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歡
(福建省立醫(yī)院,福建 福州350001)
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是兒科常見病,主要有感染病毒后引起心肌組織局限性或彌漫性炎性反應損傷心肌細胞,有時病變可累計心包或心內(nèi)膜。病毒性心肌炎的發(fā)病機制尚不十分明確,臨床癥狀表現(xiàn)輕重不一,主要取決于感染的年齡和急性或慢性過程,部分患兒起病隱匿,表現(xiàn)出乏力、心悸、胸痛等癥狀,少數(shù)患兒可表現(xiàn)為爆發(fā)性心肌炎過程[1],發(fā)生心力衰竭,并發(fā)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目前臨床尚無特異性治療方案,為尋求更高效的用藥方案,此次我院選取92例患兒作為觀察對象,著重探討了病毒性心肌炎患兒應用卡托普利對心功能指標的效果,具體如下:
此次實驗觀察對象為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間收治的9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兒,納入標準:(1)患兒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診斷標準》中的相關(guān)指標。(2)患兒家長均簽署研究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有其他心臟疾病的患兒。(2)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的患兒。(3)對治療藥物過敏的患兒。其中男性患兒50例,女性患兒42例,年齡3-8(6.28±1.07)歲,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6例,組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
患兒入院后均在我院進行休息、吸氧、鎮(zhèn)靜、抗感染、通便以及營養(yǎng)心肌代謝藥物等規(guī)綜合治療,抗感染治療給予患兒利巴韋林10mg/(kg·d)(H19993469,新鄉(xiāng)市常樂制藥有限責任公司)靜脈注射,每天1次。研究組患兒在常規(guī)綜合治療基礎(chǔ)上口服卡托普利0.5mg/(kg·d),tid(H43020880,湖南湘雅制藥有限公司),2周為1個療程,兩組患兒均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
參照《心血管藥物Ⅲ期臨床試驗療效標準》將患兒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1)顯效:患兒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心電圖檢查結(jié)果及心肌酶譜恢復正常。(2)有效:患兒臨床癥狀、體征明顯好轉(zhuǎn)或減輕,心電圖檢查結(jié)果及心肌酶譜接近正常。(3)治療后患兒臨床癥狀、體征、心電圖檢查結(jié)果、心肌酶譜及心功能均無明顯改善甚至病情加重。
對比觀察兩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及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改善情況,彩色多普勒超聲心電圖檢測患兒左心射血分數(shù)(LVEF)、二尖瓣晚期血流速度峰值(PFVA)、二尖瓣舒張早期血流速度峰值(PFVE)、PFVA及PFVE比值(A/E)及心室短軸縮短率(FS)。
BMSPSSStatistics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
研究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7.83%)顯著高于對照組患兒(84.78%),統(tǒng)計學分析具有顯著性差異(χ2=4.929;P=0.026),詳細數(shù)據(jù)見表1。
經(jīng)過不同的治療后,研究組與對照組患兒LVEF、FS、PFVA、PFVE及A/E水平明顯優(yōu)于治療前,組內(nèi)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研究組患兒LVEF和PFVA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F(xiàn)S、PFVE及A/E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患兒,組間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數(shù)據(jù)見表2。
表1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s)
組別對照組(n=46)t值P值研究組(n=46)t值P值t治療前組間值P治療前組間值t治療后組間值P治療后組間值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LVEF(%)52.83±10.27 60.41±10.63 3.478 0.001 51.97±10.46 68.62±10.25 7.711 0.001 0.398 0.692 3.711 0.001 FS(%)24.71±7.07 29.96±6.83 3.622 0.001 24.58±7.10 36.72±8.02 7.678 0.001 0.088 0.930 4.352 0.001 PFVA(m/s)0.74±0.15 0.81±0.10 2.634 0.010 0.70±0.14 0.92±0.12 8.092 0.001 1.322 0.189 4.776 0.001 PFVE(m/s)0.62±0.13 0.56±0.12 2.300 0.024 0.63±0.14 0.46±0.09 6.928 0.001 0.355 0.723 4.522 0.001 A/E 0.78±0.14 0.67±0.12 4.046 0.001 0.77±0.12 0.53±0.10 10.421 0.001 0.368 0.714 6.079 0.001
西醫(yī)抗病毒治療結(jié)合中醫(yī)治療是臨床上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的常用治療手段[2],早期可選用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利巴韋林是人工合成的核苷,臨床常用抗病毒類藥物,通過抑制RNA病毒及DNA病毒阻止病毒復制,糾正機體免疫功能[3]。早期給予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利巴韋林抗病毒治療有效抑制病毒復制,減輕急性期心肌損害。病毒性心肌炎在中醫(yī)學中屬于“心悸”、“胸痹”的范疇,中醫(yī)治療原則主要以阻止病毒擴散、益氣固本和活化心脈為主[4]。
卡托普利是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劑,能夠有效抑制患兒體內(nèi)(ACE)的生成,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于心力衰竭、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治療當中。使用卡托普利輔助治療病毒性心肌炎患兒,通過抑制ACE的生存減少血管緊張素Ⅱ的含量來減少心肌的損傷,且卡托普利還能夠降低患兒外周血管阻力,預防水鈉潴留,減輕患者心臟負荷,改善患者心功能,同時卡托普利還能夠有效清除患兒體內(nèi)的氧自由基,降低患兒的心肌炎性反應及損傷[5]。在西醫(yī)抗病毒治療結(jié)合中醫(yī)治療的基礎(chǔ)上使用卡托普利輔助治療病毒性心肌炎患兒具有協(xié)同增益效果[6],能夠顯著提高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兒心功能,我院此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兒(χ2=4.929;P=0.026);研究組與對照組患兒LVEF、FS、PFVA、PFVE及A/E水平明顯優(yōu)于治療前(P<0.05),研究組患兒LVEF和PFVA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F(xiàn)S、PFVE及A/E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卡托普利輔助治療病毒性心肌炎能夠顯著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兒心功能,療效確切,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