由家屬和護理人員輔助。每日早間和晚間,輕輕抬起患者肢體,使其與地面呈現(xiàn)至少30°角,對肢體近端的大關節(jié),如肩關節(jié)、髖關節(jié)等,進行旋轉、上下擺動等動作,肘關節(jié)、膝關節(jié)行屈伸動作,腕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行翻轉動作,所有關節(jié)活動至少反復進行20次。低強度運動適合于出血性卒中患者以及病情相對較重、但依然具有運動能力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包括慢走、散步和太極拳等,每天進行30~45 min。有氧運動適合于病情較輕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包括慢跑、快走等,要求心率提升20次/分鐘以上。②知識宣講。分為碎片化傳遞、面對面?zhèn)鬟f兩種方式。碎片化傳遞是指將有關腦卒中的知識進行破碎化處理,使知識實現(xiàn)重構,以便于老年患者理解。如卒中后患者可能面臨行動障礙,應告知患者“腿腳不靈便能夠通過鍛煉好轉”,代替“行動障礙是可逆的”等專業(yè)性語言,提升患者對碎片化知識的吸收和掌握效果。面對面?zhèn)鬟f包括復查傳遞、患者間交流等。于患者復查時,根據(jù)患者恢復情況給予各類知識,如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液黏稠度上升,因告知患者避免攝入動物脂肪、高含鈉、高含糖食物。飲食上應重視清淡,并以粗纖維食物擴張血管。定期組織患者交流會,請患者分享自我護理經驗等,實現(xiàn)知識共享。③心理疏導。心理疏導是指結合患者個體表現(xiàn)、以預防卒中后抑郁等重大并發(fā)癥為基本要求,設法疏導患者負性情緒。如患者出現(xiàn)運動障礙后,日常生活受到影響,應積極了解患者病情和恢復態(tài)勢,給予疏導。建議患者家屬以及責任護士就患者心理特點建立護理日志,總結患者情緒波動規(guī)律,給予針對性疏導?;颊咄黹g、早間無人時,出現(xiàn)情緒低落、坐立不安等情況,可知其面臨抑郁、焦慮等情緒困擾,應予以疏導,告知患者“腦卒中是可以治療的”“您的恢復情況良好”等,避免負性情緒郁結、蔓延。④社會輔助。發(fā)揮社會性元素的力量,使患者的注意力、精力得到轉移和應用,避免患者過于擔憂、關注疾病。如患者發(fā)病前從事教育工作,可向患者提供相關教材、練習貧困學子、同事等,建議患者在閑暇時進行教材研讀,資助貧困學生,或與同事進行交流,分享自身教學經驗等。社會輔助還強調其他方面的變化,如患者出現(xiàn)運動障礙后,家屬應與鄰里進行交流,創(chuàng)設無障礙空間以便于患者運動和康復。
1.3 觀察指標:1年后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心理狀況,其中生活質量以SF-36量表表達,滿分105分,評分與生活質量為負相關。心理狀況以SDS量表和SAS量表表達,滿分45分,評分與心理狀況為負相關。護理前后各進行一次調查。
1.4 統(tǒng)計學方法:統(tǒng)計學軟件為SpSS21.0。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χ2檢驗,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患者的生活質量變化:護理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接近(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均出現(xiàn)提升(P<0.05),但觀察組患者指標結果較理想,見表1。
2.2 患者的心理狀況變化:護理前,兩組患者心理狀況接近(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心理狀況均出現(xiàn)改善(P<0.05),但觀察組患者指標結果較理想,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變化()
表1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變化()
表2 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變化()
表2 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變化()
腦卒中的致死率、致殘率較高,預后不理想,大部分患者面臨各類并發(fā)癥的影響,包括認知、語言、行動障礙等等,這也對護理工作提出了較高要求[4]。有學者分析發(fā)現(xiàn),患者的生活質量會受到影響,心理態(tài)勢也不理想,SDS評分和SAS評分在30~35分[5-6]。有學者以對比研究指出,給予延續(xù)性護理,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較常規(guī)模式優(yōu)化10%~25%左右[7-9]?;颊叩男睦響B(tài)勢,也能借助延續(xù)性護理得到改善[10-12]。我院在研究工作中獲取了類似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為(72.6±5.4)分,優(yōu)于對照組的(80.7±5.8)分。觀察組SAS評分為(18.4±3.7)分、SDS評分為(18.9±4.1)分,也均低于對照組。方式上看,運動指導能夠應對患者機體方面的異常,改善運動功能。知識宣講則重視提升患者對腦卒中以及護理工作的認識,適當優(yōu)化患者的自護能力,有助于改善病情。心理疏導可控制、降低負性情緒的破壞,社會輔助則重視轉移患者注意力,發(fā)揮其個人價值,這一措施具有一定的長期性,既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質量,也能從心理層面、社會層面改善患者的生活,提升預后。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各指標結果也較為理想。
綜上所述,延續(xù)性護理能夠提高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并改善其心理狀況。這種優(yōu)化的基礎在于對患者群體特點和個體需要進行捕捉,使護理能夠專業(yè)、持續(xù)的進行,從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和心理態(tài)勢,后續(xù)臨床工作中也應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