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菜
赤腳小仙
在新西蘭第一次看到人打赤腳時,我們正等待從奧克蘭飛往基督城的航班。那是我們新西蘭之旅的第三天,7月份,正是新西蘭最寒冷的冬季,我們正要從氣溫較暖的北島飛向更靠近南極、更加寒冷的南島。
基督城是新西蘭的第三大城市,也是南島最大的城市,與最南端的斯圖爾特島比起來,它并不算最冷的地方。然而,當我在機場候機室看到兩個光著腳踩在地上的孩子時,還是吃了一驚——這兩個年幼的孩子竟要光著腳走出候機大廳,穿過空曠的機場,踩著冰涼的舷梯,飛向寒冷的基督城嗎?他們的父母究竟有著怎樣堅硬的心腸???
事實上,孩子的父母看上去并不像鐵石心腸的樣子,他們就如普通的新西蘭人一樣,長著一張誠實純樸的臉,腮幫子肉嘟嘟的,面色異常健康紅潤。那兩個孩子一個看上去四五歲,另一個大概只有一兩歲,剛剛學會走路沒多久,正是樂于到處亂竄的年紀。于是,滿候機室就見他倆光腳丫子“啪啪啪”滿地跑。直到快登機時,地勤人員過來提示孩子的父母,大概是說不能光腳登機之類,他們的父母才笑嘻嘻地給孩子們穿上鞋襪。
飛機在基督城降落,這次新西蘭之旅算是正式開始了,我們前往租車公司去取房車。我們租的是一輛長7.8米,高3米的6人房車,因為,這次除了我、諾爸和我們9歲半的兒子阿諾外,還有與我們同行的老同學小芳,和她那一對11歲的雙胞胎兒子大毛和小毛。
當小芳還在和接待人員簽著各種租車合同時,我和諾爸就帶著3個孩子跑到停車場找我們的房車了。房車門剛一打開,孩子們急不可待地沖了上去,發(fā)出了陣陣驚呼。
原來,房車上設施非常齊全,除了3張床以外,有獨立的衛(wèi)生間、4個灶的煤氣灶臺、洗手池、烤箱、電冰箱、電視機、微波爐,等等,并且異常整潔干凈。之前預訂這輛車時,為了省錢,我選了一輛舊車,本以為車況會比較破舊,沒想到這輛已經(jīng)運行了好幾年的車依然光亮整潔。
打開灶臺和洗手池一側的抽屜,里面整齊地碼放著6份刀叉、大小餐盤、玻璃水杯和葡萄酒杯,各式炊具也一應俱全,每一樣餐具和炊具都擦得油光锃亮,像是新的。我不禁在心里感嘆:新西蘭人真愛干凈!
然而,我的想法很快被接下來的事實顛覆了。
困惑
之前在北島的兩天,因為只去了霍比屯和地熱公園,都是游客聚集的地方,我們對新西蘭人的日常生活還一無所知。因此,當我們開著房車走上基督城的大街,看到滿大街的大人、孩子在瑟瑟寒風中只穿短褲,光著腿,甚至光著腳行走時,我們對新西蘭人的了解才剛剛開始。
在去新西蘭之前,我對于光腳的最深刻印象來自電影《賽德克·巴萊》,電影中巴萊在深山密林中赤腳飛奔、如履平地的形象令人難忘。因此,我以為赤腳是原住民與大地打交道的方式,在新西蘭如果有人打赤腳,也應該是這里的土著毛利人。事實上,那些“赤腳大仙”分明都是純粹的白種人。
中國有句古話:寒從腳起。所謂穿得暖,最重要的就是腳要穿得暖,腳下不冷,身上才不會冷。大概新西蘭人從小飲食結構和我們不同,身體更為強壯,再加上從小鍛煉,所以不畏寒冷。這樣自顧自解釋一番后,終于不再有沖上去勸他們穿上鞋襪的沖動。
關于“冷”的疑問雖然慢慢消退了,關于“臟”的疑問卻愈加升騰起來——地上這么臟!怎么踩得下去的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來到了連鎖房車營地。這里除了有房車的充電停車位外,也有一些小木屋供游客居住,還有公共廚房、衛(wèi)生間和洗衣間等設施,營地里的客人以新西蘭本地人為主。
簡單地吃過晚飯,我和小芳來到公用廚房,用自帶的抹布把餐具和炊具清洗干凈,這時我留意到其他人都是用廚房里公用的抹布洗自己的餐具和炊具,我看了一眼小芳,她顯然也注意到了。廚房里公用的抹布雖然看上去不臟,但一想到不少人用過,心里總是不太舒服,新西蘭人用起來卻毫不介意,他們究竟愛不愛“干凈”呢?我們都有些困惑了。
深夜,我去衛(wèi)生間洗漱,洗了一半,衛(wèi)生間的門被推開了,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光著腳丫怯生生地走進來,靦腆地朝我笑了一下,進了衛(wèi)生間的隔間。我飛快地洗漱完畢,回到房車,與小芳展開了一場關于干凈和臟的大討論。
我略為激動地說:“就算是不冷吧,她一路從房車走到衛(wèi)生間,肯定要經(jīng)過泥巴地,踩在地上不臟嗎?再這樣一路走回去還怎么上床?難道回去再洗個腳?”
小芳顯然也積壓了很久:“我今天也看到有個很漂亮的女孩拎著一件衣服進衛(wèi)生間,然后就把衣服扔在衛(wèi)生間的地上,一開始我以為她是要洗那件衣服,誰知她洗完手又把衣服從地上拾起來,抱在懷里出去了,分明還要再穿?!?/p>
“大概是新西蘭人對于干凈和臟的理解和我們不一樣,”諾爸說,“這里的馬路很干凈,沒有垃圾和碎石,不會割傷腳,馬路之外就是草地,光腳踩在地上的感覺應該很舒服,其實我也想試試?!?/p>
釋然
我冷靜下來,試圖理解新西蘭人的想法:“新西蘭人對于孩子的教育真的跟我們不一樣,讓孩子光腳也許是他們讓孩子親近大自然的一種方式。要說他們不愛干凈,你看他們在公共廚房里每次做完飯都收拾得干干凈凈,而且是全家動手,連四五歲的孩子也在幫忙把餐具用抹布擦干。也許他們對自己的個人衛(wèi)生不拘小節(jié),但對公共責任卻一絲不茍?!?/p>
小芳說:“有道理,你看我們做飯的時候孩子都是在一邊玩,沒有一個人來幫忙,似乎覺得做飯就是媽媽的事,真應該讓他們也參與做飯和洗碗的過程,學會承擔家庭責任?!?/p>
我笑道:“說得對,我們讓孩子們在新西蘭做一次飯吧?!?/p>
隔天一大早,我們向孩子們宣布了讓他們在基督城做一次飯的決定,孩子們一片嘩然。當他們確認這個決定已經(jīng)不容更改后,便開始興奮地分配任務??粗麄?顆小腦瓜湊在一起商量如何洗菜、切菜和炒菜,我們覺得讓他們自己做飯的決定無比正確。
阿諾分到的任務是把速食的炒飯放在微波爐里加熱,然后做一個大蔥炒雞蛋,拌一個沙拉。盡管看他用小刀給獼猴桃削皮時我心驚肉跳,生怕他把手給切了,但我還是忍著心疼,讓他自己動手。事實證明我的擔心純屬多余,孩子們遠比我們想象的強大。
孩子們做了一桌子菜,也許算不上是美味佳肴,但都盡心盡力了。我想,責任感是一個很大的詞,靠說教也許他們永遠也不能明白,在洗菜、切菜、炒菜這些瑣碎的小事中,孩子們的很多觀念也許慢慢就建立起來了。
第二天下午,我們把車開回租車公司,接待人員讓我們把行李拿下車,將垃圾收好扔進垃圾箱,有多余不用的東西可以另外裝袋放在指定的地點給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使用。看著公司清潔人員走進房車的身影,我相信我們的房車必將再一次以整潔干凈的面貌迎接新客人,這也算是我此行對新西蘭人建立起來的信心吧。
在奧克蘭最后逗留的兩天,我們去了高架橋港。港口里停泊著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游艇和帆船,是一個拍照的好去處。出乎意料的是,那里還有一個兒童游樂中心,孩子們歡呼雀躍,在游樂中心肆無忌憚地玩耍著。突然,我發(fā)現(xiàn)大毛不知什么時候脫去了鞋襪,把褲腿卷起老高,無拘無束地在滑梯和沙坑里爬來爬去。我笑著指給小芳看:“你看,大毛已經(jīng)新西蘭化了?!蔽覀兌夹α似饋?。
后來我才知道,在新西蘭,中小學生上體育課必須打赤腳,這也許是源自一種更加健碩的世界觀吧。尤其是隨后在網(wǎng)上看到一張新西蘭的主教大人光著腳笑嘻嘻地走在大街上的照片后,對于新西蘭的“赤腳大仙”們,我終于釋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