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仲樂
摘 要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是馬克·吐溫的一部代表作品,語言充滿口語化色彩,無論人物刻畫,還是景物描寫,語言都生動有趣。該文對張萬里和雍毅的中譯本進行了簡要的比較賞析。
關(guān)鍵詞 馬克·吐溫 英漢差異 中譯本
1作品簡介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以美國19世紀(jì)中期的南方地區(qū)社會作為背景,采用了第一人稱敘事,用一個14歲男孩口述的方式記錄了他的親身經(jīng)歷,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性及說服力。此外結(jié)合環(huán)境與人物刻畫于一體,在紛雜的現(xiàn)實中組織有趣的故事,對密西西比河風(fēng)光和虛偽的資本主義社會進行比較,從而使整個故事具有思想性和趣味性。
2實例比較賞析
筆者分別從人物刻畫、環(huán)境描寫和黑人英語的角度各選取了一個實例對張萬里和雍毅的譯本進行比較賞析。
例1 原文:①Her sister, Miss Watson, a tolerable slim old maid, with goggles on, had just come to live her.
張譯:她的妹妹瓦岑小姐,是個很瘦的老姑娘,戴著一副眼鏡,不久以前才搬到她姐姐家里來住。
雍譯:寡婦有個妹妹,就是沃森小姐,最近搬來和她同住。她是個老姑娘,戴著一副眼鏡,身材苗條,長相還算可以。
例1原文是一個長句,張譯是順著原文的結(jié)構(gòu)翻譯的,而雍譯在句法上做了處理,將句意分成兩層,翻譯成兩個句子。第①句,張和雍處理不同,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該段描述的是Watson在教主人公識字,重點應(yīng)該是Watson,而且這也是她第一次在小說中出現(xiàn)。在中文的行文中,總是先描述重要的事情,所以此句理應(yīng)選擇張譯,而雍譯把寡婦放在前面,忽略了Watson在此段的中心位置,本末倒置。雍還增譯了“長相還算可以”,但原文中并未提及到她的長相,所以此處沒必要增譯。
例2 原文:The moon was shining, and ①outside of the shadows it made it most as light as day. I ②poked along well on to an hour.
張譯:月亮在天空照著,陰影以外的地方,都照得像白天一樣明亮。我偷偷摸摸地走了差不多一個鐘頭。
雍譯:月色明亮,陰影外的河面上,一片光亮,如同白晝。我慢慢劃槳,一直劃了一個鐘頭。
例2是哈克在夜晚撐船逃跑時的景物描寫。通過比較①可以發(fā)現(xiàn),雍譯比較具體,具體到了河面上。原文意思是‘月亮把陰影以外的地方照得明亮,而陰影以外的地方不僅只有河面,雍譯縮小了月亮所照亮的范圍。②的意思是“to move very slowly”,此時的哈克處于逃跑中,神經(jīng)緊張,做什么都非常小心?!奥敝惑w現(xiàn)出劃船的速度比較慢,“偷偷摸摸”更能貼切的表達出哈克貝利此時的心里狀態(tài),更生動形象。
例3 原文:“①Pooty soon Ill be a-shoutn for joy, en Ill say, it is all on accounts oHuck; ②Is a free man,
張譯:“再等一會兒,我就要高興得使勁兒喊了,我就說,這都是哈克的功勞;我成了自由人了。
雍譯:“我馬上就能高興地大聲喊叫了!我要說,這一切多虧了哈克。我自由了!
吉姆是一個黑奴,沒有接受過教育,他說的英語和標(biāo)準(zhǔn)英語有很大差別。第①句,通過聯(lián)系語境,吉姆是在逃亡途中說的,而且覺得很快就要逃亡成功,獲得自由,他此時內(nèi)心非常高興。“馬上”一詞能夠凸顯出他此刻的內(nèi)心是非常激動的,而“再等一會兒”語氣較為緩和。因此雍譯更能體現(xiàn)出他此刻的激動之情。
第②句不符合標(biāo)準(zhǔn)英語的語法。在新華字典中,“自由人”有兩個解釋:a.指奴隸占有制度下享有公民權(quán)﹑財產(chǎn)權(quán)和政治權(quán)的居民。b.足球比賽拖后中衛(wèi)的別稱。而吉姆即使逃亡成功,也無法獲得自由人的權(quán)利,所以張譯不太貼切,雍譯“我自由了”更好。雍譯也做了句法調(diào)整,將一句話拆譯成兩句話,并以感嘆號來強調(diào)。
此外,兩譯本全部采用的是標(biāo)準(zhǔn)的漢語翻譯不規(guī)范的黑人英語,譯文讀起來通順流暢,但有些正式,不能表現(xiàn)出吉姆社會地位低,沒有把黑人英語的生動翻譯出來,兩譯本都沒有成功再現(xiàn)吉姆的語言特點。
3結(jié)語
通過比較賞析,兩譯本都能很好地將小說的內(nèi)容翻譯出來,但由于譯者所接受的文化不同,其譯文也有所差異。由于英漢的差異,不可能再現(xiàn)原文的每個語言特征,譯者要盡可能忠實于原文的效果,使目的語讀者讀譯作的感受盡可能接近源語讀者閱讀原文的感受。
參考文獻
[1] Mark Twain.The Adventures of Huckleherry Finn[M].Toronto:Bantam Books,1981.
[2] 孫青,郁仲莉.試論黑人英語翻譯——以《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為例[J].語文學(xué)刊·外語教育教學(xué),2011(09).
[3] 王艷紅.淺談黑人英語的漢譯——從《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三譯本比較的視角[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xué)學(xué)報,2008(19).
[4] 雍毅.哈克貝利·芬歷險記[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6.
[5] 張萬里.哈克貝利·芬歷險記[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