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葛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王永芳 呂建業(yè) 陳建玲
近年來,長葛市大豆種植面積呈現恢復性快速增長態(tài)勢,但產量波動較大,每667 m2產量80~260 kg,個別地塊甚至出現絕收現象,嚴重挫傷了種植戶的積極性。為查找原因,筆者2019 年在大豆生長期間,對全市12 個鄉(xiāng)鎮(zhèn)不同地力水平、不同種植對象(包括農戶、種田能手、種糧大戶)、不同管理方式進行全程跟蹤調查,及時發(fā)現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采取應變栽培農藝措施,從品種利用、適期足墑種肥異位同播、科學施肥、合理排灌、病蟲草害綠色綜合防控、適時收獲等關鍵技術入手,總結出大豆“3231”(三推二增三集一適)高穩(wěn)產栽培技術,為大豆生產提供技術支撐,加快大豆生產全程機械化推廣,降低種植風險,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2019 年,長葛市登記備案的大豆品種53 個,品種多亂雜現象嚴重,連續(xù)在當地種植3 年以上的品種不足40%,還有部分中晚熟品種并不適宜在當地種植,個別農戶自留種子,品種本身退化嚴重。長葛市毗鄰鄭州市,交通便利,部分種糧大戶自己去鄭州市種子市場采購,種子質量不能完全保證,給種植戶帶來隱性風險。
1.病蟲防治不及時。一是農民習慣見蟲治蟲、見病治病。大豆苗期至初花期防治蟲害過晚,效果差,引發(fā)大豆病毒病,尤其點蜂緣蝽、灰飛虱、薊馬等蟲口密度大的區(qū)域“癥青”發(fā)生率高,全市12 個鄉(xiāng)鎮(zhèn)“癥青”地塊均有發(fā)生。2019 年,大豆霜霉病普遍發(fā)生,發(fā)病初期預防的農戶不足10%,防控病蟲意識較差。二是選擇藥劑盲目性大,隨意加大藥量。農戶選用價格相對便宜的農藥,防效差,助推了蟲害抗藥性。2019 年,甜菜夜蛾、棉鈴蟲、點蜂緣蝽、灰飛虱等中度偏重發(fā)生,抗藥性較強,菊酯類藥劑防效不明顯,補噴甲維鹽、茚蟲威、氯蟲苯甲酰胺等藥劑防治時,已錯過了最佳防治時期,無形中增加了投入成本。
2.除草劑使用不當產生的藥害。一是沒有根據大豆田的優(yōu)勢雜草選用對路的除草劑,除草效果不理想;二是沒有按照說明書要求的生育時期和藥劑施用量,除草劑誤用在初花期,錯過苗期2~4 片復葉最佳噴藥時期,藥害嚴重;三是田間作業(yè)時間不合理,夏季溫度高,藥液蒸發(fā)快,一般種植戶稀釋后每667 m2噴施藥液15 kg,低于稀釋后每667 m2噴液量的30 kg,除草劑稀釋后藥液濃度偏高,沒有避開中午高溫時間段,造成藥害嚴重,除草效果不理想。
3.灌溉不合理。長葛市常年7 月中旬以后進入高溫期,中午大豆葉片持續(xù)萎蔫3 天以上,部分種植戶不得已澆了救命水。有些種植戶由于勞動力不足或農田基礎設施不配套只能靠天等雨。7 月中下旬大豆進入花莢期,是大豆的需水臨界期,這段時間受高溫干旱影響,導致植株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不協(xié)調,造成落花落莢,干旱嚴重的大豆植株慢慢枯萎死亡,導致絕收。
4.施肥存在誤區(qū)。一是部分種植戶認為大豆能固氮,不用施肥;二是部分種植戶要高產,不計成本,盲目施肥;三是有些農戶盲目施用高氮肥,造成根瘤菌固氮能力弱,大豆品質差;四是高劑量激素或生長調節(jié)劑都會出現落花或莢而不實的情況發(fā)生,貪青晚熟,嚴重影響大豆產量。
5.迎茬種植。大豆不耐迎茬種植,迎茬種植3 年以上病害嚴重如根腐病,造成土壤養(yǎng)分的非均衡消耗,土壤中水解氮、速效鉀、鋅、硼、鉬等明顯減少,土壤酶活性下降,大豆根系分泌的毒素積累,土壤的理化性質惡化,造成減產。
長葛市7 月中下旬37 ℃以上高溫天氣頻發(fā),部分品種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不協(xié)調。大豆開花結莢期間,持續(xù)高溫干旱天氣,造成植株呼吸過旺,植株制造積累養(yǎng)分少,呼吸消耗多,干物質積累少,影響大豆開花授粉,使胚株敗育形成秕莢。全市8 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降雨量僅為5.8 mm,大豆處于鼓粒灌漿期,對水分需求較多,持續(xù)30 d 干旱造成嚴重落花落莢,粒質量較常年偏低,個別大豆品種抗高溫干旱能力差,減產嚴重,甚至絕收。
1.推廣在當地種植3 年以上的高產穩(wěn)產優(yōu)良品種。因地制宜地推廣優(yōu)良品種是一項投資小、見效快、收益高的高產穩(wěn)產措施。經過近年來試驗示范推廣,適合當地機收、高產穩(wěn)產、優(yōu)質多抗的品種有鄭豆196、鄭1440、菏豆19、菏豆23、許豆8 號、中黃35、開豆41、周豆12 等。
2.推廣種子包衣技術。在購買質量合格種子的(三證齊全、種子飽滿、籽粒均勻、發(fā)芽率在96%以上,純度在98%以上,含水量在13%以下)前提下,推廣種子包衣技術。包衣藥劑采用35%多??藨腋》N衣劑按藥種比1:75 進行種子包衣,可有效預防大豆根腐病、胞囊線蟲病和苗期蟲害,促進出苗成活,提高發(fā)芽率,有利于壯苗,降低大豆苗期病蟲害的發(fā)生率和危害率。
3.推廣適期足墑種肥異位同播技術。一般中晚熟大豆品種適宜播種期在6 月11—20 日,最遲不應晚于夏至,以避開高溫熱害對早播大豆產生不利影響。種肥異位同播技術既滿足了大豆苗齊對營養(yǎng)的需求,又避免了缺氮引起“氮素饑餓”,減少人工投入,降低生產成本。播種時墑情不足時,應先造墑后播種,確保一播全苗。
1.增加種植密度是提高大豆單產最直接有效的措施之一。根據品種特性、土壤肥力、農田基礎設施配置等因素確定種植密度。長葛市常年大豆種植密度每667 m2在1 萬株以下,與品種要求每667 m2相差2000株左右。播種時應根據品種特性多留10%備用苗,保證單位面積有效株數是高穩(wěn)產重要因素之一。
2.增施多元素有機水溶肥。多元素水溶性有機肥料具有全水溶性、高含量、高活性、營養(yǎng)元素全面的特點。直接供給植株養(yǎng)分,防止養(yǎng)分在土壤中固定和轉化,養(yǎng)分吸收轉化比根部快,能及時滿足大豆生長需要,促進根部營養(yǎng),強株健體,增強抗逆性,節(jié)省肥料,經濟效益高。多元素水溶肥結合病蟲害防控一次性加入混合噴施,達到一噴多效的目的。
1.測土配方科學施肥。大豆施肥技術以穩(wěn)氮、增磷、補鉀、底施有機肥、合理配方為主。種肥異位同播,每667 m2施大豆專用肥10~15 kg,分枝期或初花期每667 m2追施磷酸二銨8 kg。開花后到鼓粒期每667 m2噴灑大豆有機水溶肥100~200 g,共噴2 次,可提高粒質量。缺鉬的地塊在苗期至開花前可用0.1%鉬酸銨溶液噴施。缺硼的地塊,在始花期用0.15%的硼酸溶液噴施。缺鋅的地塊,在花期用0.1%的硫酸鋅溶液噴施。每667 m2噴施微量元素溶液量不得低于50 kg。
2.科學排灌。一是大豆幼苗期,一般不必澆水,輕度干旱能促進根系下扎,起到蹲苗的作用;二是花莢期土壤相對濕度低于60%時要澆水,能顯著提高大豆產量;三是鼓粒期遇旱及時澆水,能提高百粒質量,改善品質;四是接近成熟時,土壤含水量偏低有利于提早成熟。鼓粒期降雨過多時,會影響根系的生理活動,要及時排出田外,防止土壤含水量過高而影響植株正常生長。
3.病蟲草害綠色綜合防控。一是苗期蟲害防控要及時,最大限度地降低“癥青”植株的發(fā)生,主要防治飛虱、點蜂緣蝽、黏蟲、薊馬、棉鈴蟲、甜菜夜蛾等。選用甲維鹽乳油、茚蟲威懸浮劑、氯蟲苯甲酰胺微乳劑、四氯蟲酰胺懸浮劑、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等藥劑進行防治。二是中后期主要防治霜霉病、豆天蛾、造橋蟲、甜菜夜蛾、豆莢螟等病蟲害。防蟲藥劑同苗期相同,防治霜霉病可選用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霜脲氰8%+代森錳鋅64%)、烯酰嗎啉水分散粒劑+代森錳鋅等。上述藥劑可以交替施用,提高藥效,減緩抗藥性產生。三是苗期做好化學除草。大豆2~4 片復葉期是苗期除草的最佳時期,防除禾本科雜草選用高效氟吡甲禾靈乳油或精喹禾靈乳油;闊葉雜草選用氟磺胺草醚水劑;禾本科雜草+闊葉雜草+香附子混發(fā)地塊選用精喹禾靈乳油+氟磺胺草醚水劑+氯酯磺草胺水分散粒劑。四是花期及時化控。大豆化學調控是一項高穩(wěn)產技術,控制營養(yǎng)生長,矮化植株,增強抗逆性,防止倒伏,要求中等及以上地力水平且長勢旺盛的地塊使用。初花期至盛花期結合蟲害防控,每667 m2用15%烯效唑30~40 g,和防治蟲害藥劑混合噴施,化學調控同時兼防蟲害。
長葛市大豆成熟期一般在9 月下旬,95%以上葉片脫落,莖、莢全部變?yōu)辄S褐色,籽粒變硬,莢中籽粒與莢皮脫離,具有原品種的固有色澤,搖動豆株有響聲時,可在10:00 前,16:00 后機收,并及時晾干,待籽粒含水量降到13%以下時即可入庫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