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守正出新一般被認為源自《道德經(jīng)》的“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但以《論語》、《周易》、《春秋》、《荀子》等為代表的經(jīng)儒家經(jīng)典卻對“守正出新”有著更為深刻的闡釋。守正出新是純正的儒家思想,但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豐富的啟示作用。
關鍵詞:守正出新;董仲舒;更化;實事求是;一以貫之
習近平同志提出:“思政課建設要守正創(chuàng)新?!贝撕?,學者們對此課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討論。一般學者把“守正出新”的出處歸結為《道德經(jīng)》的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國,以奇用兵”。結合衡水學院“守正出新”的校訓、衡水學院董仲舒研究高地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守正出新的要求,就有必要深入闡釋守正出新的儒家淵源。認為老子的思想傾向是“守弱”,《道德經(jīng)》具有保守、穩(wěn)健、退讓的性質,而不足以詮釋“守正”。最能體現(xiàn)“守正出新”精神的是儒家思想。守正出新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內容,而不屬于是道家思想。
一、孔子的守正出新
《論語》非常重視“正”這一概念,比如“正名”、“其身正”?!墩撜Z》也提到“守死善道”等?!墩撜Z》還提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钡爸隆边€不是主動的“出新”?!皽毓识隆钡闹攸c放在認識論上的“知”,而不是實踐上的“出”。由此而言,孔子在“守正”與“出新”的關系上并不平衡??鬃又铝τ诨謴汀爸芏Y”,進而必然注重“守正”。
二、《周易》里的守正出新
周易中的“正”是對爻位相合的判斷。中國人自古就形成了崇正尚中的思維傾向。《周易》還提到“日新其德”(《大畜》)等關“出新”的內容。周易的健動精神必然會“出新”,而不是停留在原來的舊狀態(tài)。周易有變易、變革的精神。這種變革必然會推陳出新。由此而言,守正出新是周易的應有之義。只是周易沒有把“正”與“新”聯(lián)系起來。
三、荀子的“守正出新”
荀子多處使用“正”的概念,《正論》就把辯論的標準稱之為“隆正”,提到:“凡議必先立隆正,然后可也。無隆正則是非不分,而辨訟不決?!惫P者認為荀子雖然沒有提“守正”這一概念,但是守正與隆正具有極為相似的含義。荀子有關“正”的觀念必然蘊含“守正”的成分?!墩诽岬剑骸叭粲型跽咂?,必將有循于舊名,有作于新名?!避髯硬⒉皇悄喙哦恢兺?,而是對舊與新保持一種中庸平和的態(tài)度。荀子堅持“法后王”的歷史進化論思想,必然對新制度、新時代有著強烈渴望與認同??傊?,荀子做到了“守正”與“出新”的平衡。其“守正”則是“隆禮”,同時有“正行”、“正身”、“正法度”、“隆正”等各種意蘊。其“出新”則是肯定新制度。但他對新制與禮制各自的界限與關系則沒有更好的說明。
四、董仲舒的守正出新思想
董仲舒在《天人三策》當中提出:“臣謹案《春秋》之文,求王道之端,得之于正。正次王,王次春。春者,天之所為也;正者,王之所為也。其意曰,上承天之所為,而下以正其所為,正王道之端云爾。”董仲舒把“正始”作為王道最重要的作為。董仲舒同樣把“正”作為最佳的社會政治秩序狀態(tài),提到:“《春秋》深探其本,而反自貴者始。故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正萬民以正四方。四方正,遠近莫敢不壹于正,而亡有邪氣奸其間者?!边@就實現(xiàn)了從人心到四方的全面“正化”——秩序化。由此可見,“守正”是董仲舒思想的重要內容。
董仲舒提到:“故必徙居處、更稱號、改正朔、易服色者?!保ā冻f王·第一》)這種“更化”就是要“出新”——產(chǎn)生新制度。董仲舒還提到:“今所謂新王必改制者,……故王者有改制之名,無易道之實。”(《楚莊王·第一》)這就要求新的領導者要“改制”。這對于我們理解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具體制度之間的關系也有一定的參考意義。董仲舒提到:“是故孔子立新王之道”(《玉杯·第二》)、“以《春秋》當新王”(《三代改制質文·第二十三》)。這是認為新統(tǒng)要繼承舊統(tǒng),也要有所新的設計,稱之為“新王之事”。因此,綜合董仲舒的“正始”與“更化”兩種思想,文章就認為董仲舒既有“守正”的思想,又有“出新”的思想。董仲舒的“守正出新”思想實現(xiàn)了儒家政治理想與漢代政治現(xiàn)實的結合。
五、結語:儒家守正出新思想對新時代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啟示
習近平同志針對思想政治工作論述守正出新的意義,具有哲學方法論的意義,可以運用到整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論域。這將必然在以下方面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所啟示。
第一,守正出新有助于人們堅持理解批判繼承、推陳出新的方法。馬克思主義者認為社會主義者首先是繼承人類的一切文明成果,然而開創(chuàng)新的知識境界。繼承的重要前提就是在清理文化內容的同時,對其中的精華予以肯定。這種肯定就意味著“守正”,而其批判也不是單純地批判,而是為了更好地創(chuàng)新,以新的文化內容填補舊的文化空白?!笆卣鲂隆眲t更好地體現(xiàn)了維護性的一面,從而有利于做到二者的統(tǒng)一。
第二,守正出新有助于人們堅持與理解實事求是思想路線。馬克思主義者信奉真理。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則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就是要與真理保持一致。而真理必然具有“正確性”。守正恰恰恰恰表達了馬克思主義者守護、真理實事求是的品質。出新恰恰表達了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守正出新恰恰是做到了在發(fā)展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
第三,守正出新有助于人們整體把握革命、建設、改革的內在邏輯。無論是社會主義革命,還是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都是為了建立一個理想的、美好的、更加公正合理的新社會制度。這種革命、建設、改革,都具有嶄新性,都是把人類社會推向新的文明高度。就此而言,世界社會主義運用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人類宏觀歷史上都是一種“出新”。但社會主義制度一經(jīng)建立,就需要捍衛(wèi)無產(chǎn)階級政權,就需要守護該政權。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任何一個政權的基本職能就是維護自身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自覺做到兩個維護”——維護中央權威,構成了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第四,守正出新有助于我們貫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安煌跣摹鼻∏∈鞘刈o來之不易的“真理之正”。初心就有正確性、崇高性,是政治理想。這種政治理想構成了自己的價值標準與目標??梢姡跣木哂羞壿嬌显谇暗男再|。守正恰恰是對已知真理的存有。而“牢記使命”就涉及到“未來之新”?!笆姑敝员环Q之為“使命”,乃是在于目標的崇高性。這種使命具有“新”的性質,使命指向未來,不是讓未來停留在現(xiàn)有的狀態(tài),而是對現(xiàn)實的超越。而“出新”恰恰是為了達到理想、進而實現(xiàn)理想現(xiàn)實化。
就“守正出新”而言,守正就是要守馬克思主義的“已知”真理,而“出新”則要繼續(xù)探索未知真理,不斷提升、擴大、鞏固人類的認識水平。這種理論上的發(fā)展必然會對實踐有所推動,既象征著對理論創(chuàng)新與實踐創(chuàng)新永無止境的追求,又象征著對理論之真與實踐之實的守護。因此,守正出新符合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與發(fā)展性的統(tǒng)一,對今后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進程有著一定的啟示價值。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
[2] 謝毅.守正出新[J].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17-08-07.
[3] 李奎良,王守忠.新建本科院校頂層設計研究——以衡水學院為例[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4:1.
[4] 董仲舒集[M].學苑出版社,2003:8.
基金項目:文章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價值與文化研究中心”重大項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與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的轉化創(chuàng)新研究”的成果,項目編號:16JJD720004;文章為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課題(衡水學院在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中踐行守正創(chuàng)新研究);衡水學院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基金項目(“論語藏”的探索與建設)。
作者簡介:崔鎖江(1977.12- )男,河北無極人,北京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博士,衡水學院董子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中國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