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玥
摘要:齊魯工業(yè)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首屆教學能力提升研討會深入落實“以本為本”教學理念,從教學態(tài)度、教學基本功、教學改革、課堂效果等方面,全方位展現(xiàn)教學流程、展示教學能力,對提升齊魯工業(yè)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全體教師教學能力、教學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文章從授課內(nèi)容、授課方法、授課工具三個方面,對教學能力提升研討會的優(yōu)秀成果進行總結(jié)歸納。
關(guān)鍵詞:說課;授課內(nèi)容;授課方法;授課工具;課堂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4-9324(2020)15-0092-03
齊魯工業(yè)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首屆教學能力提升研討會活動自2019年7月9日始,至11日上午結(jié)束。本次研討會是暑假分散備課前的集體備課、研討階段。包含說課10分鐘與講課10分鐘兩個方面,主要從教學態(tài)度、教學基本功、教學改革、課堂效果等方面,全方位展現(xiàn)教學流程、展示教學能力。并以此為契機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深入落實“以本為本”教學理念,提升教師整體教學水平,做好教師分類優(yōu)化管理,為下一步教學改革、人才隊伍建設、專業(yè)建設、學科平臺建設注入跨越發(fā)展的原動力。本文從授課內(nèi)容、授課方法和授課工具三個方面,對教學能力提升研討會的優(yōu)秀成果進行總結(jié)歸納。
一、授課內(nèi)容
每個老師說課10分鐘,說課內(nèi)容包括課程地位、學情分析、課程內(nèi)容、學時分配和課程展望等幾個部分[1]。每個老師只有對課程地位、上課學生的情況有非常清楚的認識,才能合理地安排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進度。一門課程是一個整體,知識點相互關(guān)聯(lián),授課教師應該對這門課程有個整體的認識,全局性地把握這門課程,講授課程的時候才能承前啟后,渾然一體,才能不給學生造成支離破碎的感覺。電機學授課教師的說課非常精彩,他把這門課程已經(jīng)完全吃透了,課本就在他的頭腦里,任何知識點信手拈來。電機學這門課程分為兩大塊:直流電機和交流電機。交流電機部分有三個公式非常重要,掌握了這三個公式就能解釋交流電機很多狀態(tài)和現(xiàn)象。他把這三個公式給我們講了講,并舉例說明。交流電機知識點繁多,這位老師能夠準確地提煉出最為關(guān)鍵的內(nèi)容,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學生一學期學習的課程很多,考試完之后一個月,很多學生把所學知識都忘得差不多了。而如果老師能把一本書的知識點,提煉出最關(guān)鍵的兩點或者三點,反復強調(diào),并舉出應用實例,或者應用這些知識點去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學生一定會牢牢地掌握這些知識點,多年以后,即使這門課程的有些知識模糊了,但是這幾個最重要的知識點卻依然會記憶猶新。工作以后,當需要用到這門課程的其他知識點時,學生憑借這幾個重要的基礎的知識點,可以很快地把其他知識點進行串聯(lián)領(lǐng)會。因此授課內(nèi)容的整體把握非常重要,這是首要的要求,然后才能去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等的改革。
二、授課方法
每個老師以一種教學方法講解下學期課程中的某些知識點,講課10分鐘。很多教研論文中都提及一些教學方法,有些可能泛泛而談,有些可能跟我們電氣和自動化專業(yè)差別較大,并不清楚這些教學方法應該怎樣用到自己的教學當中,這次教學研討會,讓我真正感受到這些教學方法的好處,也決定以后用到我的課程教學中,下面將這些教學方法總結(jié)如下:
1.前景法。通過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和廣闊的應用前景,提高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個老師講《單片機》,他先給大家看了幾張圖片,即將發(fā)射的火箭、高速奔馳的高鐵、運動的機器人、家用洗衣機和電冰箱。隨后他告訴大家,從高科技產(chǎn)品到家用電器設備都用到了單片機,火箭上有幾百個單片機。這個老師自豪地說,“單片機的開發(fā)應用,中國是領(lǐng)先美國的!”這句話讓在座的每一位老師都獲得了滿滿的自豪感。最后這位老師激情澎湃地總結(jié)了一句,“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學好單片機?!蔽蚁嘈派稀秵纹瑱C》這門課的同學們的心中一定會燃起好好學習的小火炬,會引領(lǐng)他們一路好好學下去。
前景法適合一切課程的第一節(jié)課的講授,只有讓學生知道了學習這門課的作用和意義,學生才可能有學習的動力,才不會被“無用論”耽誤了青春。
2.科研促教學。老師的科研水平高,知識面廣,對教學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老師做過的科研項目,發(fā)表的論文,都可以拿來與學生分享。還有自己讀過的文章,里面涉及了課程的哪些知識點,可以在講這些知識點的時候,跟學生講講,讓學生知道科研沒有那么高深莫測,都是以基礎知識為基礎,提出一些自己的觀點或方法。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做科研的興趣,也可以教育學生做科研項目必須腳踏實地。如電力系統(tǒng)基礎課程中有個知識點就是為了保證用戶用電的頻率穩(wěn)定,發(fā)電機輸出的有功必須與負荷需要的有功保持平衡。當負荷增長的時候,發(fā)電機要增加有功輸出,否則頻率下降;負荷減少的時候,發(fā)電機要減少有功輸出,否則頻率上升。現(xiàn)在有很多論文中涉及低頻甩負荷控制,其實用的就是負荷需要的有功要與發(fā)電機輸出的有功相平衡的原理。發(fā)電機發(fā)出的有功已經(jīng)達到了上限,不能再增加有功輸出,這個時候依然不能滿足負荷的有功需求的情況之下,為了保證大部分用電負荷的用電質(zhì)量,防止頻率崩潰,只能人為地切除一部分負荷,切除負荷量與頻率的關(guān)系就是低頻甩負荷控制研究內(nèi)容之一。
3.網(wǎng)絡資源教學法?,F(xiàn)在國家給很多高校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建設精品課程在線課堂,這些專家的上課視頻在網(wǎng)上是免費公開的,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資源。比如高電壓技術(shù)這門課程,老師推薦給學生三個精品課程網(wǎng)站:重慶大學精品課程高電壓技術(shù)、華北電力大學精品課程高電壓技術(shù)和西南交通大學精品課程高電壓技術(shù)。老師和學生都應該聽聽這些專家的課,老師通過這些精彩的上課視頻,找出自己上課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某些知識點如何講解學生更容易理解。學生有時間看看其他老師的上課視頻,可以當作上課前預習,也可以當成課后知識點的鞏固加強。很多學生對在線精品課程并不了解,老師可以把相關(guān)課程在線課堂的網(wǎng)址告訴學生,讓學生知道這些教育資源,并利用這些教育資源。
教會學生在期刊庫查找資料,了解這門學科的最新發(fā)展動向。如高電壓技術(shù)課程老師推薦了三個重要期刊:《高電壓技術(shù)》《中國電機工程學報》和《電工技術(shù)學報》,國外十五個高水平期刊,如IEEE Transactions on dielectr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 IEEE Electrical insulation magazine和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Delivery。告訴和引導學生查找自己所需的資料,就是“授人以漁”的做法,學生將受益終生。學生在大學最重要的學習就是學習能力的提升,能夠獨立的學習和思考,而不是死記硬背。
4.實例教學法。通過生動有趣的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枯燥無味的理論變得有意思[2]。有個老師說MATLAB及系統(tǒng)仿真這門課的內(nèi)容就像一本字典,我覺得說得太貼切了。如果把MALAB的命令語句逐一給學生講解他們的用法,真的有講解字典的感覺。從老師的角度,很難找到講課的激情;從學生的角度,很難做到一節(jié)課始終注意力集中。這個老師的解決辦法是用有趣的實例來吸引學生眼球。他放了一小段視頻,視頻中,一個圓盤的圓周上有很多鉤子,一個人在兩個鉤子之間不斷連線,居然出現(xiàn)了一個人的臉,好神奇。視頻結(jié)束后,他告訴學生MATLAB編程就能實現(xiàn)這個功能,希望學習MATLAB之后,學生都可以用這個方法畫出自己的臉。編寫這個程序中間很重要的一環(huán)就是循環(huán)控制,然后非常自然地引入循環(huán)控制語句的講解。
上課中間經(jīng)常穿插一些有意思的實例,能引起學生注意,一節(jié)課45分鐘,學生一直注意力集中非常難,老師需要采取一些方法,把學生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實例教學法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非常好的方法。
5.參與教學法。讓學生參與到你的教學過程中,而不是完全被動地接受知識。有一個老師在講解電力系統(tǒng)繼電保護課程中的差動保護的時候,就邀請一個同學上臺,一起講解這個理論。老師和學生面對面地站著,老師和學生分別代表跟短路故障點相關(guān)的兩個斷路器(我們給這名參與教學的學生起名為“小明”。)。老師問臺下的學生,在老師和小明之間發(fā)生短路故障,應該是老師把線路切斷還是小明把線路切斷?這時流過老師的電流和功率與流過小明同學的電流和功率有什么特點和區(qū)別?在小明之后發(fā)生短路故障,應該是老師把線路切斷還是小明把線路切除?這時流過老師的電流方向和流過小明的電流方向相同還是相反?通過學生的參與使差動保護變得很形象,不再那么枯燥無味,臺下的學生覺得很有意思。這讓我想起一個數(shù)學老師教小學生認識時間的故事,當他在黑板上畫出表盤,畫出時針和分針,很認真、很有耐心地教小學生認時間的時候,小學生很不配合,教多少遍也學不會。當老師改變教學方法,讓小學生參與進來的時候,情況完全不一樣了,小學生很配合,學得很快。老師讓一個小學生上臺,黑板上只是畫了一個大大的圓圈和刻度,讓孩子的手臂當作時針和分針。另一個小學生上臺,臺下的小學生出題,“現(xiàn)在是2點整”,他就把第一個上臺的孩子的一個手臂挪到數(shù)字2的位置,一個手臂放到數(shù)字12的位置。小學生可以舉手上臺參與“游戲”,大家都學得很開心,很快就學會認時間。
參與教學法是讓學生從被動聽課變?yōu)橹鲃勇犝n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大家都可以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嘗試這種教學方法。
6.類比教學法。理工科的課程普遍的特點是理論性強,不容易理解,如果教師能夠把這些理論與生活中的一些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學生理解起來就會容易很多[3]。例如《高電壓技術(shù)》中“氣壓升高,氣隙的擊穿電壓會提高”,這樣一個事實教師如何跟學生解釋呢?用類比法:高氣壓下的氣體間隙,好比是擠滿人的教室,一個人從教室的一頭擠到另一頭,速度不可能快了,動能就不會大;電子在強電場中就好比這個人在人多的教室中一樣,動能小,這樣的能量就不足以碰撞游離去產(chǎn)生更多的帶電質(zhì)點,以至于不能由量變到質(zhì)變導致?lián)舸┑陌l(fā)生,因此擊穿電壓會有所提高。通過如此類比,復雜問題變得簡單易懂。
7.直觀生動教學法。很多理論講起來比較枯燥,學生聽起來比較抽象,但是如果采用動畫的形式,就能讓這些理論直觀地展現(xiàn)出來,從而有助于學生理解。如《電工學》中異步電動機的工作原理“定子繞組中流過三相交流電,會產(chǎn)生旋轉(zhuǎn)磁場。”不好理解,如果能用動畫的形式演示,就很容易懂。還有《電力系統(tǒng)基礎》中的頻率調(diào)整,涉及原動機的出力調(diào)整,原動機的出力跟閥門開度關(guān)系密切,閥門開度的調(diào)整圖有點復雜,如果能用動畫演示,非常直觀,學生很快能明白。一些運動過程的講解,盡量用動畫來演示,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授課工具
現(xiàn)在除了傳統(tǒng)的板書和多媒體PPT教學相結(jié)合的方式外,出現(xiàn)了新的授課工具:智慧樹和雨課堂等。一個老師采用智慧樹,講解了電路中的疊加原理部分;一個老師采用雨課堂,講解了智能儀表中的測量精度控制部分。通過他們的講解,本人覺得這兩個小程序功能相似,總結(jié)如下:
1.老師在PPT上公布一個二維碼,同學們掃碼進課堂學習,老師能完成對學生的考勤工作。
2.同學們掃碼進去之后,可以在手機上看見老師授課用的PPT,還可以保存到手機上,方便課后復習。
3.老師在PPT上布置的課上練習題,一般都是選擇題,學生在手機上作答,老師可以看見學生的作答情況。有個老師給答對題的同學發(fā)紅包,答對題的同學非常高興,因為有獎勵,其實不在乎錢的多少,就像小學生得到老師的小紅花一樣很高興。大腦興奮起來就不會犯困走神了。沒有答對的同學會有一點小失望,不過也是提醒他上課注意力要集中的敲打,比在課堂上點名更好,能保住學生的臉面,又能起到提醒學生上課認真聽課的作用。在上課過程中,穿插一些做題環(huán)節(jié),既能檢驗學生掌握情況,又能提高學生注意力,一舉兩得,本人覺得這是教學輔助軟件一個非常顯著的優(yōu)點。
4.老師可以將預習視頻放在智慧樹或雨課堂里,讓學生課前觀看,有沒有觀看,老師的手機上會顯示,可以作為平時表現(xiàn)的一部分[4]。
5.這些軟件對學生做題,看視頻,上課到課率都會有一個后臺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方便老師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可以根據(jù)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適當?shù)恼{(diào)整上課進度,也作為以后這門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調(diào)整提供科學依據(jù)。
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課程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媒體中介,盡量不要拘泥于黑板和多媒體這兩種形式,嘗試一些新的媒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學習效果。
總之,教書育人不是一件容易事,需要教師之間不斷交流、學習和總結(jié)經(jīng)驗,自己根據(jù)教學課程的特點不斷琢磨適合這門課程的教學方法,而不是照搬其他老師的教學方法。希望這篇綜述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給各位教師帶來一些啟發(fā)。
參考文獻:
[1]于金海.“建筑施工技術(shù)”課程說課設計探究[J].四川建筑,2019,(39):275-276.
[2]趙萬明,蔣林,許瑾,專業(yè)實例教學法在信號與系統(tǒng)課程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2018,(28):109-111.
[3]張化福,淺談類比法在大學物理課程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26):183-185.
[4]袁剛,李素真,雨課堂在“單片機原理”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應用實踐[J].高教學刊,2019,(15):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