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撫順市中心醫(yī)院 消化內(nèi)科,遼寧 撫順 113006)
慢性胃炎是消化內(nèi)科常見疾病,該病的發(fā)病原因主要與幽門螺桿菌感染、工作壓力大、飲食不規(guī)律、心理狀態(tài)不佳等因素有關[1-2]。其病理基礎為幽門螺桿菌感和胃酸水平過度分泌導致的胃黏膜發(fā)生的慢性炎癥[3]。慢性胃炎的發(fā)病與年齡呈正相關,其發(fā)病人數(shù)逐年增加,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下降[4]。有相關研究表明,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臨床治療和護理中積極開展人性化護理措施,對改善患者預后,提高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5]。對此,本文開展進一步探討,現(xiàn)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將我院收治的86例慢性胃炎患者納入本組研究中,研究時間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按照隨機數(shù)字法將所有研究對象分成兩組。對照組(n=43)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1例;年齡最小31歲,最大74歲,平均年齡(52.3±2.7)歲;病程時間最短10個月,最長10年,平均病程時間(6.3±1.8)年。而研究組(n=43)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最小30歲,最大74歲,平均年齡(51.9±2.9)歲;病程時間最短11個月,最長10年,平均病程時間(6.4±1.7)d。組間基本情況對比差異不明顯,有可比性(P>0.05)。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內(nèi)容有囑其戒煙戒酒,給予用藥干預、飲食干預以及簡單的出院指導等。研究組則在常規(guī)護理措施的基礎上實施人性化護理方案,具體為:
1.2.1 心理護理: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病程較長,往往長期承受著病痛的折磨,易產(chǎn)生一定的負面情緒,從而加重病情。因此護理人員應該與患者積極交流,以取得患者的信任感,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了解其心理狀況,并給與積極的鼓勵和安慰,鼓勵其宣泄情感,以消除負面情緒,建立對抗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另外還應該給予家屬加強溝通,取得其支持和配合,幫助患者共同渡過難關。此外還可通過心理暗示、音樂療法等使患者放松情緒,進行自我心態(tài)調節(jié),同時培養(yǎng)其在生活中的興趣愛好,如養(yǎng)花、下棋等,以轉移注意力,放松心態(tài)。
1.2.2 健康教育:可通過面對面宣講、發(fā)放宣傳手冊、播放多媒體、舉辦專題知識講座、實行微信平臺等多種方式為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慢性胃炎的相關知識講座,以提高其對疾病的認知度,減輕其負性情緒,提高治療和護理的配合度。
1.2.3 飲食護理:慢性胃炎屬于消化科疾病,其飲食護理尤其為重要。在患者住院期間囑其多吃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C的食物,以確保充足的營養(yǎng)供應,同時盡量減少進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囑其戒煙戒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此外在治療期間還可建議患者適量進食新鮮的山揸,以增加腸胃蠕動,促進消化。另外還應該注意酸堿平衡,胃酸過高者可通過補充豆類食物來平衡胃酸,胃酸不足者應該多食用肉湯、水果類以維持酸堿平衡。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n(%)]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狀況對比(,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狀況對比(,分)
1.2.4 出院指導:患者出院前,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堅持每日規(guī)律用餐,避免暴飲暴食,戒煙戒酒,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過度勞累,注意多休息,保證良好的睡眠質量;同時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另外做好餐具消毒,以防免幽門桿菌感染。指導患者嚴格按照醫(yī)囑用藥,囑其定期復查。
1.3 觀察指標:①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評估標準為:治療及護理后,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胃鏡檢查結果顯示胃部萎縮性改變基本消失,與護理前相比生活質量明顯改善;好轉:治療及護理后,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胃鏡檢查結果顯示胃部萎縮性成程度明顯縮小,與護理前相比生活質量有所提高;無效:治療及護理后癥狀無明顯改善,胃鏡檢查結果顯示胃部萎縮程度擴大,生活質量下降更加嚴重??傆行蕿槿龜?shù)豫好轉例數(shù)之和×100%。②對比兩組的護理滿意度,運用自制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估,采取百分制評分,分為不滿意、一般滿意以及非常滿意三個等級,其中<60分即為不滿意,60~85分為一般滿意,而>85分判定為非常滿意。③對比兩組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情況,采用GQOLI-74量表評估,內(nèi)容有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物質功能以及社會功能4各方面,每項均為百分制,評分與生活質量狀況呈正相關。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用SPSS23.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n)以χ2檢驗,P<0.05提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研究組中痊愈22例(51.16%),好轉19例(44.18%),無效2例(4.65%),治療總有效率為95.34%;對照組中痊愈16例(37.20%),好轉17例(39.53%),無效10例(23.25%),治療總有效率為76.74%。護理后研究組的總有效率95.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75.00%,兩組相比較(χ2=6.198;P=0.012),差異顯著(P<0.05)。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研究組患者護理后的護理滿意度為97.50%,明顯大于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82.50%,組間數(shù)據(jù)相比較(χ2=6.080,P=0.034),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3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狀況:護理后兩組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比護理前均有所升高,且研究組患者的評分升高幅度更明顯(P<0.05)。見表2。
近年來為滿足臨床不斷提出的需求,護理模式也隨之不斷轉變,人性化護理模式強調以患者為中心,在人文關懷理念的指導下開展的新型護理模式,旨在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優(yōu)質護理服務[6]。
慢性胃炎在臨床具有較高的發(fā)病,并且在各個年齡段均可發(fā)病,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導致其生活質量明顯下降[7]。此外多數(shù)慢性胃炎患者缺乏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識,由于疾病疼痛與不適,患者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各種不良情緒[8]。研究發(fā)現(xiàn)心理因素對慢性胃炎患者的病情有重要的影響[9]。不良情緒可導致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發(fā)生紊亂,從而造成機體免疫力下降,導致胃黏膜抵抗能力降低,增加了感染的發(fā)生風險[10]。因此在對患者加強藥物管理干預的同時也應該加強護理干預,以改善不良情緒,提高治療的信心。人性化護理干預中通過針對患者的心理特點給予起個性化心里疏導,同時加強疾病知識宣教,有助于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幫助其調整心態(tài)積極接受治療和護理[11]。另外加強與家屬的溝通,可使患者感受到更多的關懷,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適度。本組研究結果顯示,人性化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臨床療效顯著提高,護患關系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質量水平明顯提升,說明對患者同時開展生理、生理等多方面的人性化護理干預,有利于促進疾病早日康復。綜上所述,慢性胃炎患者采用人性化護理方案,可顯著提高的治療效果,同時也可促進護患關系和諧,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在臨床有積極的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