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莉莉
(泰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超聲科 江蘇 泰州 225500)
臨床通常將陰囊、甲狀腺、眼睛、乳腺等器官定義為小器官[1]。根據臨床數據顯示,小器官疾病發(fā)生率不斷增加,不僅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響,同時威脅其生命健康。而對于小器官疾病,首先需對其病變深度和病變位置進行確定,故此早期診斷對疾病預后十分重要[2]。本次研究通過對高頻超聲檢查小器官疾病的臨床價值進行分析,并探討效果,具體見下文。
選取收取時間段在2018 年6 月至2019 年10 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小器官疾病患者,56 例患者中,28 例為觀察組、28 例為對照組。納入標準:符合小器官疾病的診斷標準,疾病類型包括:乳腺、甲狀腺、皮下組織、血管、骨關節(jié)、眼、陰囊等。排除標準:存在其他嚴重病變;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存在精神障礙以及意識障礙。觀察組年齡22 歲~79 歲之間,平均50.67±1.36 歲,其中男21 例、女7 例。對照組年齡23 歲~79 歲之間,平均51.22±1.77 歲,其中男22 例、女6 例。兩組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超聲診斷;觀察組實施高頻超聲診斷:選擇高頻探頭,探頭頻率在20MHz,實施個體化檢查,與患者小器官病變位置結合,實施多角度監(jiān)測,必要情況下改變體位,并對患者健側進行探查,同時收集每位患者血流分布信息。若存在腫瘤組織,應有效檢測腫瘤的立體結構,并描述其聲像圖特點;若小器官病變組織處于淺表層,應描述病變組織層和表層之間距離[3]。
兩組指標比較,包含:檢查效果、不同疾病檢出率。
檢查效果判定:檢查部位清晰為2 分、模糊為1 分、未顯示為0 分。
研究中性別、年齡、檢查效果、不同疾病檢出率等數據分析均選用SPSS20.0 軟件,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若P<0.05 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小器官疾病患者檢查效果與對照組相比存在差異,(P<0.05)。見表1。
表1 檢查效果的對比[n(%)]
觀察組小器官疾病患者不同疾病檢出率(甲狀腺疾病檢出率92.86%、乳腺疾病檢出率78.57%、眼科疾病檢出率82.14%、男性外生殖器官疾病檢出率100.0%)均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2。
高頻超聲為臨床常見診斷技術,將其用于小器官疾病的檢查中,能夠對小器官疾病的深度、位置、與周圍組織的關聯(lián)情況進行明確,能夠有效降低誤診和漏診風險[4]。且高頻超聲診斷與傳統(tǒng)常規(guī)超聲相比具有較多優(yōu)勢,比如操作簡便、對機體創(chuàng)傷小、患者配合度高等,同時能夠提高患者檢查依從性。
將高頻超聲用于甲狀腺疾病的檢查中,能夠將圖像清晰顯示,且具有極高分辨率,能夠與回聲定位結合,明確病變位置,而回聲的強弱能夠對甲狀腺疾病的大小和形狀特征進行準確判斷;將高頻超聲用于乳腺疾病的診斷中,能夠為后期治療提供準確定位,同時能夠將乳腺軟組織的結構圖清晰顯示;將其用于眼科疾病的診斷中,特別對于玻璃體渾濁者,能夠將Y 字形影像狀充分顯示;而對于男性外生殖器官,其具有較高分辨率,其檢出率高達百分百[5-6]。從兩組研究結果可見,觀察組檢查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高頻超聲診斷能夠顯著提高檢查部位清晰度;兩者對于不同疾病檢出率的比較中,觀察組甲狀腺疾病、乳腺疾病、眼科疾病、男性外生殖器官疾病檢出率均高于對照組,提示高頻超聲能夠對上述小器官疾病有效檢出,為疾病后期治療提供有利依據。本文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小器官疾病患者檢查效果與對照組相比存在差異(P<0.05)。觀察組小器官疾病患者不同疾病檢出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高頻超聲檢查小器官疾病具有較高應用價值,檢查效果顯著,值得進一步推廣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