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博國學(xué)
有人曾說:“人在年輕的時候,覺得到處都是人,別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后,才覺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經(jīng)一無所有了。”
我們這一生,最遺憾的事,莫過于懂事太晚。年輕時瀟瀟灑灑,四處伸張正義,歷經(jīng)無數(shù)。時過境遷才發(fā)現(xiàn),我們與最親近的人,已經(jīng)離得最遠(yuǎn)。
越長大,越明白對父母的虧欠。
父母常說,孩子是他們愛情的產(chǎn)物,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我們不必虧欠任何人。但身體發(fā)膚之恩太重,我們注定一生虧欠,無法償還。
不可得而久者,事親之謂也。盡孝須趁早,時光等得起,父母等不起。
年前的時候,奶奶走了。爸爸跪在靈前,已經(jīng)哭得說不出話來。自爺爺去世后,奶奶的身體便一日不如一日。父親放下了工作,從外地趕回來,和母親一起,陪奶奶走過了最后的幾個月??稍谀棠套叩哪且豢?,父親哽咽著說,還是太晚了。
孔子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曾有一個時光表格,按人均75歲來算,人的一生不過900多個月,畫在紙上,不過一張30×30的表格,一個月,就相當(dāng)于一格。假如我們的父母平均50歲,若一個月見一次面,那我們能陪伴他們的時間就只有20格,在我們的整個人生里,還不滿一行。若見面的時間再短一點(diǎn),一年才能見一次。那我們能再見的時間,就只剩下一個小小的角落。
我們總笑著說來日方長,可時間,從來不會替你撒謊。
每一次見面,回得匆匆忙忙,卻又潦草地離場。殊不知,他們最想要的,不是你賺了多少錢,有多大能力,而是你有多少時間,能回家看看。
人生是一個考場,在這道親情題里,我們只能做一次,沒有補(bǔ)考,也無法重來。所以,沒事就陪陪他們吧,別讓他們等得太久。陪伴,才是最稀缺的告白。
體諒,是最難的愛。
《論語·為政》里,子夏曾問過孔子:何為孝?孔子的回答是:“色難。”“色”乃和顏悅色之意,“難”意為困難。
孝敬父母,不給父母臉色看最難。這世上最悲哀的事,莫過于他們含辛茹苦將孩子養(yǎng)大,白發(fā)之際,卻要看著兒女臉色行事。年少不懂父母恩,失去方知罪已深。一個人最大的遺憾,在于把最壞的脾氣,都給了最親最愛的人。
照顧好自己,是對父母的最好報答。
《戰(zhàn)國策》有云:“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yuǎn)?!彼麄兊膼墼缴钸h(yuǎn),我們便越虧欠。
子女之孝順,則應(yīng)順其心意。工作在外地就記得打個電話,多陪陪他們。在家就多點(diǎn)耐心,體諒他們。另外,請記得照顧好自己,別讓他們太操心。
(摘自新華社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