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勇英
摘 要: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由此可知朗讀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意義。朗讀可以給小學生以語感的培養(yǎng)和情感的熏陶,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語文素養(yǎng),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朗讀引導學生走向文字作品背后的情感世界,對學生領悟文學作品的精髓有極大的益處。本文中,筆者結合朗讀之于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剖析當前朗讀教學的不足,就如何通過閱讀體驗語言文字的美感展開探討。
關鍵詞:朗讀;語文;情感;品味
為什么我們在聽詩歌讀誦時會格外動容?為什么讀到優(yōu)秀的作品會讓我們胸懷激蕩?這是因為,朗讀是以聲音傳送文字的活動,是以聲音傳遞情感的活動,聲音有打動人心的力量。與單一的看書相比,將視覺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朗讀具有更強烈的魔力。朗讀承載著比文字自身更多的內涵,對文學作品的再創(chuàng)造的朗讀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朗讀教學是中國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朗讀在語文的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吟誦的時候,對于講究所得的不僅理智的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間,內容與理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語文學習,必須達到這種境界,才會終身受用不盡?!睂嵺`告訴我們,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體驗品味,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對文本的感情有正確的理解,才能感受到文章中所蘊涵的知、行、情、意。
一、語文學習,從朗讀開始
那么,何為朗讀呢?朗讀二字,朗者,意指聲音清亮、飽滿,讀,意指把文章讀出聲來。朗讀是以口將書本上的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在朗讀中品味句子的美,體會作者蘊含于文字中的情。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是將書面文字轉化有生命力的話語。在反復朗讀之下,學生收獲的將是對文字作品更深的理解、更深的感受,可以說,朗讀引導著聽與讀的雙方一同走向文字作品的深處。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語文課程標準對義務教育學段學生提出的要求。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讓學生在朗讀中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用恰當?shù)恼Z氣語調朗讀,表達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大量朗讀,要讓學生獲得語文學科學習所必需的字、詞、句、段、篇等基礎知識,還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內容,理解字里行間的感情色彩,更能夠體味到文字中的風韻,接受文字作品的情感熏染。在朗讀教學中,老師應該當讓學生先自主朗讀,或高聲誦讀或低聲吟讀,在通讀中做到讀準確。接著,以流利為目標再進行朗讀訓練,要熟練流利地朗讀,務必做到“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增一字”。最后,再在學生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讀出感情來,朗讀時應語音清亮、情緒飽滿、韻律分明、抑揚頓挫,讀出文章的形象感、情趣感、意韻感,體會蘊含于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感悟文字的精神實質。學生通過以詩詞、名字散文、經典文學等內容為主的朗讀訓練,掌握豐富的朗讀技能,強化語感,提高語言文字的欣賞水平,提升審美能力,推進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二、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現(xiàn)狀
讀,作為語文教學的一種基本手段,曾給語文課堂帶來了無限春色。古代學童搖頭晃腦讀書的場景在今日課堂中難覓蹤跡,瑯瑯的讀書聲呈現(xiàn)出沉寂的跡象。雖然近年來隨著國學熱的興起,朗讀教學開始為更多家長和老師所重視,在欣喜于朗讀迎來新一輪熱度的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小學階段語文學科中朗讀教學不容樂觀。
朗讀教學的重視程度不足。相當一部分家長和學生沒有認識到朗讀對于提升語文能力的重要性,并不重視朗讀訓練,寧愿將大把的時間用于抄抄寫寫也不愿意花費不多的時間開口讀書,小學生只有早讀和語文課堂上開展朗讀活動,此外基本沒有其他時間用來朗讀,不愿意在朗讀上花時間下工夫。投入不足,自然難以保證朗讀有成效??床坏匠尚В匀痪透辉敢夂馁M不短的時候朗讀,兩者因果循環(huán)之下,朗讀越發(fā)不受重視。
朗讀教學的目標不明。很多小學語文老師片面的看待語文能力,為數(shù)不少的老師并不清楚朗讀教學應該達成何種目的,不太確定自己希望學生通過朗讀訓練學到什么東西,也不明白自己傳授給學生的知識究竟是什么性質。由于教學目標不明確,老師在選擇朗讀內容上就會比較盲目,在篇目眾多的課文中,并非所有的課文都適合朗讀,這就對老師選擇朗讀訓練內容提出要求。如果選擇不當,就可能出現(xiàn)教學內容與學生朗讀訓練不相宜的狀況。
朗讀教學的教學方法不科學。雖然語文老師們都認同朗讀有助于語文基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能力的提高,但在實踐中,一部分老師仍然將大量的精力用于應試知識點的教學上,對朗讀訓練缺乏科學的規(guī)劃,導致學生對朗讀興致缺缺。即使在進行朗讀教學時,一些老師也只是一味地讓學生大聲讀,小學生不明白朗讀的重點在哪兒,不明白如何有感悟地朗讀,也不知曉為什么要反復地讀,久而久之,學生可能會覺得朗讀就是為了機械地背下課文。教學方法不科學,朗讀就成為一項任務甚至負擔,朗讀也就失去了真正的價值。
三、有效朗讀,體驗語文美感
作為一門藝術形式,文學作品中承載著廣泛而又豐富的內容,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自浩瀚文學海洋中精選出來的,課文猶如大墻中的磚塊,猶如鐵路中的枕木,一篇篇都含蓄雋永,值得咀嚼品味。正如當代名師于永正老師所言,朗讀能夠讓小學生看到真實的語文形象、身臨語文情境之中,細細品味語言中的酸澀甘甜,理解語言中蘊含的真情厚義,朗讀是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力、領悟力與品鑒力的有效策略。
(一)朗讀給學生以語文的形象美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優(yōu)美的文章,作者用文字細膩的筆觸刻畫出一個個生動的形象??梢哉f,形象美是語言文字最主要的特征之一。通過繪聲繪色的朗讀,能夠更精準地描繪出形狀面貌的特點,為語言中的對象建立更鮮明的形象。在朗讀時,老師要引導學生提取課文中的關鍵詞和句子,邊讀邊想象文字所描寫的對象,把一字一句刻畫出來的形象貼合起來,在頭腦中呈現(xiàn)文字中的場景,構建那時情境,感受身臨其鏡的感情特性。
以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課文《貓》的最后一段為例,老舍先生將剛滿月的小貓之可愛描寫得十分傳神,小貓跌倒了馬上起來、撞了頭也不哭、因為淘氣讓院子里的花草遭殃,語言樸實無華,但卻十分靈動,一只又可愛又淘氣的小貓形象躍然紙上。老師在帶領學生朗讀時,老師請學生們閉上眼,由老師讀。聽著老師的聲音,學生在腦海中想象出這樣一只跌跌撞撞的小奶貓——它追逐著雞毛,它的頭撞在門上,它抱著花枝打秋千。當學生的思想融入情境之中,就能慢慢體會老舍先生對這只生氣勃勃的小貓的喜愛之情。學生對小貓的形象了然胸中,當朗讀這一段落時,喜愛的感悟自然流露,朗讀也變得格外有感情。
(二)朗讀給學生以語文的韻味美
在細細品味文章蘊意的過程中,朗讀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過程。對于優(yōu)秀的作品,老師應組織學生反復誦讀,在讀書中細細揣摩文章的一字一詞,深入感受文章中的蘊意,從字里行間找尋作者的心聲,真正掂其分量、觸其心跳,必能使學生讀出漢語言文字的味道和獨特魅力,發(fā)自肺腑地愛上閱讀,并形成語言敏感度,在閱讀的世界中感受到真正的快樂。
以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課文《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為例,課文描寫了一個場景,“我”在一夜秋風秋雨后發(fā)現(xiàn)上學必經的水泥道上鋪滿梧桐葉,我覺得真美。老師可以帶著學生一字一句地尋找這條路之美美在何處,“水泥道像鋪上一塊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小雨靴)像兩只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色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這樣細致的描寫,一下子將學生感受到這條水泥道真的好美。讀著這優(yōu)美的文章,想象著歡欣蹦跳的小人兒,對這條道路的喜愛盈于言外。朗讀完后,老師請學生想一想,除了喜愛這條道,文中還有沒有流露其他的感情色彩呢。經過引導,老師要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還表達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態(tài)度。只有濃郁頓挫的朗讀中,才能抓住文章中的韻味,感受到文字的美。
(三)朗讀給學生以語文的情感蘊
在朗讀中,文字的美感會洋溢四射,在朗讀中,作品的情感會動人心弦,朗讀,能讓讀者、聽眾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教學時教者為求以一種深沉的“情”貫穿全文,通過讓學生品讀感悟,深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如部編版四年級上冊《延安,我把你追尋》一文的教學中,老師要想帶領學生感受到“我”對延安的向往的相往之情,必須通過有感情的誦讀而體味。老師需指導學生領會這種由衷贊美的感情,通過單獨朗讀、學生共讀、代入角色朗讀等方式進行多層次的誦讀,學生在強化朗讀效果的同時也加強了對文章的理解,然后通過角色朗讀,引導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去想象作為革命圣地的延安是什么樣的,想象延安的革命工作是何等的火熱。教學層層深入,在朗讀中學生們領會了文章情感,也必將收獲良好的教學成效,同時讓教學過程變得更有生機。朗讀中學生所感受的不僅僅是用語的凝練,強化了語感,鍛煉了想象能力,還在情感共鳴中增強了革命熱情和愛國熱情,一舉數(shù)得。
文字自有感情屬性,字里行間潛藏著無法盡言的情思,當我們用或清歡或激蕩的聲音將文字一一誦起,動人心弦的力量分外薄發(fā)。在朗讀中,跳動著的音符帶著神奇的魔力,帶著生動的形象,帶著至深的情感,帶著悠長的蘊味,流進小學生的心田,給學生以愉悅的享受,給語文學習以強大的滋養(yǎng)。立足文本特色語言,引導學生讀中感知大意,讀中感受形象,讀中體會韻味,讀中激發(fā)情感,語文課堂也因這精彩得當?shù)淖x而折射出一股純正濃郁的語文味道。有朗讀的課堂才是充滿魅力的語文課堂,孩子們不僅學會了欣賞、品味,更主要的是他們會在朗讀中再次凈化自己那方至美至善的天空。
參考文獻:
[1]周凌燕.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08):92.
[2]任敏.讓朗讀在語文課堂上綻放異彩[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9):230+232.
[3]裴婭.語文朗讀教學的意義及策略[J].文學教育(下),2015(11):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