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華月
[摘? ? ? ? ? ?要]? 隨著普通話在全國推廣普及的深入,社會對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向高標準靠攏。中職教師提高普通話口語水平,對課堂教學效果、學生素質發(fā)展、個人職業(yè)生涯都有重要作用,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需要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
[關? ? 鍵? ?詞]? 普通話;中職教育;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20-0164-02
語言是思想意志傳播交流的載體,語言能力是教師的必備技能之一,而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是語言得以表達的聲音,是語言借以存在和表達的物質形式。教師作為知識和技能的輸出方,高效和完美的教學形式無疑能加強課堂吸引力,而教學語言的語音標準與否會對教學效果產(chǎn)生影響,往往是很多教育者忽視的問題,腳下的一方高臺不僅僅是向學生傳遞知識的講臺,更是展現(xiàn)教師個人風采與人格魅力的舞臺。現(xiàn)如今對學好外語的共識,以及中英雙語教學成為趨勢,大家都意識到語言教育在現(xiàn)代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漢語本身的規(guī)范化卻沒有得到該有的重視。
一、職業(yè)教育推廣使用普通話
普通話是我國法律規(guī)定使用的全國通用語言,它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xiàn)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guī)范的現(xiàn)代標準漢語。對我國這樣多民族、多語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國,推廣普及普通話有利于增進各民族、各地區(qū)的交流,有利于維護國家統(tǒng)一,增強民族凝聚力。早在1956年,國務院就印發(fā)了《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如今普通話的推廣工作已經(jīng)走過近七十載,由于普通話在全國范圍內的推廣普及,它的應用人群范圍越來越廣,滲透進了各行各業(yè),為我國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普通話的推廣口號有一句是“普及普通話,從孩子抓起,讓您的孩子從小學會普通話”?!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十二條規(guī)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進行教學,應當推廣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和規(guī)范字?!卑哑胀ㄔ挾榻虒W用語,普通話就是教師的職業(yè)語言。所謂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普通話對教師這一職業(yè)的意義更是重大,要講好一堂課,離不開良好的語言表達,而教師自身語言能力為學生營造的學習環(huán)境,也是普通話推廣的一個潛在過程,學生使用普通話,可以使學生文明禮貌,規(guī)范學生行為,有利于校園精神文明建設。
學生的普通話水平,除了受整個社會的語言大環(huán)境影響,也與授課老師息息相關。從幼時的語音基礎到少時的賞詞析句,從課上的知識傳遞到課下的不倦教誨,每個學習階段都有教師的聲音伴隨左右。作為以傳輸技能知識為主的中職學校,與普通中學相比較,師生整體普通話水平則顯得尤為薄弱。
二、普通話水平對中職教育的影響
(一)關乎課堂教學質量
由于家庭和自身等各方面原因,中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不高,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有厭學心理,課堂上能夠集中精神的時間也相對較短,且由于之前在小學和初中的學習接受程度不統(tǒng)一,大部分學生文化基礎不夠扎實,對新知識的理解接受能力也相對弱,而教師授課,首先要讓學生聽懂老師在講什么,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如果任課老師普通話不標準甚至口音濃重,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更甚,比起學習內容,更讓他們感興趣的可能是老師哪個詞念得特別,哪句話說得有趣。因此,讓中職學生在一堂課中更早地進入學境,早入佳境,正確使用普通話進行教學至關重要。
(二)學生適應發(fā)展需求
中職學生大部分來自農(nóng)村,其中大多數(shù)學生家庭經(jīng)濟條件有限,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也不高,在學校也由于教育條件的局限性,平時交流多使用方言,普通話的應用頻率低,從小缺乏一個良好的普通話教育環(huán)境。在這個普通話當?shù)赖臅r代,學生在語言表達上易產(chǎn)生一種自卑情緒,久而久之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心理素質,這對中職學生的就業(yè)及融入社會都是不利的。隨著普通話推廣的不斷深入,普通話給社會發(fā)展帶來的便利也越發(fā)凸顯。試想,我們的學生掌握了一身過硬的技術,若是開口滿嘴方言土語,造成交流困難,是否有失技術人才的綜合水準,當然這也是不符合當今時代對高素質職業(yè)技能人才要求的。因此,中職教育作為他們從校園跨入社會的橋梁,是一個承前啟后的特殊階段,除了一些專業(yè)開設普通話課程,任課教師提高自身的普通話水平對學生言傳身教,為學生優(yōu)化語言環(huán)境也是勢在必行。
(三)教師個人提高發(fā)展
我國中職教師主要來源于高等師范院校和非師范院校,或是從企業(yè)聘請專、兼職專業(yè)技術人員,相當一部分比例的老師沒有教師資格證書,為響應社會和教育界推進教師專業(yè)化建設和大力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考取教師資格證是他們來到中職學校后職業(yè)生涯的第一級臺階。而一紙合格的普通話等級證書也是考取教師資格證的必要條件,這是普通話對中職教師重要性另一個方面的體現(xiàn),換句話說,普通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個中職教師的去留。再者,在往后的中職教育職業(yè)生涯中,無論是參加各類教學能力、職業(yè)技能大賽,或者是舉辦講座、學術論壇,普通話使我們的表達更具感染力,給聆聽者帶來聽覺的享受,為精彩的賽事、深刻的演講錦上添花。
三、中職教師提升普通話水平的途徑
(一)明確自身問題所在
普通話標準與否,必須兼顧語音、語法、詞匯三個方面,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語音的學習。在漢語中,不但各大方言區(qū)之間的語音系統(tǒng)差別大,即使一個地區(qū)、一種方言內部,在語音方面也有明顯差異。從一定程度上講,語音差異是造成普通話不標準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提高普通話水平,教師應該要明確自己教學學科常用語的語音錯誤,有目的地去糾正。
語音標準的要素首先是拼音的構成結構,即聲母、韻母、聲調。正所謂“字正腔圓”,“字正”主要是聲母的發(fā)音準確,“腔圓”則關系韻母的發(fā)音。聲母關系各發(fā)音部位相互合作時的輕重緩急,讓它們摩擦有度,發(fā)音清濁分明,比如平舌音z、c、s和翹舌音zh、ch、sh的區(qū)分、鼻音n和邊音l的區(qū)分;而韻母則要掌握口腔舌位高低變化、唇型開合有度,使普通話更具韻味和感染力,比如前鼻音韻母an、en、in和后鼻音韻母ang、eng、ing的辨讀、e和er的辨讀;聲調則是普通話的另一個重要特征,也是區(qū)別不同方言的顯著特征之一,正確掌握普通話四個聲調的高低起伏,才能使普通話聽起來有跌宕起伏的音律美感。
關乎語音是否標準的另一個要素是語流音變,練就標準的普通話,除了對聲母、韻母、聲調的掌握,還需要學好音變規(guī)律,學會字詞音節(jié)之間的互相影響,從讀好字詞到讀好語句,普通話才會自然流暢、純正地道,比如輕聲詞匯、兒化詞匯、“一”和“不”的變調等。
(二)找準發(fā)音方式方法
氣流是人類發(fā)音的原動力,想要達到開口擲地有聲、清亮流暢,得先學會控制好氣息,養(yǎng)成橫膈膜呼吸法的好習慣,自如地調節(jié)聲音的高低強弱,使聲音圓潤飽滿。同時說話的時候也要注意口腔開合靈活,增大口腔空間,給唇舌提供更大的動程,做到“提顴肌、打牙關、挺軟腭、松下巴”,方能使咬字準確,吐字清晰。
(三)反復練習,熟能生巧
任何一種語言的語音學習都離不開大量的口耳訓練,耳朵要會聽,嘴巴要會說,這是學好語音的重要途徑,也是必要途徑。平時可以借助學習資料進行拼音學習,多聽一些省級、國家級播音員的發(fā)音,留心他們的語音、語調,進行模仿并跟隨著他們朗讀,分析自己的問題所在。在課上,作為教師,每節(jié)課的課堂都可以當作是一個練習的過程,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不要害怕自己生硬別扭的發(fā)音出丑,要放下心理包袱大膽開口,坦然面對自己的發(fā)音缺陷,下意識地去克服改善。語音的學習及糾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老師也要做好“持久戰(zhàn)”的心理準備。
說好普通話是學生的需要,也是老師的需要,更是時代對中職教育的要求,國家發(fā)展離不開技術人才,更離不開高素質綜合型技術人才,當老師拿起手勺點燃爐灶為學生示范時,拎著扳手擰動千斤頂為學生講解時,舉起牙剪在假發(fā)上為學生比劃時,一口標準流暢的普通話,不僅能為學生開啟新的知識大門,也能為學生開拓一個文明積極的人文環(huán)境,技術教育與素質教育兩手抓,應是當代職業(yè)教育的重大使命。
參考文獻:
[1]曾凡芳,譚云.教師如何提高普通話水平[J].中國成人教育,2003(4):78.
[2]陳月紅.探析提高中職普通話水平的重要性[J].南北橋,2017(7):197.
編輯 原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