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會
摘? 要:體能訓練作為提高田徑運動員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整體訓練中占據(jù)重要位置。本文分析了田徑訓練過程中體能訓練的要點,提出提升我國田徑運動員體能訓練水平的建議,以期為我國田徑項目的發(fā)展提供有利參考。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運動員體能水平的發(fā)展,同時也不利于運動員在比賽中發(fā)揮實力獲得更好的成績。因此,需要積極地對田徑體能訓練過程中的體能訓練進行適當創(chuàng)新和改革,促進我國田徑比賽成績的穩(wěn)步提升。
關鍵詞:田徑? 體能訓練? 要點分析
中圖分類號:G806?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3(a)-0014-02
1? 田徑訓練過程中體能訓練的要點解析
1.1 力量訓練
利用高強度的蛙跳訓練能夠有效促進運動員力量和耐力的提高。蛙跳訓練是田徑運動員日常體能訓練中較為常見的訓練方式之一,并且蛙跳能夠促進大腿肌肉、小腿肌肉、腹部肌肉以及髖關節(jié)肌肉力量的增長,是田徑運動員提升比賽成績的重要訓練內容。具體而言,一組蛙跳可以根據(jù)運動員水平的不同設置在15~25個不等,一次練習可以設置為5~10組之間,每組完成后運動員休息時間為40~80s,一次練習結束后需要休息10~20min再進行其他項目練習。在利用蛙跳進行體能訓練的過程中,需要運動員注意的是,訓練時期不可出現(xiàn)長時間的間斷,一次最少完成3~5組;與此同時,運動員還需要注意,體能訓練中的蛙跳應該是半蹲蛙跳,切記不可進行深蹲,因為長時間的深蹲蛙跳訓練極有可能對運動員的膝關節(jié)造成負面影響。并且,蛙跳的距離需要適中,一般在80~120cm即可。此外,利用蛙跳方式進行體能強化,需要日積月累采能看到成效,田徑運動員絕不可急于求成進行超負荷訓練,避免影響自身身體健康,使體育運動失去強身健體的本意。
1.2 速度訓練
速度和力量作為田徑運動員的基本訓練要素,兩種素質具有著較為相似的生理學特點,可以在相同的訓練項目中得以完成,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速度與力量的雙重訓練模式均需要將速度放置于力量前進行訓練。在田徑運動員速度訓練的工程中,需要訓練者具備較高的興奮度,完成速度訓練后再進行力量訓練,繼而不至于對力量訓練造成負面影響。反之,如果首先完成力量訓練,然后進行速度訓練,極有可能導致運動員的大腦皮層發(fā)出疲勞指令或抑制指令,使運動員失去興奮狀態(tài),最終造成速度訓練達不到應有效果。在實際的速度訓練過程當中,需要由淺到深的提升田徑運動員的步幅和步頻訓練強度,將訓練分為30m、60m、80m、100m、150m、200m、400m等專項跑。
1.3 柔韌性訓練
在生理學的角度,田徑運動員的柔韌性指的是關節(jié)活動的幅度,以及肌肉組織、皮膚組織、韌帶組織等的伸展能力和彈力,簡單地說就是運動員關節(jié)可以活動伸展的范圍,柔韌性的優(yōu)劣對于田徑運動員的成績可以造成直接影響,堅持進行柔韌性訓練能夠穩(wěn)定提升運動員抵抗傷病、預防傷病的能力,并且可以使自身的運動變得更加輕快、敏捷。在各種體能訓練開展前的準備階段,均需要進行一定的柔韌性練習,能夠有效防止運動員由于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受傷;在訓練結束后的整理活動中加入柔韌性練習,能防止肌肉僵硬、緩解疲勞。在科學合理的柔韌性訓練模式下,生理年齡越小的運動員,柔韌性水平進步得越快,同時也更加容易獲得成效,反之年齡越大的運動員,訓練效果、進步速度也將隨之縮減。具體的柔韌性訓練內容包括踢腿、壓踝、壓腿、擺腿、轉腰等多種方式,在選擇訓練方式的過程中需要以訓練目的為出發(fā)點。
2? 提升我國田徑運動員體能訓練水平的建議
2.1 加深專項體能訓練認知
體能訓練是田徑各種項目訓練的前提和基礎,也是運動員的硬性條件,唯有將體能訓練做的科學合理,才能以此作為基礎,促使體能與技術等其他要素的共同發(fā)展。要做好體能訓練,一方面,教練員應從自身做起,提高體能訓練理論層面的認知,尤其是專業(yè)理論能力。因此,在國家組織的多項培訓外,積極參加各個種類的學習活動,關注國內外體能訓練發(fā)展趨勢和動態(tài),為自身訓練指導提供堅實的理論依據(jù)。另一方面,教練員還需要具備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能力,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檢驗理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對不符合運動員體能訓練需求的地方進行適當調整或剔除,對能夠促進運動員體能發(fā)展的理論進行優(yōu)化處理,使其作用更加明顯。
2.2 加強與外部的溝通交流
為實現(xiàn)我國田徑水平的整體發(fā)展,各個隊伍的教練員之間需要加強合作與交流,摒棄傳統(tǒng)互相保密的思想觀念,利用合作交流探討會等方式,立足于國家利益至上的大局觀,形成一種可以促進全國田徑水平綜合發(fā)展的良性競爭環(huán)境。在國際層面,田徑管理部門應落實內部聯(lián)動、外部引進的全新模式,為國內教練員營造出國交流學習的機會,或者積極引進國外經(jīng)驗豐富、水平較高的體能訓練教練員、學者專家進入對內進行戰(zhàn)略指導。
2.3 積極創(chuàng)新體能訓練方法
美國作為世界級田徑大國,在體能訓練器械方面,具有能夠完成從手指到組合肌肉群訓練的各種類訓練器械,可以有效促進運動員肌肉力量、心肺功能水平的提高。然而,此類器械的能動性依然較低,運動員可以利用此類器械完成體能訓練,但是卻不能夠保證訓練成績的穩(wěn)步提升。因此,僅靠單一性的器械訓練是遠遠不夠的,需要以靈活的方式制定組合訓練方法,以不同的組合使體能訓練的效率、質量達到最優(yōu)化。與此同時,我國田徑運動員的體能訓練主要集中于傳統(tǒng)的力量房,手段種類、方式方法也較為多樣化,但是專項發(fā)展仍然沒有直觀性效果,因此,教練員必須提升自身創(chuàng)新意識,以促進運動員體能發(fā)展和成績提升為根本目的,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體能訓練體系。
2.4 加大田徑體能訓練的科研投入
加大田徑體能訓練機構和科學研究機構的橫縱聯(lián)系,使二者之間的互相轉換元素增加,建立二者之間的有機結合模式,使科研力量更加高效的轉化為訓練內容,使訓練內容為科學研究提供實踐性材料資源,唯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我國田徑體能訓練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首先,田徑隊伍需要為科研機構提供經(jīng)驗基礎和各種情報信息,科研機構可以指派專人長期入駐于田徑隊伍當中,以實地考察的方式獲得運動員生理生化信息和訓練感受等。其次,還需要提升各個主管部門的科學素養(yǎng)、科學意識,繼而使其增加田徑科技投入、建立科學化管理模式,不斷優(yōu)化科技與體能訓練相結合的管理機制。
3? 結語
綜上所述,體能訓練作為田徑運動員提升自身競技能力和成績的核心訓練內容,是一項需要運動員長期鍛煉和堅持的系統(tǒng)性工程,運動員必須由淺至深的一步步進行。教練員需要針對運動員不同的體能水平,實施力量、速度以及柔韌性等方面的訓練計劃。同時,為提升我國田徑運動員體能訓練整體水平,教練需要加強自身體能訓練認知,隊伍之間需要提高交流合作頻率、積極創(chuàng)新訓練方法,田徑隊伍和科研機構之間需要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
參考文獻
[1] 謝興超.科學健康視角下體能專項訓練在田徑運動中的意義——評《田徑體能訓練》[J].江西社會科學,2018,38(3):7-8.
[2] 李柏葦.淺談高校田徑運動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8(4):45-46.
[3] 余丙炎.專業(yè)性與綜合性的和諧統(tǒng)一——評《田徑運動體能訓練》[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8,38(11):87.
[4] 朱騫.田徑體能訓練的理論基礎探析——評《田徑運動體能訓練》[J].中國教育學刊,2018(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