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
首先我們來看性能方面,市場上的顯卡評測大都是使用上一代的同檔次/同價位顯卡進行對比。從軟件得分和游戲?qū)嶋H幀速上看,每一代顯卡的性能進步達到30%就已經(jīng)很驚艷了,實際差距大都在20%左右(圖1),這也是廠商根據(jù)市場需求、技術(shù)進步幅度、成本等綜合考慮的結(jié)果。
這種幅度的進步對大部分使用舊顯卡的玩家吸引力不足,同時比較接近的上市日期也會讓這些玩家考慮到資金問題,更無法下決心來升級。那么,咱們不妨來看一看架構(gòu)、核心差距更大的幾代顯卡對比表現(xiàn),比如同為微星品牌的旗艦級游戲顯卡。
從這些對比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近期的兩代顯卡游戲性能總是接近,但更“古老”的顯卡性能會有斷崖式下跌,而且早期的每一代顯卡之間還有近1倍的差距,比每一代30%左右的性能提升大多了!這是為什么呢?
其實玩家們應(yīng)該可以發(fā)現(xiàn),我們測試使用的都是比較新的游戲,它們表現(xiàn)出的幀速差距不僅代表了每一代顯示核心的性能不斷提升,還有新特效、新技術(shù)的助益。因為每一代顯卡提供的新特效、新技術(shù)在經(jīng)過兩年左右的時間后才會在游戲中大規(guī)模普及(圖2),這時不支持新技術(shù)/不能進行優(yōu)化處理的老顯卡或者放棄特效畫面,或者靠計算能力“硬算”這些特效,這當然比內(nèi)置這些特效算法甚至專用電路的新顯卡處理器速度慢很多。體現(xiàn)在測試幀速的對比上,就是三年前(一般是隔一代)的顯卡,在新游戲中的畫面效果、幀速會斷崖式下跌。而且隨著越來越多新技術(shù)、新特效被加入游戲,越老的顯卡就越應(yīng)付不了,性能差距就越來越明顯。
游戲幀速當然最直觀地反映了顯卡是否需要升級以及升級獲得的游戲體驗提升,但需要注意的是,有時候速度并不是升級唯一的考慮。比如現(xiàn)在市場上新老顯卡混雜在一起,同價位的對比中,舊顯卡的游戲幀速看起來也不錯(圖3),讓很多準備升級和購機的用戶難以抉擇,到底是選擇更高端的舊核心顯卡還是追新買塊價格差不多的新型顯卡呢?
其實前面已經(jīng)提到,新核心顯卡總是會帶有一些適應(yīng)未來游戲需求的新技術(shù),也許在明年的游戲中,現(xiàn)在的同價位新舊核心顯卡在游戲中的表現(xiàn)(包括幀速和畫面效果)就會逐漸拉開差距了,所以對準備升級的用戶,我們堅決推薦新核心顯卡。
綜合考慮速度和畫質(zhì)特效這兩方面,我們的升級策略也就很明確了。一般來講,隔代升級顯然是比較好的選擇。比如手頭已經(jīng)在使用英偉達GTX 10系列的顯卡,那么升級到RTX20系列的性能提升并不明顯,但花費卻不小,同時RTX系列開始推廣的光線追蹤等特效也沒有出現(xiàn)在大多數(shù)游戲中。而再等半年左右,預(yù)計RTX 30系列就會出現(xiàn),相對于GTX 10系列的性能會有大幅提升,光線追蹤等新特效會得到更好的優(yōu)化,也能得到更多游戲的支持,顯然是更適于升級的時機。
在確定了使用最新核心的顯卡后,在不同檔次、不同價位的大量顯卡中,如何才能挑選到最適合自己的一款呢?
根據(jù)游戲需求
在如今的顯卡市場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升級產(chǎn)品首先當然要看需求,比如專精于某款游戲的話,最好的選擇還是直接看相關(guān)的測試,選擇一款可以在自己希望的分辨率、畫質(zhì)下,以自己希望得到的幀速來運行最新版游戲的顯卡。例如電競游戲最好考慮1920×1080分辨率或2560×1440分辨率,最高或次高級畫質(zhì)下,達到90FPS以上的幀速(圖4),在最新一代的顯卡中,英偉達R T X2060和AMD RX 5700以上的顯卡應(yīng)該有此能力,定價均在2000元以上。
而喜歡單機大作的話,則最好是能夠在2560×1440或3840×2160分辨率下,以最高畫質(zhì)達到60FPS以上的幀速,并且最好能支持光線追蹤、“海飛絲”等提升畫面質(zhì)感的特效(圖5)。這種情況下,RTX 2060 Super和RX 5700 XT以上顯卡是最好的選擇。
對于處理器依然給力、只想升級顯卡的用戶,如果對游戲的品味沒有變化,那么可以考慮更換同檔次或上市價位類似的顯卡。例如GTX 960可以更換為GTX 1660 Super,GT X 970則可以考慮更換為同價位的RTX2060或同檔次的RTX2070;RX400系列顯卡(圖6)可根據(jù)定位和上市價位升級到R X5700/5500系列。
至于品味有變化的用戶,例如原本使用較高端型號,但不再喜歡追求高端大作,只玩一些網(wǎng)游或趣味小品游戲,那么升級的顯卡檔次可以下降,升級步伐也可以進一步減緩,隔兩代甚至兩代半、三代升級,這樣定位較低端的新顯卡性能才能切實地超過我們手中相對高端的舊顯卡。例如新的GTX 1650 Super顯卡游戲幀速只是略超過GTX 1060,與曾經(jīng)的中高端顯卡GTX 970/960相差不大,所以這些顯卡顯然不值得升級為這款入門級顯卡。真正值得升級到GT X 1650Super的中高端顯卡應(yīng)該是相隔兩代甚至三代的G T X770/760和GTX 670。
至于游戲檔次提升的用戶,老舊的低端顯卡能力顯然更加不足,所以升級并不需要太多的考慮和比較,參考上文,根據(jù)目前喜愛的游戲需求選購即可。
如果是全面升級,又該怎樣選擇顯卡呢?對游戲沒有特定需求的用戶,筆者建議根據(jù)顯卡最可靠的搭檔——處理器,來決定選擇何種顯卡,以獲得最好的配置平衡。
所謂的搭配平衡,其實就是讓處理器和顯卡的性能不要出現(xiàn)互相扯后腿的情況,也就是我們說的能互相“喂飽”。這是因為在游戲中顯卡主要負責(zé)處理圖像,而處理器負責(zé)一些邏輯計算,比如N PC的路線、一槍掉多少血等等。任何一方的處理速度不夠,都會造成另一方等待,只有兩者處理速度匹配時,才能讓游戲的發(fā)展和畫面的產(chǎn)生盡量同步,雙方都無需等待,也就不會浪費性能以及花在這些性能上的金錢。
一般來說,現(xiàn)在的顯卡對游戲影響更大,所以游戲平臺的搭配主要看處理器能不能滿足顯卡的需求,也就是所謂的“喂飽”顯卡。那么,我們怎么知道什么檔次的處理器能喂飽什么檔次的顯卡呢?其實廠商們早就在市場上進行了比較好的安排。一般來說,處理器檔次和顯卡檔次相同就是很好的搭配,比如入門級游戲處理器搭配入門級顯卡等。
至于對市場劃分不太熟悉的用戶,只要按照處理器和顯卡價格1∶1.5左右選擇,一般也不會有錯。比如10 00元的GTX 1650選600元左右的酷睿i3-9100F、銳龍31200;1600元的GTX 1660S搭配銳龍5 3500X、i5-9400F(圖7)等。拿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試試,現(xiàn)在一般能玩轉(zhuǎn)所有3A游戲的中端顯卡GTX1660Super,使用千元級的酷睿i5-9400F是不是有點虧呢?咱們就和更高端的i5-9600KF對比一下吧。
從測試數(shù)據(jù)可以看到,從酷睿i5-9400F升級到i5-9 600KF,多花了200多元,換來的性能提升只有3 %多一點。顯然i5-9400F已經(jīng)把GTX 1660 Super喂得比較飽了,說明這樣搭配還是挺合適的。
那么,搭配方式確定后,升級方式又變成了根據(jù)自己的游戲需求選擇顯卡,之后再按照顯卡價格搭配處理器就好了。
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比例是根據(jù)目前的顯卡和無內(nèi)置顯示核心的英特爾酷睿F系列、AMD銳龍系列確定的,如果選擇購買內(nèi)置顯示核心的同型號或類似性能的處理器,因為處理器價格更高,所以處理器/顯卡價格比例設(shè)定為1:1.25或1:1.3更合適。當然,如果未來出現(xiàn)顯卡或處理器的大幅價格調(diào)整,類似前段時間的酷睿F系列全面大幅降價,那么這種比例也需要進行一些修正。
此外,我們這里提供的主要是根據(jù)GPU性能和價格給出的各檔次顯卡選購建議,其實對于不同的用戶,還要考慮價格、易用性、尺寸等方面的問題,比如使用中等或較小尺寸的機箱時,購買中高端顯卡就必須注意其長度是否超過了機箱的容納能力(圖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