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陳述
【摘 要】 生物學科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內容,即滿足新課改要求,又能提升學生的生物素養(yǎng),在教學實踐中受到教師高度重視,有助于提升生物課堂教學質量。本文通過分析生物課堂滲透人文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人文教育在生物課堂滲透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 生物課堂? 人文教育? 滲透策略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人們愈發(fā)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全社會共同推進素質教育改革。高中生物教材上有著豐富的人文教育內容,需要教師選擇合適的切入點與教學方法,將人文教育內容滲透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提升生物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高中生物課堂人文教育滲透現(xiàn)狀分析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應試教育是我國教育領域的主要形式,尤其是高中學習階段,受到高考的影響,許多教師都以提升成績?yōu)橹饕慕虒W目標,使得他們實際教學中忽視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提升。同時傳統(tǒng)教學方法要求學生不間斷地記憶與背誦,對課文不斷地剖析、解讀和要求學生背誦素材、知識點等。雖然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但卻忽略了人文素質的教育,長期來看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是利大于弊的。
而生物課在高中課程中作為主科,在教學課程的安排中占有較大的比重。但許多教師的這種教育方式對于學生的思辯能力的培養(yǎng)不夠,甚至沒有,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只能成為一個答題機器,不能對日常生活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做出解決。還有部分教師自身的人文素質的能力不足,對于教材中包含的有關于人文精神的部分解讀分析不夠,對許多富含人文精神的內容選擇舍棄,而與考試相關的人文精神包含不多的內容卻大量地進行解讀分析。
二、高中生物課堂滲透人文教育策略方法
1. 提升教師素養(yǎng),改善課堂教學方法
生物課堂教學滲透人物教育內容,最終執(zhí)行者就是教師,教師自身人文素養(yǎng)高低直接影響到人文教育質量,這就需要生物教師有意識地提升自身人文素養(yǎng)水平,課堂教學時篩選出合適的人文教育內容。教師應該首先對自身的人文精神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再根據(jù)課標和課文的需要補充自身所不足的方面,另外教師還要時刻關注社會的熱點問題并對其做出自己的思考,與時俱進,以便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向學生傳達出人文精神的內涵,使學生在不知不覺地學習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學生們在面臨高考越來越近的時候,壓力也會隨之越來越大,而這種情緒對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這就要求教師想辦法讓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樂意聽課,主動學習。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多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作用,不能只是教師在前面講而學生在底下聽,這樣不僅課堂氛圍很枯燥,學生還會覺得沒有參與到課堂之中,對于教師所講的東西就會不重視,很難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
2. 借助生物實驗,滲透人文教育內容
實驗是高中生物教學中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了解生物知識的重要渠道,可以提升學生生物課程學習質量。
在完成種子呼吸作用知識點教學后,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設計探究實驗。如何驗證種子的呼吸作用呢?可以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基于生物學知識,種子發(fā)芽要消耗氧氣并釋放二氧化碳;化學學科知識教學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氫氧化鈉溶液;甚至可以從物理學教學分析,將種子呼吸作用與壓強知識點聯(lián)系起來等。利用這種多角度的探究實驗設計,拓寬學生的思路,并加深各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同時,完成實驗后各小組進行討論,總結歸納實驗要點。在生物課外實驗操作過程中,學生會產(chǎn)生很多想法,激發(fā)他們動手實驗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創(chuàng)新思維與能力,從而更加主動地參與課外實驗并進行探究。如,學習完生物體結構層次知識點后,在完成教材規(guī)定實驗后,讓學生準備課外實驗所需材料,并盡可能多地觀察各類動物組織細胞。這類開放性實驗放手讓學生去做,并利用課外時間再次做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主動研究學習生物學知識。
3. 構建生物問題,滲透人文教育內容
如果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法,發(fā)揮問題教學方法的作用,需要滿足問題教學法的基本要求,從而使得教學方法應用更加高效。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質量受到情境創(chuàng)設的影響,良好的問題創(chuàng)設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生物學知識點繁雜且彼此聯(lián)系不緊密,學生學習時容易出現(xiàn)遺忘情況,看到教材上滿滿的理論知識點,很多學生都會覺得頭痛。同時,生物學科上存在很多專業(yè)名詞,如果不能深入理解與記憶,就無法提升生物學習質量與效率。針對上述情況,教師可以給學生塑造一個知識框架體系,課堂教學時多引用圖片、框架等形象方式,利用圖形將原本枯燥的知識展現(xiàn)出來,方便學生記憶。如,學習《細胞基本結構》知識點時,通過圖形可以清晰看到細胞結構。一個細胞用同心圓代替,細胞膜則用外邊的線表示,細胞核就是中間的實心圓,中間一部分為細胞質,利用結構圖方便學生記憶相關知識點。同時,生物試題上也不會簡單羅列知識點,而是考查學生是否靈活記憶知識,利用另外的方式表達出來,最常見的就是圖片或資料形式,因此對于學生來說,能否看圖是衡量學生生物素養(yǎng)的主要指標。
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生生物課程教學要重視課堂上塑造人文教育氛圍,潛移默化間培養(yǎng)與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實現(xiàn)落實核心素養(yǎng)要求、滿足新課程改革需求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劉秋如.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有效滲透人文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7(31):180-181.
[2] 馬艷霞.談人文素養(yǎng)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1):208.
[3] 毛玉.談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41):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