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竹山
耿驢子死后,墳頭沒有立碑,但路過的人們都說,那是鐵碼子的墳。
人們還說,耿驢子的碼子至死都沒空過一回。
從另一個角度看,就是說耿驢子捏的碼子代表著市場公道的價格,值得信賴,交易雙方理當遵守。
當然,買賣雙方都要有誠意,而不是小孩子過家家說反悔就反悔了!早年耿驢子也是扒開牲畜的嘴查看口齒??邶X都有規(guī)律。牛和羊,“一歲不扎牙,兩歲一對牙,三歲兩對牙,四歲三對牙,五齊,六平,七斜,八歪,九歲一道縫,十歲牙縫有間隙,十一歲拔一對”。耕牛又有“五歲生六牙,六歲出邊牙,七搖八不動,九歲如釘釘,十歲裂開縫,十二歲后牙提升”之說。驢和騾則不同,“三歲一對牙,四歲四顆牙,五歲扎邊牙,六歲齊口,七方八圓”,即所謂“一對牙三歲口,兩對牙四歲有,五到六歲邊牙現(xiàn),七咬門齲八咬邊”。當然,馬又不同于驢、騾,“三四五歲恒齒換,黑窩六七八不見,九十進一齒坎變,十二三四齒面圓,只有齒星磨不掉,好似雀卵傾向前”。這些都是牙行人心知肚明的經驗。后來,耿驢子眼睛越來越毒,根本不用“看五行”,牲畜拉過來,他只一眼便知底細。手伸到賣家衣衫或袖筒里問一下數(shù),而后“高了”或“低了”,只兩個字。一頭?;蛘唧H、騾的價格,就像商鋪里明碼標出一個盆或一斤鹽的價格一樣。
物值當時價。耿驢子知道,信任比什么都重要。
更多的農人,冬閑后,買一頭牛或一頭驢、騾以備春耕使用。俗語說“人哄地一季,地哄人一年”,犁地是不能應付的事情,一犁挨著一犁,翻出的熱土,太陽一曬,仿佛籠里的饃,熱氣騰騰!地犁淺了,雨水滲不進去,莊稼扎不下根,自然長不好,豐收就攥不到手里。春耕時節(jié),大牲口的需求量大,價錢肯定要漲一漲??蓾q多少?內蒙古那些有草場養(yǎng)著幾十頭大牲口準備供給春忙的牧人,自然希望價格越高越好,而需要牲口的農人,價格高了就買不起。
耿驢子牙子的角色可想而知。
可以說耿驢子掌控著三邊牲口市場的價格。正蛇二鼠三牛頭,農歷三月是大牲口的犯月,趴窩甚至累死的少不了?;钸^了春耕,大牲口的罪算滿了,一些莊稼人又養(yǎng)不起一頭牛或驢、騾的大肚子,就拉到市場賣。此時,牲口自然要賤下來。一些老弱病殘的牲口,買家買走后喂上一段時間,目的地是屠宰場。賤多少,也是耿驢子說了算。農人并不十分了解市場行情,耿驢子只能“高了”“低了”交代個實情,不能讓他們把牲口糊里糊涂地便宜賣了。
按常理說,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耿驢子卻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在他捏的碼子里。公道在人心。公道,是耿驢子牙子人生的原則,也是他一直以來被尊為“鐵碼子”鐵之所在。
耿驢子的名字是有由來的。出生時,伴隨他第一聲啼哭的是毛驢的一陣嘶叫。爺爺說,這孫子好像跟毛驢有緣,就叫驢子吧,生逢亂世賤名好養(yǎng)。家里盡管養(yǎng)著一頭毛驢,耿驢子的父親平時幫人家馱運一些貨物,可只能賺幾個零花錢,根本不能養(yǎng)家糊口。爺爺原來靠趕牲口掙錢養(yǎng)家,可世道變了,張團占住了安邊、定邊,馬匪又將寧夏鐵桶似的圍攏起來,紅白扯鋸,沒人再跟爺爺結伙兒走西口了。但毛驢對于爺爺,就好像是家里的天,爺爺?shù)臅r間都放在了毛驢身上。冬天,干草鍘半寸,沒料頂料用,一把榆木梳子,爺爺一天要給毛驢梳上幾遍才行。一到春季,爺爺最先拉上毛驢追青草,恨不得拿上一條鞭子,把山坡上的草色一鞭一鞭地抽醒。夏天,爺爺每天拉上毛驢到無定河邊洗涮一回,黑燕皮毛驢像擦了頭油一樣,黑里泛著光亮,光里閃著黑澤——爺爺對毛驢比對奶奶還上心。
耿家的日子實在過得勉強,哪還有耿驢子念書的閑錢。
耿驢子從小就跟著父親在市場上跑,為的是父親掙到幾個銅錢后能拿出一個銅錢給他買個油麻花吃,一天的日子就算值了,一天也就挨過去了?!榜W不完的寧條梁,填不滿的安邊城。”這是世人經常吊在嘴上的一句老話??可匠陨剑踩珣{耿家先人住在了寧條梁鎮(zhèn)的邊上,才成就了耿驢子一生的鐵碼子!
一天,耿驢子看著幾個人把手伸到袖筒里,一個黑臉說:“大數(shù)這個,小數(shù)這個。”一個白臉說:“高了,高了。大數(shù)這個怎樣?”他好奇地趷蹴下來,瞪大眼睛往袖筒里瞅。兩人就十個手指頭捏來捏去,口里沒說出的秘密讓指頭說了。白臉又將手伸進一個瘦子的袖筒里,說:“想賣這個價!我看這個吧!”瘦子似乎不如意,搖了搖頭。白臉說:“十八的女娃娃,兩歲的驢條條,行了——我喊開了!”黑臉又搖頭說:“不喊,不喊!”他們在商議買賣一條佳米驢。
黑臉沒賣成驢,瘦子也沒買成驢,白臉氣得直跺腳,說:“買賣不成人意在,回家都考慮考慮,跟老婆商量一下,下個集再來吧!”想了想又說:“你們也在集上轉一轉,了解了解驢子的行情,一口吃不成胖子!”
耿驢子心里也為他們感到遺憾??吹礁诤谀樕磉叺哪莻€孩子的失望,耿驢子真想把揣進懷里沒舍得吃的油麻花分給他一半。耿驢子懂得那個跟他一樣大的孩子的心思,他跟著父親趕集,就是為了一根油麻花。昨天夜里,他一定夢到了油麻花,酥、香、油、脆,甚至都流口水了,一早就鬧著要跟父親來趕集。黑臉是不是就想多賣幾根麻花錢,或者一碗燉羊肉的錢?父親都幾十次許愿,等掙了錢帶他下回館子,吃碗燉羊肉,可一直沒能兌現(xiàn)。耿驢子胡思亂想著,有朝一日等他掙了錢,先帶上奶奶和母親下館子,他也要喊叫一聲“掌柜的過來”,奶奶和母親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紅丸子、白丸子、熘丸子、炸丸子、三鮮丸子、四喜丸子、水汆丸子、饹炸丸子、豆腐丸子;紅燒肉、白燉肉、扣肉、醬肉、荷葉鹵、一品肉、醬豆腐肉、壇子肉、罐兒肉、元寶肉、福祿肉……”要讓奶奶和母親吃個夠!他也會叫上這個失望透頂?shù)暮⒆樱骸靶“葑R,我請你,跟我們一塊兒吃飯吧!”
還沒到晌午集市就散了,空蕩蕩的市場里,只有耿驢子還在想著他那桌豐盛的午餐。縈繞在腦后的紅燒肉淡淡的香味,現(xiàn)在也像一陣風似的飄走了。一股騾馬濃濃的尿騷味兒隨風飄來,耿驢子被嗆了一下,捂著口鼻跑出只剩他一個人的騾馬市場。
耿驢子不知道,早在幾百年前,寧條梁集市就已赫赫有名,稱得上三邊地區(qū)的中心,也是東西南北交匯的關卡要塞,享有西北“旱碼頭”之譽。“旱碼頭”的盛名其實并非浪得虛名,因為寧條梁內聚集晉、陜、寧、內蒙古、京、津、皖、豫、冀、魯、滬、川、甘十三省商賈坐莊經營,外聯(lián)大半個中國各路商客,每年在六月和九月兩度舉行物資交流集會,商貿活動極為活躍。
雖說耿驢子從小就見識過寧條梁六月會和九月會人喊馬嘶、熙來攘往的熱鬧盛況,但寧條梁的繁榮歷史,耿驢子只能從爺爺口中聽到。據(jù)《靖邊縣志》﹙光緒本﹚記載,其時寧條梁鎮(zhèn)內即有“居民萬余人,三街六巷,七十二處雙梁雙榨油坊”,被世人譽之“小北京”。只因同治年間的一場戰(zhàn)亂,寧條梁幾乎被夷為平地。直到現(xiàn)在,寧條梁南邊是甜水,北邊是咸水。人們說,只因鎮(zhèn)子南高北低,在那場無端的災禍中,十室九空,血流成河,匯聚到了鎮(zhèn)北低洼的地方,滲入地下……
回到家,耿驢子從懷里掏出油麻花,剝去層層油紙,掰開香脆的油麻花,分給爺爺、奶奶和母親吃。一家人開始分享一根油麻花帶來的快樂,一份小小的快樂變成了一家人的快樂??珊芸?,油麻花又回到耿驢子的油紙里了。爺爺說,飽著哩!奶奶說,吃飽了。母親說,不想吃!耿驢子將油麻花拼合起來,吃驚地發(fā)現(xiàn)竟然還是完整的。爺爺、奶奶和媽媽的謊言,頓時讓耿驢子心里流淌著溫暖。窯洞里有些熱,耿驢子跑到院子里玩。
兩只喜鵲在榆樹上嘰嘰喳喳,一窩小喜鵲在窩里跟著嘰嘰喳喳。耿驢子從水槽里撈起幾條小魚,放在南瓜葉上,喜鵲就飛下來叼走給小喜鵲喂。小魚是耿驢子在河里撈的,小魚跟蟲子一樣小,耿驢子找不到蟲子喂喜鵲,沒想到喜鵲還真的吃小魚。耿驢子剛躲到門后,誰知還沒等喜鵲再次飛下來,幾只麻雀卻搶先飛來了,喜鵲和麻雀打起了架,吵鬧聲像爆豆子,大珠小珠落一地。沒幾個回合,麻雀們落敗逃走,院子里才安靜下來。
耿驢子跟爺爺問捏碼子的數(shù),爺爺耐心地教:“1個指頭代表1,2個指頭代表2;拇指和食指捏一塊是6,分開是8;拇指、食指加上中指是7,食指勾起來是9?!睜敔斝﹂_了:“怎么?驢子,你想當牙子?”耿驢子問爺爺:“什么是牙子?爺爺說:“牙子就是買賣牲口的中介人?!惫ⅢH子說:“他就想當牙子,不能叫買賣落空!”
爺爺不顧奶奶反對,將耿驢子送給那個白臉師傅做牙子徒弟。白臉師傅還真姓白,叫白守仁。按照學徒的規(guī)矩,頭三年需在師傅家打雜,砍柴、放羊、挑水、掃院,總之師傅家的一切雜事耿驢子都得做。就是白師傅上茅房,還要耿驢子聞著臭味兒遞上揉軟了的手紙。白師傅跟耿驢子的爺爺說,這是磨性子和脾氣,要把徒弟身上的棱棱角角,像河里的鵝卵石一樣,磨得光光溜溜。從此,什么話都聽得,什么事都經得起,不急不躁、不惱不火,當然也就不慌不忙、不爭不搶了!
第四年,白師傅才帶耿驢子進市場。大半年過去了,白師傅還不給耿驢子教看牲畜的本領,只讓耿驢子邊看邊學。耿驢子漸漸看出了門道,白師傅才給他講“牙子經”。牲畜除了口齒外,體型和有無毛病也至關重要,按照老話這叫“五行”,又有“內五行”和“外五行”之說。內五行,白師傅給耿驢子念叨了一氣看口齒的口訣。外五行,是要查看牲口有無毛病,拉上牲口去遛一圈;稍后,叫牲口打個滾,檢查牲畜可能潛在的一些疾病,還有牲畜的性子。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牲畜也不例外,有的一眼可以看出缺點來,有的則需要仔細觀察。出鼻兒騾子賣個驢價錢,說的就是這個理。農家想要買一頭好的畜力,有時要靠牙子的眼力,以及對牙子的信任程度。而牙子則必須以謹慎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次交易,要明白這也許是人家全部的積蓄,要是不能買到一頭稱心如意的牲口,或者買上了一使用就趴窩的牲口,那怎么行?!
因此,牙子應該有一種擔當,就是不能叫賠本的買賣發(fā)生在自己的碼子里,要主持公平和正義。
一些牲畜販子為了把牲口賣上好價錢,想方設法地作假。一頭病懨懨的老驢,毛色都不順,而擦上頭油后顯得光澤明亮,有了精神,農家稍不留意就會吃虧上當。所謂老驢上磨屎尿多,只會偷吃不拉磨——農家?guī)啄甑姆e蓄就打了水漂。而一頭兩歲的驢條,也許瘦弱一些,可驢皮緊而有彈性,體短胸淺,只要細心喂養(yǎng),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變得肌肉豐滿、毛色光亮起來。農家自然高興,眾口銷金,大家對牙子也就有了信任感。
沒想到,年前,白師傅栽了一個大跟頭。
張團黑馬隊的兩個逃兵,拉著馬匹來寧條梁市場上賣。也是在槍口的威逼下,白師傅相信張團被紅軍消滅了,只剩這兩個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殘兵,現(xiàn)在回家缺少路費盤纏。白師傅也是鬼迷心竅,視黑馬屁股上軍馬的烙印不見,讓軍馬進入交易市場,由他做主賣給白于山里兩戶正需要畜力的農家。沒想到逃兵被張團的特務連夜從綏德老家五花大綁地逮回,交代了馬匹交易的牙子是白師傅。白師傅的交易紀錄上,也明白地寫了兩匹黑馬。張團名為地方民團,實際跟土匪一樣,給白師傅扣了一頂銷贓罪的帽子,下了大牢,索要三千大洋。白師傅在牢里半年,全憑耿驢子一天天送飯伺候,盡徒弟的一份責任。白師傅為人耿直,并沒多少家底,白家前后花了幾百大洋,等贖回白師傅,只剩下一口氣了……
白師傅臨終,拉著徒弟耿驢子的手說,以后軍馬千萬不能碰,哪怕吃槍子兒。一次,趁家人不在的空檔,白師傅從箱底取出一部破爛不堪的《馬經》,遞給耿驢子,交代他:“好好保存,做人要正直!”
耿驢子從此開始在寧條梁市場上獨當一面。
人說隔行如隔山,隔行不取利,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但一行有一行的行規(guī)。耿驢子是白師傅的徒弟,并且在市場上歷練一年多了,盡管細皮嫩肉、嘴上沒毛,可就好比是正兒八經學校畢業(yè)的分配生,牲口販子們自然認可。關鍵是耿驢子不像白師傅臉總是繃得緊緊的,生怕出什么差錯,壞了一個牙子的形象。耿驢子一副熱心腸,愛跟他們東拉西扯。不僅說牲口價錢,還跟大家解釋川馬、蒙古馬及其他優(yōu)良品種的牲畜為什么價錢上有差別。三邊流傳著一句老話:“四川的馬匹內蒙古的牛,佳米驢下的騾子自帶走?!币簿褪钦f,人們最認可溫順的川馬、鄂爾多斯草原的黑牛和佳州、米脂的毛驢。還有,草山梁的黑山羊為什么絨多肉鮮?草地的種馬為什么就吃香?他還告訴別人驢騾和馬騾的區(qū)別,公驢和母馬交配生下的叫“馬騾”,公馬和母驢交配生下的叫“驢騾”,騾子的個大,具有驢的負重能力和耐力,又有馬的靈活性和速度,是農家最稱心的役畜。
一說到牲畜,耿驢子就眼睛發(fā)亮。臥牛站馬,意思是說牛在睡覺的時候大多是臥著的,而馬包括驢、騾在睡覺的時候卻站著。反之,如果牛站馬臥,則說明牲畜生病了。因為牛是偶蹄類動物也就是反芻動物,而馬是奇蹄類動物也不反芻。馬站著睡覺是沿襲了野馬的習慣,因為馬沒有可以用來抵抗襲擊的角,隨時要面臨被狼及其他食肉動物吃掉的危險,因此睡覺時也要站著,時刻準備著遇到天敵迅速逃走……
賈猴兒遞給耿驢子一支香煙,滿臉堆笑:“耿師傅,這小青馬和小紅馬會不會也是千里馬?”耿驢子想說什么,又扯開話題,長嘆一聲:“賈猴兒,今年錢不好賺吧?”賈猴兒點頭如搗蒜:“就是,就是,一路關卡林立,哪達達都要打點——你說這世道,怎就不讓人活命了!”
看見正在市場上轉悠的那兩個回民兄弟,耿驢子喚來他倆,悄聲說:“看馬,不能只盯著體形。你們看這小青馬和小紅馬,個頭是不大,卻是川馬良種,力氣一點兒也不小,而且靈活,性情溫馴,跑起來速度快不說,波動還小,平穩(wěn)如轎。”
回民兄弟十分信任耿驢子,知道耿驢子的夜光眼毒。
耿驢子只說小青馬和小紅馬是川馬良種,而不說是寶馬,一定有隱情。回民兄弟想到之前千里馬的事情,心里就明白了。耿驢子說:“好馬不能圈里騎,你倆到路上試一試吧!”回民兄弟騎到馬上,雙腿一夾,小青馬和小紅馬好似云朵,悄無聲息地穿過無精打采的騾馬群。一出市場,小青馬和小紅馬并排而馳,嘶鳴聲中馬蹄生煙,仿佛彩云追月、天馬行空。回民兄弟繞寧條梁跑了一圈,瞬間回轉,才知比起那匹千里馬鐵青烏龍駒,小青馬和小紅馬毫不遜色,是真正的寶馬良駒。最難得的是小青馬,天生有一種靈性,奔跑之中,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蹄聲如清脆的鼓點,好似演奏著悅耳的進行曲……
不久,回民兄弟又將小青馬和小紅馬送到延安去了。
之后的事情,天下皆知?,F(xiàn)在,小青馬作為軍功馬,被制成標本,依然站立在延安革命紀念館內,被評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對外展出。這也是耿驢子一生最引以為榮的事。耿驢子八十八歲那年,寧條梁中心小學請他講小青馬的故事,沒上過一天學的耿驢子高興地答應了。走上講臺,耿驢子一口方言,甕聲甕氣地說開了:“小青馬是我這輩子見過的最好的寶馬。它雖說不能日行千里夜走八百,但翻山越嶺如走平地,關鍵是它的耐力,三天不吃不喝,照樣行走自如。轉戰(zhàn)陜北時,鄉(xiāng)親們都說小青馬是天馬轉世投胎,要我說,小青馬比天馬還天馬。因為小青馬的耳朵像雷達一樣,能分辨天上地上幾十里范圍內的聲音,比如飛機從天空飛過來的聲音,河水從上游流下來的聲音,子彈從風中飛來的聲音,甚至一根針落地的聲音。小青馬的眼睛就像兩潭清澈明亮的秋水,看得見幾里路上飛著的麻雀,幾里路上一朵山丹丹花兒的開放;看得見一縷炊煙在遠山升起,一顆星星點亮村莊的夜空……”
那一刻,耿驢子好像一位詩人,兩眼放光,右手在空中捏著碼子,一陣鐵器碰撞的響聲,小學生們都驚呆了!萬老師給耿驢子遞過水杯,他也不喝,只管講小青馬:“歷史上有多少像老虎一樣威猛的名馬,不僅有楚霸王的烏騅、關老爺?shù)某嗤?,還有劉備躍檀溪的的盧、隋時‘朝發(fā)西京暮至東洛的獅子驄、唐玄宗的御馬照夜白等等,可要跟小青馬比較起來,恐怕只有《西游記》里唐僧騎的白龍馬才能畫個等號?!?/p>
耿驢子還說,那時他之所以沒講小青馬是比千里馬還稀少的寶馬,是擔憂小青馬會像鐵青烏龍駒一樣,引來不必要的麻煩。戰(zhàn)爭年代,多少人覬覦一匹寶馬,它也許是生命的保障,是勝利的重要因素。人利不如物利,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小青馬要是被土匪奪走,那將是多大的災難,是多少錢也買不來的歷史的損失?。?/p>
因此,千里馬無價,寶馬更無價。
萬老師問耿驢子從哪里學到這么多馬的知識,耿驢子笑了笑沒說話。論輩分萬老師要叫耿驢子舅爺,爺爺孫子沒大小,萬老師不依不饒,耿驢子四下瞅瞅沒人,才神秘兮兮地說:“這算什么知識?都是師傅留給我的《馬經》里說的!”白師傅說《馬經》是《四庫全書》里的一部,也是他師傅的師傅傳下來的。可傳到他手里,《馬經》以后怕是沒用了,千里馬從此無人再能識別,只能拉車、放牧,最終老死馬圈。? 耿驢子最后一次光彩,因一頭瘦弱的病牛。早年,那個賣驢黑臉漢的孩子,后來還真跟耿驢子結成了拜識,他叫華福。那一年他們都老了,華福牽來一頭飼養(yǎng)了十幾年的老牛,說:“老哥啊,本來舍不得賣,可怎么也喂不起來——你看毛都禿了,走路也沒了精神,夜里還愛叫喚!”華福要耿驢子給估個價,賣了再買一頭小牛。耿驢子用手摸了摸牛體,看著兩眼發(fā)紅病懨懨的老牛,問華福:“不愛吃草,愛喝水?”華福說:“是啊,不知生了什么?。俊惫ⅢH子又問:“什么價?”手伸到華福的衣襟下。華福說:“老哥啊,我哪知道,你是行家。”耿驢子捏了一個數(shù),說:“這個吧!”華福說:“低了吧,就是皮和肉也不止這個!”耿驢子笑:“后面是三個零,你不要當成兩個!”華福吃了一驚,知道耿驢子不開玩笑,可四千二百元錢夠買兩頭內蒙古黑牛。他的這頭老黃牛,現(xiàn)在出氣直喘、走路要趕,渾身盡是毛病,哪值四千二百元錢!華福說:“老哥唉,我不能壞了你的名聲,今天你沒吃錯藥吧?”耿驢子也不跟華福答話,叫來王屠夫,手伸到衣襟下,碼子像撥拉算盤珠子,叭叭地響,說:“這個的這個!”王屠夫左手在后脖頸撓了撓,說:“行!”耿驢子說:“是三個零!”王屠夫的臉瞬間變成豬肝色,說話也結巴起來:“不、不、不是的,肉和皮算下來,也沒、沒、沒多少長頭!”耿驢子又犯起了驢脾氣:“你個龜孫子,咋只看到肉和皮?牛肚子里的黃金難道不是錢?還學會說拖泥帶水的話了,我啥時候叫你賠過錢?你做人怎能不守信呢!”
王屠夫也是一言九鼎的漢子,一口唾沫一個釘,半輩子白刀子進紅刀子出,拿誠信當命看,哪受過如此窩囊氣。但牛肚子里能有黃金?耿驢子怕是老愣了!怪只怪自己一時大意,只當是兩個零了,誰想一下多出一個天價的零!王屠夫點錢拉牛,手卻不聽使喚地抖著。一邊的華福額頭汗珠子不斷從臉頰滾落,兩手哆嗦著,半天數(shù)不清四千二百元錢。耿驢子的驢脾氣也發(fā)過了,這會兒又囑咐王屠夫:“我說王賢侄,一會兒宰牛時,你要留心膽囊上的牛黃——比黃金還要貴哩!”一伙人恍然大悟,這才明白一頭瘦弱的病牛怎值一輛耕地鐵牛的價了!
沒過兩袋煙的工夫,王屠夫跑到市場,手里捧著一顆足有雞蛋大小的金黃色牛黃,給耿驢子說:“耿干大啊,你真長了夜光眼!”耿驢子故意賣弄玄虛:“我?guī)煾嫡f過,神牛出入鳴吼者有牛黃。師傅那輩人,夜觀有光走入牛角,而以盆水承而吐之,即墜落水中——師傅他們才是能人!”
直至二十一世紀初,寧條梁騾馬市場才漸漸蕭條下來。
《寧條梁鎮(zhèn)志》里關于騾馬市場有這樣的記載:在人力和畜力主宰農業(yè)生產力量的千百年來,寧條梁騾馬市場空前繁榮。每逢二七集日,特別是傳統(tǒng)的六月會,幾省商賈云集,騾馬成群,牛羊塞道。牙子最多時超過百人,最有名的當數(shù)耿驢子,因從不欺瞞哄騙,以誠信立于市場八十載,被人稱作“鐵碼子”。傳聞鼎盛時期,集市散后,市場牲畜糞便,需八輛牛車拉運,肥百十畝農田。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業(yè)機械化的逐步發(fā)展,家家一頭大牲畜的現(xiàn)象逐漸不復存在。寧條梁騾馬市場至此開始淡出人們視線。唯“鐵碼子”耿驢子這最后一名具有資質的牙子,堅守在騾馬市場,至死。
其實,耿驢子最后堅守騾馬市場那些年,寧條梁騾馬市場并不是死水一潭。牛黃的事就是證明,當?shù)貓蠹?、電視都進行了采訪報道。耿驢子的重孫,為此成了寧條梁小學的小明星。他每說起光彩的事,總是說我老爺當年如何如何。
當然傳得最神奇的是耿驢子捏的碼子。一名陜北說書匠將耿驢子的鐵碼子演繹成書:“只見耿師傅右手一出,就像是利劍出鞘錚錚響——說是個奇來真是個奇,碼子里跑出千里馬烏龍駒;道一聲奇來真是個奇,小青馬是白龍馬投胎轉世……”
耿驢子老了,每天從市場回家,躺在一架老馬車上,放開韁繩,任由老馬慢騰騰地邁著四蹄。一覺醒來,正好到家。有人問他:“耿師傅,你這馬會不會是一匹千里馬?”他答:“是千里馬又能如何,還不是給我拉車,老死在馬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