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紅梅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排圖文并茂,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將課本與現實緊密相連,這不僅符合課程教學的初衷,還與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密不可分。因此,本文將故事教學作為研究目標,深入探討如何采用故事+童話、故事+游戲、故事+音樂、故事+歌謠讓學生在故事場景中更深入地理解道德與法治的相關知識,以豐富課堂教學,更好地發(fā)揮課堂教學的最大魅力。
一、童話引領,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在學生的心里總隱藏著一些自己的童話故事。由于小學生年齡小,認知能力較低,對思政知識的理解不是那么容易,很難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影響學習的積極性和思維的發(fā)展。而童話故事作為引領學生學習趣味性、生動性、連貫性的教學方法,更能吸引學生專注課堂,提升學習的效果,從而引發(fā)學習的動力,自覺學習。教學中通過挖掘與教材知識密切聯系且容易理解的童話故事素材,創(chuàng)設富有場景的童話故事來代替授課內容,既能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識、拓展學習的渠道和空間,又能引領教學目標的實現。寓教于樂,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如筆者在“中秋節(jié)”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正確掌握有關中秋節(jié)的知識,我向學生播放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從神話故事入手,引領教學目標的實現。隨后,我及時引導學生說出中秋節(jié)我們需要準備些什么,中秋節(jié)的來歷以及意義。最后,我借助課件向學生展示了各地中秋節(jié)舉辦的一系列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有關中秋節(jié)的知識。又如,在學習“吃飯有講究”時,我采用大家都很熟悉的大頭兒子挑食的不良習慣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糾正平時吃飯當中存在的挑食行為,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健康生活。
二、游戲體驗,讓課堂教學“樂”起來
游戲對于小學生來說有極大的吸引力,能夠讓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從教學的角度來看,在故事中融入游戲、兒歌等方式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游戲中學習,不僅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寓教于樂,何樂而不為呢?
例如,“有人幫,不一樣”教學中就是學生相互配合、共同合作完成添畫的游戲,意在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體驗合作的重要性。游戲中讓一人蒙上眼睛從起點走到終點(途中有凳子、水桶等“障礙物”),順利通過者獲勝。剛開始,第一組學生磕磕碰碰,最終沒有順利完成任務。余下的學生笑成一團。此時老師可發(fā)問:“有什么好辦法可以順利完成任務嗎?”學生開始七嘴八舌:“應該有人提醒或手牽手走,幫助他們避開障礙物?!卑凑諏W生的意愿,老師讓學生各自找一名同伴,互相幫助,再次游戲。大多數學生都順利走到了終點,獲得勝利。教學中通過這樣的游戲活動,讓學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夠在樂中求學,產生濃厚的求知欲望。
三、音樂介入,讓課堂教學“亮”起來
音樂具有獨特的靈感和超強的感染力,因此,在教學中,打破與音樂學科的融合,先聲奪人,可以調動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集思廣益,豐富學習內容,讓學生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知識,更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如在“父母多愛我”的教學中,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導入,熟悉的旋律和歌詞讓學生回味、體驗父母對自己深深的、無私的愛,既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又能讓學生明白:不管是媽媽還是爸爸,他們都很愛我們!這樣的新課導入,一下子激起了他們對所學內容的渴望,真可謂先聲奪人、水到渠成。
再者,還可以通過歌曲演唱、播放背景音樂等形式,配合進行課堂總結,啟迪學生智慧,強化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更好地升華學生的情感體驗。比如在“多彩的民族節(jié)日”教學中,教師先是介紹了我們偉大祖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每個民族互相尊重、守望相助。然后播放《愛我中華》,音樂剛起,孩子們鏗鏘有力、嘹亮雄壯的歌聲隨聲而起,培養(yǎng)了學生的多民族國家意識和民族團結、互助精神。
特別是利用音樂課堂結尾,能激發(fā)師生思想共鳴,產生高昂和振奮的精神狀態(tài)。例如,筆者在講述“法律”一課結尾時,播放了一首歌——《鐵窗淚》?!拌F門啊鐵窗啊鐵鎖鏈,手扶著鐵窗我望外看……”學生在歌聲中明白失足者的心痛,進而端正思想、感慨萬千,頓時課堂有了新的生機,一下子“亮”堂起來。
四、歌謠續(xù)編,讓課堂教學“動”起來
教學實踐中,根據教材故事編排歌謠具有激發(fā)學生興趣、傳授知識和指導學習的作用。教師可借助同步歌謠進行模仿式續(xù)編和延伸性續(xù)編,將學生獨特的認知和感受融入朗朗上口的歌謠中,使課堂教學更富有生機。
如在教學“新年的禮物”一課中,教師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新年愿望,學生紛紛答道:“新年是作業(yè)本上工整的字跡”“新年是努力”“新年是產房中哇哇啼哭的妹妹”……在歌謠編排中學生對新年的學習、生活充滿向往,樂觀、積極、向上,使課堂教學趣味橫生,學習氣氛得到進一步的升華,讓課堂教學靜中生動。
總之,采用“故事+”教學手段能讓小學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融入適合兒童年齡特點的故事情境中,更好地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寓教于樂,豐富課堂教學,達到了高效的目的,使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在小學生心中得到進一步升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曦.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20,17(1):183.
[2]王愛芳.小學道德與法治故事教學創(chuàng)新設計[J].小學教學研究,2018(6):13-14.
[3]王蕾.淺談故事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運用[J].教育觀察,2017,6(24):125-126.
注:本文為平涼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故事+理念下小學思政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2020]PLZ00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