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菲
摘 要:新課改以來,小組合作教學模式逐漸被各學校采納并推廣。因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方法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教育理念,將課堂還予學生,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其所帶來的教學成效遠高于傳統(tǒng)的教師先示范繪畫,學生再模仿進行繪畫的被動學習模式。由此,探析在初中美術教學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應用策略,以便實現(xiàn)小組合作教學與美術教學的雙贏。
關鍵詞:小組合作;初中美術教學;合作學習
近年來,教育領域迅猛發(fā)展,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不斷革新,各主科教學同時積極跟進,也都取得了創(chuàng)新型進步。同理,美術教學在這一大浪潮之下也不能故步自封,教學模式必須得到豐富與創(chuàng)新。將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融入美術教學,結合美術學科的特點進行改良,以使其發(fā)揮最大效能。因此,本文將從分組方式、教師引導、課堂評價三方面分析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一、科學合理分組
將班級的學生均分為數(shù)個小組時,組內(nèi)學生的分配必須科學合理,考慮多種因素。教師在分組之前,可與學生進行親切的交流,大致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特長、知識基礎、能力水平等,之后將學生的情況整理分析,進行小組分配。如可基本保證每個小組都有一名學習能力優(yōu)秀者,一名基礎稍差者;組內(nèi)成員有性格外向、善于表達者,有靦腆不善言辭者;各自的興趣特長不盡相同等,每組成員人數(shù)大概為6人,以便于管理。此種互補式的小組分配方法,利于學生之間取長補短,也利于教師分配教學任務,爭取每一個組得到的展示自己的機會均等,而組內(nèi)成員都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與方式。如“梅竹精神”教學中,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熟悉中國畫的工具及材料,掌握中國畫的繪畫技法,感受畫家的感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用梅花的圖片、視頻等導入,小組討論梅花的特征,如顏色、形態(tài)等,鼓勵學生利用其他學科如生物等知識來解答。之后可組織小組搶答環(huán)節(jié),搶答曾學過的描寫梅花的詩句,進一步了解梅花對古代詩畫家的象征性。接下來,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展示古代大師如王冕等的畫梅佳作,使學生近距離欣賞中國畫的神韻。最后是實踐繪畫環(huán)節(jié),教師傳授用筆、用墨的方法,梅花線條的勾勒、花瓣的朝向等知識點,再示范作畫后,巡回指導學生自己畫梅,組內(nèi)學生可以互相點評,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無法一一點評,因此可組織各小組選出組內(nèi)最佳或最具創(chuàng)新的畫作由教師展示,組間再對這部分畫作進行互相評價,如線條是否流暢、畫作的構思特點等,學生完成互評之后再由教師統(tǒng)一總結,并適時給予鼓勵。
二、教師把控課堂節(jié)奏
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時,會有許多組內(nèi)討論的時間。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在自主學習的自我控制方面不如高中生及大學生,因此教師仍需把控整體節(jié)奏,引導細節(jié)討論。如“花圃”教學中,教學任務主要是讓學生更加熱愛自然、貼近生活,學習點線面的結合作畫。上課之前,教師可預留預習作業(yè),每小組至少找到兩張風格互異的生活中的花卉圖片,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指導各小組選出一名代表到講臺前展示本小組的花卉圖片,并告訴大家此花卉的象征性,此花形的骨式和瓣形規(guī)律等。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花卉的照片與花卉的圖案有什么區(qū)別呢?”“你可以怎樣將你們拍下來的生活中的花卉照片轉為花卉圖案呢?”另外,在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注重巡視,一是維持紀律,二是及時解答學生討論時的疑惑并引導學生的討論方向不出現(xiàn)偏差,如給出“為使畫出來的圖案主題鮮明,可利用什么樣的表現(xiàn)手法?局部夸張還是形體夸張?”等細節(jié)化的提示來幫助學生討論。同時教師及時的鼓勵及表揚也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當學生提出新奇的點子時,教師也可在討論完成之后請該學生到講臺前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意,由此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但是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尤其是討論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注意把控時間,若遇到進度較慢的小組時教師可參與進去,帶領學生一起討論,但是仍以引導啟發(fā)學生為主。最后對課堂學習進行總結,以便使之后的課堂步調(diào)更緊湊,內(nèi)容及環(huán)節(jié)更精煉。
三、多角度評價
小組合作學習應用于美術課堂之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就不應只局限于學生作品的成績,而應對各小組學生整堂課的表現(xiàn)進行多角度評價,尤重過程而非結果。以往傳統(tǒng)的示范、模仿、點評教學模式中,教師常通過點評學生的作品來推測學生對整堂課的用心程度。但是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可讓作為旁觀者、引導者的教師更全方位地了解學生對課題的參與程度。那么,教師的評價在此時也可多角度、全方位。如“光影的交響”教學中,教學任務主要是讓學生掌握明暗的知識,學會鑒賞作品等。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后,教師應對學生在組內(nèi)討論時間的參與度、是否有自己的思路等過程進行點評與鼓勵;對于學生的練習作品,針對學生的明暗表現(xiàn)、空間想象等能力進行點評并鼓勵;對各組利用不同的繪畫方法所作出的正方體等總結其光影特點,肯定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新嘗試。最后對整堂課的完成表現(xiàn)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暴露的不足進行總結,以使學生不驕躁、不自卑,在美術學習中更進一步。
在如今的教育形勢下,固守陳舊的教學套路是行不通的,將小組合作學習在其他主科的應用生搬硬套于美術教學中同樣是行不通的。美術是一門充滿魅力的藝術學科,特點鮮明。初中美術教師在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同時,應結合美術教學規(guī)律應用于課堂,使小組合作學習在美術的教學領域水土相服,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時東月.初中美術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構建分析[J].中國民族博覽,2019(6):38.
[2]陳鳳萍.初中美術教學中開展師生合作學習的策略[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28).
[3]陳方林.探究初中美術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模式[J].美術教育研究,2018(2).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