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焰陽
摘 要:數(shù)學學科是學生所需要進行重點學習和掌握的學科,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對一些技術性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而數(shù)學學科是學生培養(yǎng)和鍛煉思維能力的基礎,也就是數(shù)學學生是學生必須需要重點學習的學科。但是如今新課改的不斷變化,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課堂中學生需要最大程度地參與到其中,更多體現(xiàn)出的是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但是針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思維能力以及學習能力都處于初級階段,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因此課堂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會有很大的影響。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高效課堂;知識帶入生活場景;拓展學習渠道;創(chuàng)建寬松氛圍;開展預習復習
課堂學習是關鍵,學生的大多數(shù)學習都是在課堂中進行的,因此學生在課堂中的效果如何,也就有關教學的教學方法。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外界事物會保持較多的新鮮感,因為學生接觸的不多,所以會表現(xiàn)出更多的向往,教學課堂也是如此,如果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感到新鮮的,那么學生也會保持對課堂學習的新鮮感。同時,高效課堂的達成也并不是僅僅只有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更多的是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從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課堂需要兩方面進行考慮,最大程度地讓學生能夠參與其中。
一、將知識帶入生活場景
將知識帶入到生活場景當中就是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減輕一些學習的難度,因為數(shù)學知識都是比較抽象的,就連一些最基礎的數(shù)字計算,也可以體現(xiàn)出其中的思維性質。而學生一般來說都對一些生活場景比較熟悉,這也就體現(xiàn)出了知識的可理解性。學生感覺到知識有熟悉感,就會自覺去進一步理解。再者,課堂氛圍也會因為加入了生活當中的場景而變得更加適合學習。當學生集中注意力去聽一些生活場景的話,也就證明教師是成功的,這樣教師在進行講解知識的過程中學生也就愿意繼續(xù)學習,因為他們感受到了學習的體驗感。
例如,在教授“可能性”這一小節(jié)時,教師可以在備課的過程中準備一些生活當中常見的可能性的場景,然后在講課的過程中可以給學生進行拓展,引導學生在理解知識的過程中可以更加容易。教師在課堂中可以先說出一個生活當中非常常見的現(xiàn)象:就是去商場當中購買東西的過程中都會發(fā)現(xiàn)會有一些抽獎活動,往往都是需要購買達到一定的錢數(shù),然后就可以參加抽獎活動,但是每次抽獎都會發(fā)現(xiàn)中大獎的次數(shù)很少,反而都是謝謝惠顧。教師說完之后,就可以引出本節(jié)課需要進行講解的知識點也就是可能性。學生也就會感到非常具有熟悉感,因為這些都是生活當中非常常見的現(xiàn)象,因此學生也就會對可能性這一知識比較理解了,在接下來的課程當中,學生就會跟隨教師的講課方式進行聽課。
二、拓展學生學習渠道
隨著如今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教師在課堂中單單講解知識實際上已經(jīng)無法真正滿足學生的課堂學習需求,再加上需要讓學生更加高效地進行學習知識,就需要教師采取更加靈活的方式。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也更加體現(xiàn)出了學生進行學習的渠道也應該更加多樣化,一些多媒體或者是微課的形式,都可以很好地輔助教學。而且教師在采取的過程中也可以利用這些來幫助教師進行減輕負擔,以更加具體的方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而且一些數(shù)學知識本身就比較抽象,借用畫面可以更加形象,從聽覺和視覺上激發(fā)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授“圖形的平移、旋轉與對稱”這一小節(jié)時,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活動。因為圖形的形式如果教師手動畫圖的話,這樣會體現(xiàn)出教師的主觀性,不能很好地說明問題,而多媒體的形式就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進行里理解具體的知識點。教師先打開多媒體,然后結合課本當中對這些概念的解釋,讓學生明白如何進行具體的操作,并且可以利用多媒體多讓學生接觸圖形,多讓學生進行觀看圖形如何進行一系列運動。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觀看多媒體,然后在自己的腦海當中構建出圖形的模型,這樣在進行思考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很快地思考出圖形的轉換過程,這實際上也是思維能力的構建。并且,通過多媒體的形式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能夠始終保持好學習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教師講解的知識才會全部都能夠被學生給吸收掉。
三、創(chuàng)建寬松課堂氛圍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小,因此教師對于他們來說是威嚴的,如果課堂氛圍不夠活躍的話,就會讓學生感覺到課堂學習的無聊感。本身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就短,更加不利于學習。課堂中,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更有利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進行學習,學生更有參與感。因為課堂中教師進行概念知識的講解,課堂氛圍比較死板,學生不能夠隨意打斷教師,再加上小學生一般都比較聽教師的話,因此也不敢進行表達自我。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能夠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這樣學生學習知識起來會比較快,對知識的印象也比較深刻。
例如,在教授“折線統(tǒng)計圖”這一小節(jié)時,教師在進行講解時,可以先去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折線統(tǒng)計圖,然后打開課本,讓學生進行思考課后題,并讓學生進行回答,這樣能夠讓學生時刻保持好注意力,并且快速進行思考剛才教師講解過的內容。學生在完成課后習題之后,教師可以留給學生一個任務,就是幾個學生可以利用合作的形式,然后做出一個折線統(tǒng)計圖,數(shù)據(jù)可以是學生自己想辦法搜集。這樣可以很好地考驗學生的動手能力,并且考驗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并且學生在進行討論制作的過程中,班級的氛圍是非常活躍的,學生也能夠在這樣的學習氛圍當中展開探究活動。學生制作完成之后,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制作情況進行分析,讓學生明確好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谋頁P,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
四、開展有效預習復習
知識的學習是需要通過不斷地復習的,這樣記憶的時間才會更長。而且每進行學習一節(jié)新課時,教師都應該先讓學生進行預習,因為預習可以保證學生是在已經(jīng)思考過教學內容的情況下進行聽課的,這樣會讓學生感受到參與感,并且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也會更加具有目的性,知道自己應該著重聽哪些知識。再者數(shù)學知識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學生在進行學習過程中教師就應該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和復習。對新課進行預習同時對學習過的知識不斷進行復習,明確好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性,學習的過程中也就會更有效果。
例如,在教授“分數(shù)加減法”這一小節(jié)時,教師在進行講解這一小節(jié)的有關內容時,需要準備好與上節(jié)課分數(shù)的相關內容,給學生進行復習。教師在講課之前,可以先讓學生完成課前地預習,并讓學生自己先思考分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這樣也便于教師展開教學內容。學生在預習之后,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復習一下有關分數(shù)的知識,讓學生重新進行回憶好分數(shù)的特點,這樣在學習計算的過程中也會更加容易。然后,教師再教學生如何進行運算分數(shù)的加減法,讓學生進行認真學習。學生學習之后,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得更好,需要讓學生多練習,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正確性。教師可以給學生留一些題目,讓學生開始進行計算,并且計算后,教師對計算全部正確的學生要進行表揚,增加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總而言之,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果的達成需要教師的不斷努力,以及在教學方式上的改變。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不僅需要掌握概念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需要在學習概念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將自身的學習能力得到一些鍛煉。通過小學數(shù)學的學習,讓學生不斷擁有更多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從而在后期的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才會更加學習得更好。教師也應該樹立自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不可能只有幾種,更多的是教師需要去發(fā)現(xiàn),去采取更加符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學習當中,提高課堂學習知識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姜小萍.趣味化課堂游戲,讓小學數(shù)學教學更高效[J].學周刊,2018(33)
[2]盧富娜.關于構建小學數(shù)學高效課堂的思考[J].學周刊,2017(19)
[3]張淑芳.小學數(shù)學高效課堂的創(chuàng)造策略[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