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許多老師采取提問的形式來引導學生、鼓勵學生,不斷的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以此來構建高效課堂,實現(xiàn)學生學習能力及學習水平的綜合提升。不可否認,這種提問教學策略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受到了老師的好評,對此,本文教學提問策略為分析對象,了解這一教學策略在實踐應用過程之中的真實狀態(tài)以及策略,以期為促進教學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策略;課堂教學實踐;運用淺析
【中圖分類號】G 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14-0075-02
1.引言
語文是初中教育教學階段中的基礎性學科,該學科的人文性和實踐指導作用比較明顯,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需要以學生為主體,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采取提問的形式來激發(fā)和引導學生,保證學生擁有更多的學習動力,從而實現(xiàn)自我教育和自我調整。但是長期的應試教育導致這一部分教師直接以簡單的知識灌輸為主體,無視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嚴重的挫傷。
2.初中語文課堂提問策略存在的問題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提問教學策略進行應用和踐行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有一部分教師沒有意識到提問教學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成效和作用因而缺乏對于提問的應用技巧及要求的精準把握,甚至在教學過程中所掌握的教學方法比較簡單及傳統(tǒng),不能真正發(fā)揮提問策略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真正成效,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之中所提出的問題數(shù)量偏多,導致學生一直在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沒有自主時間和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機會,這一點嚴重影響了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以及思維水平的提升。其次,教師出現(xiàn)了反復提出同一個問題的現(xiàn)象,這一點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呈現(xiàn)得尤為明顯,語文知識的邏輯性比較強,有一部分教師以問題分析和思想研究為依據(jù),要求學生提出個人的主觀意見和看法,沒有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不同的提問形式進行有效的變化以及豐富,因此實質的課堂教學效率不容樂觀,產(chǎn)生了浪費教學資源的現(xiàn)象。
3.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策略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運用
為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價值,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之中教師需要以提問教學為分析對象以及依據(jù),明確提問策略在實際應用過程之中的具體內容及要求,關注不同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的內在邏輯聯(lián)系,掌握恰當可行的提問策略和方法,保障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之中獲得更多的收獲,對語文這門學科有一個深刻的認知和理解。
(1)注重問題的開放性
開放性問題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有著重要的作用及優(yōu)勢,在課堂提問時教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鼓勵學生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在初中語文《桃花源記》這一課時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設置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以發(fā)散的思維對于《桃花源記》中描寫的世外桃源景象進行想象和思考,從而輔助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進行深化和鞏固。另外初中生的社會生活實踐經(jīng)驗不足,在回答教師問題的過程之中難以保障全面性,教師需要以一個更加寬容、客觀的態(tài)度來對待每一個學生的回答,只要學生能夠開口說話,教師都需要提出公開表揚,從學生在回答問題的內容,方式,態(tài)度等多方面對于學生進行肯定和鼓勵,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樹立一定的學習自信心,主動的將個人所學習到的知識與經(jīng)驗融入問題分析之中,在有效實現(xiàn)并發(fā)揮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問題設計開放性的同時,切實培養(yǎng)和調動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2)注重問題的吸引力
要想保障學生產(chǎn)生源源不斷學習動力,教師需要注重問題的吸引力以及趣味性,不要采取直接提問的形式來引導學生,而是要將更多啟發(fā)性、思考性的問題融入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能夠在個人主動性的引導之下實現(xiàn)自我學習和自我突破。尤其對于初中學生而言,正處于個體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期,其在這一階段對于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較為敏感,需要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設計富含吸引力的問題環(huán)節(jié),充分調動學生對于問題思考并解決的參與度。例如,在教學《散步》這一課時內容時,教師在設置問題環(huán)節(jié)的過程中,應注重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引導學生通過對于生活實際中親情感情的理解和感悟解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與此同時,這種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能夠充分保證問題具有吸引力,確實吸引并帶動學生參與到問題的思考和解決過程中來,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樂趣和學習感悟。同時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也常常會發(fā)現(xiàn)有一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較差,無法產(chǎn)生一定的學習興趣,沒有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思考問題。對此,教師需要對于這類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產(chǎn)生的困難進行疏解,可以通過在課外與學生做朋友的方式,了解學生的興趣偏好,設置針對性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引人注目,保障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和實踐時主動調整個人的學習和行為方向,在教師的引導之下掌握語文這門學科學習的技巧和要求。
(3)注重提問的科學合理性
科學合理的問題不僅能夠構建高效課堂,還能夠保障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老師需要注重提問方式和提問策略的分析及研究,盡量避免盲目提問,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自己的問題發(fā)揮一定的作用和優(yōu)勢,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教學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另外如果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不符合前期課程教學的相關要求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那么老師則需要重新定義提問教學的具體策略及方向,關注問題的合理性以及與學生學習興趣的一致性,保障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和實踐研究時主動的與老師進行溝通,深入分析和理解問題背后的知識點,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xiàn)教學資源使用效率的綜合提升。例如,在初中語文《火燒圓明園》這一課時內容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傳統(tǒng)枯燥式的講述模式不能夠使學生感受到圓明園在遭遇掠奪的過程中所受到的殘害,因此教師需要通過設置科學合理的問題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在一步一步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悟火燒圓明園的惋惜和悲痛之情。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注重對于圓明園所遭破壞過程科學合理的講述,并根據(jù)時間節(jié)點對其進行問題的設置,從而使得學生在解決問題的環(huán)節(jié)中每一步都緊扣教材內容和中心主旨。教師只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堅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結合不同學習能力及學習水平學生的層次化發(fā)展需求,采取循序漸進的教育教學策略和手段來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讓學生在一個更加自由且寬松的學習氛圍之下實現(xiàn)個人的良性成長和發(fā)展。
4.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階段語文課程的教學活動對于培養(yǎng)和提升初中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科綜合素養(yǎng)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對于語文學科而言,需要發(fā)散性的邏輯思維能力,探尋文本背后的奧妙和韻味。這就使得在初中語文教育教學的過程之中,教師需要通過運用提問教學法的教學模式,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置提問教學環(huán)節(jié),以結合生活實際的元素對于提問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豐富,從而有效把握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深入?yún)⑴c到語文學科課堂學習的過程中來。除此之外,在問題環(huán)節(jié)的設置過程中應保持科學合理性,確保學生能夠在對于問題進行環(huán)環(huán)攻克的過程中,逐步了解教材內容和中心主旨,從而有效深化學生對于初中語文課程知識體系的構建與鞏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對于教學思維的創(chuàng)新,還應將提問教學策略的應用作為關鍵之處,有效把控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進程。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了解這一策略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要求及相關標準,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實踐,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提升機會以及自由發(fā)揮空間。
參考文獻
[1]龔美蘭.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策略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分析[J].東西南北:教育,2019(03):196-196
[2]吳珊.關于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策略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分析[J].亞太教育,2016(23):18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