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偉周
[摘要]文本細讀是一種研究作品的方法文章從重視誦讀、品味個性化描寫、體會情感三方面入手,論述文本細讀在高中現(xiàn)代散文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高中語文;散文教學;文本細讀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20)10-0011-02
文本細讀是一種研究作品的方法,不管教師是否知曉或?qū)W習過這一方法,他們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將其運用到了散文教學中。文本細讀強調(diào)以文本為中心,注重在語境中分析語言,關注文本的結(jié)構(gòu)組織等。不同的教師在高中散文教學中運用文本細讀會顯現(xiàn)出不同的特色,但至少有幾個原則筆者認為是必須遵守的:一是與宏觀環(huán)境相關照的原則,進行文本細讀時應考慮文本的語境及創(chuàng)作背景;二是見微知著原則,即能從細節(jié)中窺視到文本所蘊藉的深層而抽象的境界;三是尊重文本客觀性原則,如體會情感時,首先要感受作者的情感,然后再結(jié)合自己的背景閱歷進行個性化體會。
一、重視誦讀
散文的語言自然流暢、優(yōu)美雋永,非常適合誦讀,所以在教學中,筆者常常讓學生通過誦讀來感受語言的魅力。在散文教學中的誦讀一般會經(jīng)歷這么幾個步驟:一讀認清字音、節(jié)奏,二讀整體感知或把握基調(diào),三讀掌握寫法情感,四讀融入個性理解。這里的前兩讀是鋪墊,后兩讀才是重點。聽了不少公開課后,筆者發(fā)現(xiàn)許多教師很少用上課時間讓學生誦讀,或許是他們認為教學的對象是高中生了,所以誦讀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便可以省略了;而學生也對誦讀并不積極,通常能大聲讀的也就那么幾個。筆者認為在散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誦讀十分有必要。以下是筆者的具體做法。首先,筆者絕不會讓全班齊讀全文,一是有些散文確實長,更主要的是沒這個必要,要感受散文的深意,抓住關鍵反復讀才是王道;其次,學生誦讀后筆者會進行點撥,通常是讓學生先讀,然后筆者會對誦讀的語氣語調(diào)、速度節(jié)奏等進行點撥指導;最后,筆者并不要求學生向朗誦名家看齊(可能有些學生確實有這方面的天賦,可以進行個別表揚、鼓勵),學習誦讀方法和技巧不是重點,主要是學生能夠通過
誦讀,感受文本的語文之美。
《江南的冬景》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其語言特點非常突出:下筆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抒寫得自然雅致、寫意洗練。正字正音的一讀放在了預習中進行。上課時,筆者將二讀放在了“速讀思考”環(huán)節(jié):找出描寫江南美景的段落,給大家讀讀你最喜歡的一段,并說明理由。三讀在“品味欣賞”環(huán)節(jié)中進行,讓學生自由讀五、七、八自然段并思考:郁達夫是如何寫出江南特有的冬景的?表達了他怎樣的情感?師生共同分析總結(jié)后,筆者引導學生把這幾個段落再讀一遍。最后筆者選擇了若干同樣描繪江南冬景的詩句,讓學生將它們與課文相關的描寫做比較,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個性朗讀,感受它們各自的優(yōu)點。
二、品味個性化描寫
優(yōu)秀的散文總是離不開個性化描寫,個性化描寫讓敘事性散文中塑造的形象變得更生動、真實而傳神,讓抒情性散文變得更具感染力,讓議論性散文中闡述的道理變得更具體翔實。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抓住這些個性化描寫,探究文本的意境、風格等。一般來說,意境和風格這些抽象的、蘊含在散文內(nèi)部的東西是讀不出來的,只能通過分析進行感悟。
《荷塘月色》是一篇經(jīng)典的抒情散文。筆者在精讀環(huán)節(jié)結(jié)束之后,讓學生嘗試背誦課文,本意是讓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找找感覺,結(jié)果就開頭幾句,學生便屢屢背錯,他們把“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背成“我悄悄地披上了大衫,帶上了門出去”,把“便覺是個自由的人”背成“便覺得是個自由的人”。筆者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學生對這些個性化的細節(jié)描寫進行分析:“大家知道為什么你們老是會加字嗎?為什么在老師提示之后還是有人會背錯?”有學生說:“他用詞太簡潔了?!惫P者回應:“這是一個原因,但表達有點不準確,什么叫‘太?不應該呀?!庇袑W生說:“應該,名家做什么都是對的?!惫P者說:“你是心不服。他這是用詞簡明,源于他所受到的古典文化的熏陶,你們回憶下文言文中的用詞,是不是單音節(jié)詞占了絕大部分,我們翻譯的時候都要增加很多字詞?你們現(xiàn)在這樣背,就是在給這篇散文做小翻譯?!睂W生哄笑起來?!翱梢?,朱自清這篇散文在語言上有什么風格?”“對,割愛求雅、惜墨如金。所以別再自作主張加字了,大家可以在易錯的地方做個標志,重點防范?!?/p>
三、體會情感
情感之于優(yōu)秀散文,仿佛鹽之于烹飪佳作,這個比喻雖然俗了,但是話糙理不糙。優(yōu)秀散文中所透露出的作者的情感,是他們深藏在心底的真實的情感。在探尋這些含蓄的情感時,讀者要精心、細心、用心。筆者總結(jié)出探尋散文情感的一條不錯的路徑,那就是通過所寫對象的具體表現(xiàn)、特點,推出他(她、它)的本質(zhì)特征、精神品質(zhì),再分析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最后結(jié)合散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獲得啟迪。
《我心歸去》是韓少功所寫的一篇散文,抒發(fā)了客居異國的韓少功對故鄉(xiāng)深深的思念之情,并深入分析了“故鄉(xiāng)”飽含的人文內(nèi)涵。由于受年齡與閱歷的限制,學生很難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于是筆者想到了另一篇構(gòu)思非常接近《我心歸去》而情感表現(xiàn)更明顯的散文——《棗核》。作者在教學《我心歸去》前,先引導學生了解《棗核》,之后將《我心歸去》的主要教學板塊一分為三:異鄉(xiāng)環(huán)境、內(nèi)心所感、回望故鄉(xiāng)。在這三個板塊中,分別設置若干問題,引導學生從文本的字里行間尋找問題的答案,并在思考中循著作者的思路,提出自己的問題。尤其是在分析“回望故鄉(xiāng)”這一個重點板塊時,筆者梳理了這樣一個思路:故鄉(xiāng)環(huán)境差一愛故鄉(xiāng)的原因一故鄉(xiāng)指什么。在分析“故鄉(xiāng)指什么”時,筆者引導學生從七、八、九三段人手,重點分析“失血的矯飾”“那種失望能滴血”等,設計了八個問題,讓學生從這些需要深挖含義的語句中,探尋作者的情感。
中學語文教學應以文本分析為主,引導學生探究作者是如何寫的,這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要想更好地進行文本分析,教師就要利用好文本細讀,讓學生在誦讀、品味描寫與體會情感中加深對文本的了解,進而掌握必要的知識,習得關鍵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秀明.高中現(xiàn)當代散文教學中的文本細讀[J].文學教育(下).2014(8):98-99.
[2]栗小瑩.文本細讀理論對高中現(xiàn)當代散文教學的啟示[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3]王晶.整體感知與文本細讀:高中現(xiàn)當代散文閱讀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3.
(責任編輯 農(nóng)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