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將世界帶入到大數據時代,數據成為人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客觀依據之一,在人們生產、生活及工作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高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必須適應當前大數據時代發(fā)展的趨勢,充分利用大數據帶來的優(yōu)勢和機遇,改革和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各方面的工作,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
當前世界網絡信息化的發(fā)展已逐漸深入到“互聯網+”、物聯網和云計算等發(fā)展階段,而這些信息化技術的發(fā)展都離不開數據的支持,世界已然進入到大數據時代。大數據在政治、經濟、教育以及社會生活等重要領域產生了非常深刻的作用,成為實現轉型創(chuàng)新的基本支撐點。高校作為教育的重要階段和陣地,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應該把握大數據發(fā)展的重要機遇,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工作和教育方法,這是對高校政治思想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和目標,高校必須重視并不斷加強與大數據之間的思維銜接力度,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之下進行變革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最終促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發(fā)展和與時俱進。文章在分析大數據的發(fā)展背景的基礎上,探討大數據時代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機遇和產生的挑戰(zhàn),在認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現狀的前提下,重視并加強高校與大數據時代之間的, 并利用這種大數據技術不斷優(yōu)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服務工作。
一、大數據時代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大數據時代及其特征
現今社會是一個科技高速發(fā)展、信息急劇爆炸的時代。信息化的發(fā)展帶來的是數據的爆炸性增長,從2012年開始,“大數據”一詞成為流行語,出現在了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不斷的改變人們的社會生活和組織方式,創(chuàng)造出全新的領域和價值觀念。大數據具備的主要特征,可以用4個“V”總結:第一、數據量大(Volume),從其計量單位上就得到充分的體現。第二、數據類型繁多(Variety),包括數字圖片、音視頻等各類信息。第三、數據價值密度相對較低(Value),信息龐雜但并未經過篩選“提純”。第四、處理速度快,時效性要求高(Velocity)。由此可見大數據帶給社會巨大的價值,為人類的發(fā)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條件和機會,但是,如此龐大卻未加處理的數據同樣對人類的數據駕馭能力提出新的挑戰(zhàn),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我們要充分利用大數據帶來的便捷,并不斷避免大數據帶來的影響,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促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開展。
(二)大數據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
高校作為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的前沿陣地,關系到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人才服務對象的關鍵問題,也就是說必須為國家培養(yǎng)社會主義現代化人才。在大數據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該緊抓時代發(fā)展的契機,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斷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和工作的信息化發(fā)展,形成跨學科的交叉融合。同時,在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工作經驗,借鑒其他領域和行業(yè)有效的方式方法。在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顯現出新的特點,這些特點促進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斷向精準化、數據化、多樣化和智能化發(fā)展。這是大數據時代帶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次創(chuàng)新機遇,只有把握好這次機遇才能把握正確的方向,辦好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高校。
(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對象精準化
當前大數據的發(fā)展逐漸進入全新的階段,不僅局限于獲取信息的手段的工具,更多的表現人們的情感價值、內在需求,這也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更加具備針對性,客體更加精準化。大數據技術本身就是龐大的數據庫,能夠聚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對象的所有信息,通過一定的數據分析能夠提取其中需要的任何信息,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便利。大數據借助信息化計算機的開放性亦可以達到信息分享的便捷性,高校各部門之間、人員之間可以互通數據,根據工作的需要精準的定位不同的社群對象,豐富數據信息,精確分析聚類社群、 獨立個體對象及其合理需求、思想動向的能力大大提升。
(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資源數據化
本身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就在不斷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教育教學過程中,現在加上大數據技術,能夠解決教育工作中遇到的諸多難題。當前,各高校不僅創(chuàng)建了各自的數據分析平臺,而且實現高校不同平臺之間的數據共享,擴大數據資源范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是龐大繁雜的素材資源,建立有效的數據整合和分析平臺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負擔。大數據能夠聚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現有資源,也能夠通過數據挖掘, 探索未知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數據資源。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充分借助大數據技術創(chuàng)新當前的工作組織及結構,建立數據化平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資源數據化是其基于實踐產生、搜集、管理的資源數據化組建,涉及范圍非常廣泛,上到學校的資金流動、人事調動等下到學生的基本信息等??傊?,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資源正在逐漸擴展、豐富、完善,實現工作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體多樣化
隨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斷發(fā)展,人們能更清晰界定、認識工作主體,尤其大數據時代重新定義工作主體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呈現多樣化趨勢,政治教育宣傳、思想教育工作等都處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該納入的主體內容。所以,內在的高校的管理者、教師和學生、大數據網絡管理人員,外在的學生家長,甚至是社會人士都可以作為激活多樣的高校思想政治的工作者。因為,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大數據在不斷豐富學生的信息來源渠道,大量的網絡文化和思想沖擊著學生的思想和價值,大數據在不斷解構、 重構網絡空間中大學生的認識、 行為、道德模式和價值取向。網絡社會意識形態(tài)斗爭形勢依舊嚴峻。單靠傳統的工作主體并不能滿足當前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大數據催生出的新的主體就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統一戰(zhàn)線中的成員,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yǎng)盡自己的力量。
(4)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平臺智能化
大數據技術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提供了動力和支撐,更多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采用智慧管理、智慧教學等智能平臺,紛紛建立數字課堂、超星圖書館、信息化黨建等智慧管理平臺。這些強大的智能化處理功能平臺在人機交互過程中,能夠具備自主理解、選擇、判斷、處理、決策等能力,形成智慧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機制,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便捷的服務和有力支撐。
二、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現狀
大數據時代改變了當前人們的生態(tài)結構,呈現出數字化的社會生存方式。高校教育也不斷的與信息化深度融合,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更加順利和廣泛。當然,大數據也帶來不同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他們向通過開放的互聯網在校園內不斷的傳播,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和政治傾向,同樣也給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如何利用大數據技術,抓住大數據時代的發(fā)展趨勢,改革和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當前高校應該深入思考的方向。
(一)大數據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遇到的機遇
(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數據意識明顯增強
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數據意識逐漸得到提升,充分的了解到海量數據以及數據分析帶來的便利性,很多高校成立了內外聯動的數據研究中心以構建對數據的精準分析。當前大部分高校都在使用“校園一卡通”、“智慧校園”等便捷的校園學習生活方式,從學生入學開始就重視對學生的個人信息掌握,以便于利用其開展精準資助、 學習追蹤和個性干預。在思想政治教學中,隨著“大思政”的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數據搜集意識增強的同時提升了數據使用意識,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微視頻、慕課等數字教學方式,形成系統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數據,不斷促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完善。
(2)教育教學信息和資源逐步得到完善
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已有了長足的發(fā)展,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善的教學系統和業(yè)務系統,這些來自校園網絡、圖書館借閱系統、選課平臺等網絡系統累積了大量的教育教學數據。這些數據種類繁復,數量龐大,相互之間交叉聯系,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然而,在大數據技時代下,數據的整合和處理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依托于網絡平臺和高校平臺的數據,實現對所需內容的分析和量化,通過綜合性的數據分析學生的情感狀態(tài)和思想政治觀念, 便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開展,同時為為思想政治工作打造一個和諧健康穩(wěn)定的校園環(huán)境。
(3)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預測性
縱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發(fā)展狀況,存在針對性和預測性缺乏的狀況,這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對數據和定量化研究有關。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大多通過問卷調查或者隨機抽樣等方式進行研究,得出的結論通常太過片面,不能夠精準的進行判斷分析,更別說進行預測。而通過大數據技術對于數據的采集和處理,能夠更加全面的掌握學生的整體情況,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監(jiān)測和了解學生真實的思想狀態(tài),適時調整工作和教學內容。當然,數據分析的最終目的是掌握和預測學生的行為動態(tài),建立有效的預防機制。
(二)大數據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
(1)思想觀念層面的問題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觀念層面存在的問題主要就是重視程度不夠,缺乏創(chuàng)新思維觀念。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加重視效率,而數據來源的龐雜性和架構的變化導致高校政治工作困難激增。加之,當前高校學生是思維更加活躍,對新事物接受程度更加廣泛,他們求異求新、 尊崇個性,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必須更新思維觀念,樹立整體性、個性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但是,當前基于大數據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整體思維尚未轉變,依然依靠專門思政主體,并未運用大數據技術整合不同領域的數據服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整體思維縱深化發(fā)展程度不足。
(2)數據技術層面的問題
首先,大數據下網絡資源和數據的真實性存在問題。大數據時代人們能夠獲取到的信息和數據非常龐雜,信息和數據的來源也是五花八門,而大數據技術對于數據的真?zhèn)尾⒉荒苓M行有效的篩選,信息和數據的真實性就必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那么,如何從龐雜的數據中篩選真實有用的數據是當前大數據時代給所有人的一大挑戰(zhàn)。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而言,需要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學生當前的思想狀態(tài),如果所選擇的數據存在真實性問題,那么就無法得出正確的結論,甚至有可能得出誤導性的結論,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難度。當然,數據來源問題和真?zhèn)螁栴}的解決需要不斷通過技術的革新一步一步進行解決,在此之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收集數據的過程中也應該進行初步的判斷,盡量選擇來源可靠性高的數據平臺,提高自身數據真?zhèn)伪鎰e的技術和能力。
其次,大數據時代隱私數據的保護存在問題?;ヂ摼W的發(fā)展給我們生存的世界帶來了極大的變革,人們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在網絡中的種種行為轉變成數據被記錄著,運用著,大數據使我們能夠輕松的獲取這些數據,但同時,我們的個人隱私面臨著極大的挑戰(zhàn)。大數據只是對信息的記錄、整合和分析,更大程度生的信息自動甄別技術還不甚完善。存在著或信息外泄、或被不法分子利用,在網絡肆意傳播、或言談舉止被無限放大、受到攻擊等情況,這將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學生生活與學習上的不便和傷害。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利用大數據技術的過程中,必須筑牢數據安全的底線,嚴格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數據。
最后,大數據技術平臺的開發(fā)能力存在問題。筆者通過調查研究發(fā)現,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對大數據平臺運用存在較為明顯滯后性。我們不難發(fā)現,當前很多高校都逐漸加大對網絡平臺開發(fā)和使用力度,借助互聯網的便捷性開展各項工作,學校官方網站、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得到充分的運用,但這些平臺大多用于相關重大新聞的發(fā)布,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較少。當然,存在專門的思想政治工作平臺,但其平臺的模塊設置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加之和其他各平臺之間的數據相互獨立,無法進行數據的整合,很難形成大數據庫平臺
三、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一)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念
當今世界,人們已經逐漸認識到大數據的重要性,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參考大數據信息,通過對數據有用信息的篩選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大數據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該積極培養(yǎng)這種依據客觀數據定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工作理念,在工作中不斷形成更加合理便捷的管理方式,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政治傾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及時更新自己的觀念和認識,培養(yǎng)正確的數據素養(yǎng),積極提升自身數據分析、收集和處理能力。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有運用當前多媒體教學設備、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新的課堂形式教學的意識,合理的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達到教學的最優(yōu)化。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更是要具備大數據的意識,構建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的平臺,運用大數據的理念實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二)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大數據時代最重要的就是數據信息資源,可以說是“得數據者得天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想要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正確的掌握學生的思想政治動態(tài),預測學生的思想政治傾向,首先必須掌握數據收集、分析和處理的方法。大數據時代下,人們的足跡遍布網絡的角角落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份大數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不斷的收集學生的這些數據,進行整理歸類,找出學生群體的興趣點和關注點,并以此為突破點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創(chuàng)新體現在另一方面是形成個性化的工作方式,借助大數據技術加強對學生個體的分析,采用數據進行個體性預測,形成學生思想動態(tài)鏈,隨時掌握和預測學生的行為,當然,這個過程離不開技術平臺的支持,利用學?,F有的宣傳和教學平臺滲透思想政治工作,在潛移默化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由此可見高校創(chuàng)新大數據技術的重要作用,需在技術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隊伍
大數據人才稀缺是當前世界面臨的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很多工作者和教育者都是年齡相對較大的人員和教師,在計算機網絡的運用方面相對來說比較滯后,對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也是相對滯后,因此,創(chuàng)新發(fā)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組建一支適應大數據時代發(fā)展的人才隊伍至關重要。高校學生產生的各類大數據只有經過一定的篩選和分析才能用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一數據處理的過程是需要專業(yè)的技術,故而大數據想要發(fā)揮有效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必須建立專門的大數據分析平臺和團隊,定期進行專業(yè)的培訓,系統的學習理論知識、基本的計算機能力,精準化的數據分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足與大數據時代。
參考文獻
[1] [英]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思·庫克耶.譯者:盛楊燕,周濤.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39.
[2] 陳頓.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路徑創(chuàng)新研究[M].電子科技大學,2019(05).
[3] 荊沖,郭凱.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chuàng)新研究[J].青少年學刊,2019(01):61-64.
[4] 高鑫,李浩,苗志剛,等.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優(yōu)化研究[J].智庫時代,2018(04):57-58.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課題階段性成果課題名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研究,課題編號:GH180743。
作者簡介:王長平(1964.07- ),男,漢族,吉林長春人,本科,教授,吉林工商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