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是讓學生打好文化素養(yǎng)的基礎階段,對學生全面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教育要求,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也提出了更好的教學要求,希望在語文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形成一個和諧、平等的教育現象。因此,本文章主要就對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進行研究,分析目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這些教學問題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并且提出相關的教學措施來解決這些教學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問題 措施
在新課標提出的基礎上,小學語文教學要順應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時代要求,走出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比較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因為這種過于守舊的教學模式,沒有發(fā)揮出啟蒙性教育的影響力?;A教育中的小學語文學科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課程,在改革的時候,教育者要充分考慮到改革的意義和效果,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實踐,要時刻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加強對小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目標。
一、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根據相關的調查研究,當前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解決這些教學問題潑在眉睫,也是能否實現新課標改革的關鍵。
首先,教師資源不足或教師水平欠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和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是課堂上主導者,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特別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小學生來說,教師的引導對于小學生的發(fā)展和認識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但是對于一些地區(qū)的教育現象來說,教育資源是遠遠不夠的,經常會出現一個教師帶多個班級的現象,教師資源與我國的教育持不平衡的現象,這種現象很容易導致教師在教學時精力不足,教學效果不理想;除此之外,語文教師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是很重要的。但是我國的教師資源的分布中,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和文化素養(yǎng)能力和經驗都不足,思想覺悟較低。教學的任務不僅只是教授學生只是而已,更是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這也是因為我們教師崗位的增多,大量招收教師,但是很多小學語文教師沒有經過專業(yè)師范或者專業(yè)教育的學習和培訓,教學水平是比較低的,在這種情況下,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其次,在教育過程中出現了理論與實踐不相平等的局面。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一直延續(xù)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填鴨式教學,語文教師往往是在課堂上運用大量的時間來給學生講解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這種就呆板的教學模式很容易引發(fā)小學生的煩躁,讓小學生覺得語文學習很無聊,進而也就對語文學習失去了積極性和興趣。而且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還一直延續(xù)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語文知識的傳授也比較老套,并沒有將改革的、現今的教學模式運用在課堂教學中,小學生只能按照教師教的學習模式按部就班的重復,自身的思維和邏輯能力都得不到鍛煉,這不僅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在基礎性教育學科的教學中普遍存在。
最后,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要求下,在實施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創(chuàng)新相應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要摒棄教師是主體的教育觀念,要把小學生作為課堂上主人公。傳統(tǒng)的教師還是一直把自己作為課堂上的主人公,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小學生還是需要依附教師的思想而運作。在課堂上也沒有發(fā)揮主觀能性的機會,只是一味的死記硬背,小學生一直處于被動、不自主的學習狀態(tài)下,小學生也就得不到鍛煉,沒有機會提高自身的能力[1]。
二、新課標下探究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措施
(一)小學語文教師要改革課堂教學的意識
現在課堂教學上,最容易出現一種教學現象,老師在講臺上聲情并茂的講解,學生在臺下死氣沉沉的聽講,這類現象在各科的課堂上都能夠見到,尤其是語文的課堂教學上,眾所周知,語文教學是為了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的感知能力和情感體驗,而這種現象恰恰說明了現階段的語文課堂教學中缺乏情感元素,最根本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教師與學生地位之間的問題,教師還一味處于課堂上的領導地位,學生在整個過程中一直是處于被動的地位,在課堂上沒有自主表達的機會,也就很難帶著情感來聽課。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順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能夠意識到課堂改革的重要性,把學生放在教師的前面,把學生作為語文課堂上主體,尊重學生的主觀意識,把教師的教學改變成學生參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增加小學生與語文教師在課堂上之間的互動交流,讓小學生能夠感受到平等對待,促進師生之間的關系,從而為語文課堂教學增加活力,提高學習效果和教學效果[2]。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注重學習興趣的作用
前面講過,在教學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教師和學生不在同一空間的現象,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分神,學生對教師所講的內容不感興趣才會出現這種現象。而在新課程標準的改革下,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學習興趣對學習效果的影響,讓小學生對課堂上所講的語文知識感興趣,是小學生認真聽講的前提。而且語文學科知識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知識,語文知識是能夠與其他學科相互貫通、相互聯系的。所以,在講課的時候,老師可以將語文知識與其他學科進行聯系。比如,語文教師在講《鳥的天堂》的課文之前,語文教師就可以將音樂學科融入到語文課堂上,讓學生模仿一只小鳥和一群小鳥的叫聲,用多媒體播放鳥的天堂的情景和聲音,通過音樂和聲音將小學生帶入到今天的課堂中來,小學生就能夠通過音樂了解到鳥的天堂是一個多么和諧、多么美好的情景。不僅是可以與音樂學科相結合,其他學科都可以,在比如《長城》一文還能夠與歷史學科相結合。通過這種多層面的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
(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重視閱讀的重要性
語文對于學生來說是認識人生、認識世界的一種載體,語文能夠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不出門便能知曉天下事,語文知識是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和特點,它的包容性和多樣性能夠帶給學生不同的情感體驗,再通過寫作能夠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悟,增加小學生的文章閱讀量,積累學生的作文寫作素材,進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素養(yǎng)。例如,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多閱讀散文、詩歌,通過閱讀詩歌散文,讓學生能夠認識到人類與世界的關聯和情感,也能夠提高自身文化知識素養(yǎng),進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3]。
(四)小學語文教學課堂要尊重和鼓勵個性發(fā)展
小學語文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有極少數的老師能夠認識到個性發(fā)展對學生發(fā)展的影響,更多的認為個性是不守規(guī)矩、不聽話的意思。然而個性的含義并不是這個意思,個性其實是指個體所特有的情感和觀念的意思,堅強的個性、外向的性格、高尚的品質等等,這都屬于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良好的個性能夠對小學生的發(fā)展起到積極作用。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的時候,要善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小學生的個性,多關注學生的不同方面,例如,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心理和道德健康以及合作能力等等,能夠幫助語文教師綜合、全面的認識小學生,并根據每個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制定合適的教學模式,從而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發(fā)展。
(五)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分層次評價和個性化教學
教師不僅要注重個性對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性之外,還要根據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求創(chuàng)新多層次的教學。每個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是不同的,在新課程標準的改革要求下,語文老師要打破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方式,依據小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采取多層次的課堂教學方法。因此,可以從兩點著手;首先一點,設置多層次的教學方法,讓每個小學生都能夠有興趣投入到課堂中來;第二點,設置多層次的評價方法和評價內容,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是評價主體的,并且容易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單一的評價方式過于片面也容易導致學生的消極心理。因此,為了更加全面、客觀的評價學生,可以采用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同學互評三種方式相結合的評價方式;除此之外,在評價內容上,不能只以小學生的成績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還要參考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方面、行為和言語方面,綜合的評價小學生的發(fā)展[4]。
三、結語
新課程標準的改革就是要培養(yǎng)陽光、全面、積極發(fā)展的學生,強調學生自由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語文教師要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方式,制定個性教學方案,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促進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小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實現小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李祥容.探究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0):135.
[2]岳彩寬.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基本原理辨析[J].學周刊,2019,(23):53-54.
[3]向大芬.探究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J].農家參謀,2018,(21):144.
[4]于洪君,包乃亮.淺談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18,(28):14-15.
(作者簡介:劉景新,一級教師,語文教師,學歷:本科,單位:吉林省公主嶺市黑林子鎮(zhèn)柳楊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