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鳳
慢阻肺全稱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以氣流受限為體征。近年來,隨著環(huán)境污染的加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fā)病率在每年遞增,40歲以上人群的發(fā)病率達到了8%-10%。據最新統(tǒng)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經成為全球所有死因的第四位,平均每分鐘可導致2.5人死亡。對于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重,居全球第五位。已經成為了醫(yī)學界重點關注的公共問題。
對于慢阻肺的發(fā)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確,但是臨床認為與慢性支氣管炎和慢性肺氣腫有關的因素都是該病的致病因素。據相關科研人員認為慢阻肺的發(fā)病可能與個人身體狀況以及環(huán)境因素有直接關系。已經發(fā)現(xiàn)的危險因素大致可以分為外因(環(huán)境因素)與內因(個體易患因素)兩類。外因包括呼吸道感染、吸煙、空氣污染、有毒物質如工業(yè)氣體的吸入及社會經濟較低的人群。內因包括遺傳因素、氣道反應性增高、新生兒肺發(fā)育或生長不良的個體。其中吸煙是導致慢阻肺發(fā)病的重要因素,抽煙時間越長,抽煙量越大,患病率越高。同時如果有慢性支氣管炎的患者吸煙的話,其慢阻肺的發(fā)病率要比正常吸煙患者高達十倍以上。有相關數(shù)據統(tǒng)計,每日吸煙量在40支以上的患者,患慢性支氣管炎的概率為70%,在這70%的患者中有30%以上的患者都會患有慢阻肺。除此之外,如果平時接觸一些有害物質,比如說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也會增加慢阻肺的發(fā)病率。
在進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護理時有可能會遇到清理呼吸道無效的情況,這樣的情況一般是由于呼吸道出現(xiàn)炎癥以及痰液過多造成堵塞而形成的。
2.1肺進行氣體交換不流暢主要是因為患者的呼吸道可能被堵塞或者患者的呼吸面積降低造成肺部的換氣以及通氣的受損。
2.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還有可能引起其他并發(fā)癥,或者引發(fā)感染。
2.3患者因肺部功能受損導致營養(yǎng)物質吸收功能受損,攝入小于所需。
2.4由于供氧不足,患者會產生焦慮等情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慢性疾病,病程長,恢復緩慢,在臨床中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與護理措施息息相關。具體包括:
3.1健康教育與管理。向患者做好疾病相關知識的宣教,使其了解平時的注意事項,配合治療,盡量減少慢阻肺的急性加重次數(shù),減少死亡風險。慢阻肺的高危人群要定期進行肺功能檢查,一般包括通氣功能、換氣功能等,可早期檢出肺、氣道病變,指導臨床治療和護理。急性加重期,常并發(fā)心衰、呼衰,嚴重者還會出現(xiàn)肺性腦病,所以一旦病情加重,應到醫(yī)院呼吸科就診,必要時住院。
3.2康復鍛煉。包括爬樓梯、步行、舉重物、扔球、掃地、種花、游泳、練氣功等。根據患者的情況,耐力訓練可選擇踏車、運動平板等方式,每周擺正3-5次,每次訓練時間在30-60分鐘;力量訓練,通過重復的舉起重物訓練肌肉,根據病情逐漸增加運動量,抑制肌肉萎縮,并提高肌肉力量,建議每周進行2-3次,每次3套,可重復進行8次。在專業(yè)醫(yī)師指導下,采用按摩、推拿、針灸等被動方式進行鍛煉。也可以選用適當強度、頻率、波形、時間進行電刺激,以達到改善肌肉力量,促進呼吸功能恢復的作用。
3.3呼吸肌訓練。適當?shù)穆璺蔚暮粑δ苠憻?,可以避免過勞引起的呼吸困難。慢阻肺的呼吸功能鍛煉,比較常見的是縮唇呼吸和腹式呼吸。每天訓練2次,每次10-20分鐘,每分鐘呼吸7-8次,可交替應用,長期堅持下去,一般兩三個月可使通氣功能改善。深呼吸是有效呼吸新鮮空氣的方式,能排出二氧化碳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下蹲可以增加患者的肺活量。所以經常做呼吸下蹲動作不僅可以增強膝關節(jié)的靈活性、預防關節(jié)炎還對肺部有很大的好處。建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經常進行深呼吸下蹲動作。
3. 4抗感染、排痰。每到春冬等疾病高發(fā)季節(jié),患者會出現(xiàn)咳嗽、痰多、氣喘、呼吸困難等癥狀,可以給患者口服抗感染和排痰藥物,適當增加飲水,遵醫(yī)囑霧化吸入,必要時給予吸痰。并且對患者進行排痰指導,方法為:保持身體坐直,深呼吸并按壓腹部,同時身體微向前傾斜,收縮腹肌咳嗽,用力排痰。
3.5加強營養(yǎng)。多數(shù)慢阻肺患者均處于長期營養(yǎng)攝入不足的狀態(tài),都存在營養(yǎng)不良的現(xiàn)象,進而使骨骼肌和呼吸肌功能產生障礙,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應該注重平時的營養(yǎng)攝入。飲食上盡量做到多樣化,多食用含有高蛋白及大量維生素、熱量的食物。對于一些容易產生氣體的食物要避免食用。
3.6監(jiān)督戒煙。眾所周知吸煙是對肺部傷害非常大的的行為,香煙中的有害物質會致使患者肺部功能受到損害。所以戒煙是非常有必要的,監(jiān)督患者一定不能吸煙。
3.7心理護理。慢性肺疾病容易使患者伴發(fā)焦慮及抑郁,應指導患者調節(jié)心態(tài),正確面對疾病,消除恐懼。常笑是對肺最好的養(yǎng)護方式。笑可以減輕患者自身的疲勞。并且人在笑的時候可以使胸廓外張,使胸肌得到很好的伸展。調查表明經常笑的人肺活量要更大一些,笑還可以調節(jié)肺部的氣血循環(huán)。
3.8氧療。慢性、嚴重低氧血癥的患者,要給予家庭氧療,糾正威脅生命的低氧血癥和呼吸性酸中毒,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生存率。家庭氧療是一個長期過程,有條件的要在家里買一個制氧機。
3. 9盤腿坐。日常生活中經常盤腿坐可以增強患者下半身柔韌性,以及促進下半身血液循環(huán)。更重要的是盤腿坐能促進呼吸系統(tǒng)工作。所以建議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常盤腿坐。
總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對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護理就可以盡快的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