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功玉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關懷教育理論在中學德育實踐過程中的阻礙與不足,認為主要具有忽視情感經(jīng)驗強調(diào)知識獲取、忽視對個體的關懷而強調(diào)整體、生活化因素缺失而多高屋建瓴的內(nèi)容三方面的問題;隨后詳細論述了關懷教育理論在中學德育中的實踐策略,建議形成科學合理的關懷理念、科學設計關懷教育課程。實際上,德育并不是近幾年才出現(xiàn)的一種教育理念,早在幾千午前,中國古代的教育學家們就普遍認為,應當以立德樹人的原則指導日常的教育和學習活動,只不過進入到現(xiàn)代以后,最近幾年才開始逐漸強調(diào)德育工作的滲透。
關鍵詞:關懷教育理論;中學德育;實踐策略
一、關懷教育理論在中學德育實踐過程中的阻礙與不足
(一)忽視情感經(jīng)驗強調(diào)知識獲取
實際上,這種問題普遍存在在各個階段的教育教學活動當中,而在中學的德育實踐過程當中,如果教師想要實踐關懷教育理論的話,那么很大程度上還是依靠單純的知識傳輸,也就是通過大量的文字傳遞,讓學生去理解和背誦關懷教育理論的概念特征以及意義,雖然這種教育方法從短期來看是比較有效的,但是如果從長期來看的話,這種教育方法是對學生情感經(jīng)驗的一次漠視,而這種知識的記憶也只能成為短期的,因為學生并沒有對關懷教育的理論有深入的理解和探討。除了在教育過程當中過度強調(diào)知識的傳輸以外,在后期的考試測評活動當中,同樣也產(chǎn)生了漠視學生情感經(jīng)驗的問題。例如,針對關懷教育理論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測的時候,90%以上的學校都是通過出試卷和評分數(shù)的方式來完成此項工作。這樣一來,實際上是將道德品質(zhì)和關懷教育變成了一種可以被量化和物化的內(nèi)容,而忽視了道德能力和道德素養(yǎng)這種精神層面能力的教育。
(二)忽視對個體的關懷而強調(diào)整體
需要知道之所以要提出關懷教育理論,就是因為目前在開展日常教育活動的時候,中學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和關注是相對較少的,而如果片面地將關懷教育理論看作是教師對整個班集體所有人員的關懷的話,未免有失科學,這方面,很多教師都做得略有缺失,在實際的教育工作當中,很多教師并沒有對個體進行關懷,而是在實踐德育和關懷教育的時候,更多強調(diào)的是集體。不僅如此在進行教育活動的時候,教師也通過一味地灌輸,希望學生樹立集體觀念,讓學生時時刻刻準備好為集體、為祖國、為社會犧牲。但是這種教育手段卻割裂了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盲目地強調(diào)、奉獻只會讓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而這種單向的德育活動本身就是不科學的,也是缺乏人文關懷精神的。
(三)生活化因素缺失而多高屋建瓴的內(nèi)容
在德育的種種要求當中能夠發(fā)現(xiàn),愛國主義教育和理想教育是最為崇高的,也是最為主體的教育內(nèi)容。但是在日常開展關懷教育活動的時候,如果過度強調(diào)對學生這方面崇高理想的建立的話,那么只能夠使得學生摸不著頭腦,因為這種崇高的理想是很難被中學階段的學生所理解的。中學階段的學生大多為十二至十八歲的青少年,他們?nèi)狈ι鐣拈啔v,也缺乏較為成熟的認知結構。如果通過想象的方式讓他們來建立更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不現(xiàn)實的,而目前的中學德育教學活動卻很少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很少給予學生充足的實踐時間與機會。
二、關懷教育理論在中學德育中的實踐策略
(一)形成科學合理的關懷理念
關懷理念是指導,關懷教育理論的重要基礎,更是其內(nèi)涵和核心,作為一名合格的德育教師,每一名中學教師都應當樹立起正確的關懷理念,通過科學的理論作為指導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根本。教師需要充分提高自我進修的意識和思想,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一些關于關懷教育理念的書籍,不僅如此,學校方面也需要組織相應的教育培訓工作,使每名教師都有機會傾聽關懷教育的真正內(nèi)涵,理解關懷教育的實踐措施,了解其中的核心觀念,這樣一來,可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當中,真正將關懷教育理論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具體來說,關懷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需要確立更加平等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需要建立互相尊重的狀態(tài),而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僅僅停留在教師的主導和權威地位上,而需要用一種教學相長的狀態(tài)來看待新型的師生關系,也就是說,在教育學之中,沒有絕對的教師,也沒有絕對的學生。學生可以質(zhì)疑教師,相反,教師也可以從學生身上汲取一些新的動力和知識。
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給予學生應有的關懷和關注,發(fā)自內(nèi)心地關愛每一名學生,并將這種愛表現(xiàn)在日常的口語表達和肢體語言當中,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自己是被關愛的,這樣一來,才可以構建更加良好的師生關系,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關愛絕對不能夠成為學生的壓力和負擔,而是應當成為潤物細無聲的一種默默關愛。
(二)科學設計關懷教育課程
我認為中學教師在設置關懷教育課程的時候,可以將其簡單地劃分為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首先是自我關懷環(huán)節(jié),這要求學生能夠提高自身的自我認知水平和自我認知意識,能夠對自身的優(yōu)點,長處以及短處劣勢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從而做到每天自省。不僅如此,在關懷教育理論當中,也滲透著對自我的包容性,每一個人都存在缺點,只有正視這個缺點,并且包容自己的缺點,才能夠成為更加具有關懷精神的個體。其次是對他人關懷的環(huán)節(jié)。而這個他人大多指的是個體,有親密關系的人,例如自己的親人、朋友等,為此,學??梢蚤_展一些親子活動日,鼓勵家長和孩子共同游戲,在共同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到親子之間的親情紐帶,同樣也可以組織一些親子交流討論會,讓家長與孩子放下心中的芥蒂,深入地溝通與交流。同時,對他人關懷的環(huán)節(jié),也應當包括對陌生人的關懷,能否對社會當中的陌生人提供應有的幫助,并報以最大的善意,這是評價一個個體是否具有關懷精神的重要依據(jù)。教師可以利用情境教學法幫助學生建立社會實踐情境,也可以帶領學生們走出校門,前往地方福利機構和孤寡老人家中,在社會實踐中獲得關懷實習的機會。
三、結語
由上可知,關懷教育理論是中學德育活動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手段,也是構建良好師生關系,打開學生心門的重要措施。關懷就與理論認為,無論是關懷他人,還是接受他人的關懷,都是作為人的基本需求。而關懷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也屬于道德的范疇,甚至可以被稱為是道德中最基礎的能力。
(責編 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