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徐萍 王靜 田軍 謝曉嵐
1南京醫(yī)科大學上海松江臨床醫(yī)學院,上海市松江區(qū)中心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上海 200090;2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上海 200540
AP是臨床常見急腹癥,其發(fā)病急,進展快,若不及時治療則可能發(fā)展為SAP,甚至并發(fā)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1-2],最終導致患者死亡。以巨噬細胞為主的多種免疫細胞參與胰腺炎炎癥的起始、發(fā)展等各個階段。巨噬細胞在疾病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因所處微環(huán)境的不同而發(fā)生表型的變化并表現(xiàn)出不同的功能,這一過程稱為巨噬細胞極化。胰腺炎時,單核巨噬系統(tǒng)被激活,大量巨噬細胞發(fā)生M1型極化,釋放大量促炎細胞因子促進胰腺炎癥反應的發(fā)生和發(fā)展[3]。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是一種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多能干細胞,其免疫調(diào)節(jié)和組織修復功能在多種疾病中發(fā)揮治療作用[4-5]。體外實驗表明,BMSCs的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與巨噬細胞極化有關。本研究通過尾靜脈注射BMSCs,觀察BMSCs對ANP大鼠炎癥反應的影響,探討其可能的作用機制。
一、實驗動物及分組
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30只,SPF級,鼠齡2.0~2.5個月,體重220~250 g,購于上海捷思杰實驗動物有限公司,動物合格證號為SCKK(滬)2013-0006。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大鼠分為對照組,ANP組,低、中、高劑量BMSCs治療組,每組6只。
制模前15 min經(jīng)腹腔注射0.8%戊巴比妥鈉進行麻醉,采用胰膽管逆行注入5%牛黃膽酸鈉1 ml/kg的方法制備ANP模型。低、中、高劑量BMSCs治療組在制模后1 h內(nèi)經(jīng)大鼠尾靜脈分別注射0.5×106、1×106、3×106個BMSCs,BMSCs購于中國科學院細胞庫。對照組僅經(jīng)尾靜脈注射等容積PBS。ANP組在制膜后1 h內(nèi)經(jīng)尾靜脈注射等容積PBS。制模后12 h,先抽取腹水,計量,然后以20 ml預冷PBS行腹腔灌洗,收集灌洗液,并重復灌洗收集1次;抽取大鼠外周靜脈血;分離胰腺組織。
二、方法
1.血清生物化學指標檢測:外周靜脈血離心,收集上層血清,-80℃保存。采用胰淀粉酶檢測試紙(干化學法)檢測血清淀粉酶水平。采用ELISA法分別檢測血清TNF-α、IL-1β、髓過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水平。TNF-α、IL-1β試劑盒購自美國BioScience公司,MPO試劑盒購自武漢華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按試劑盒說明書操作。
2.胰腺組織病理學檢查及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精氨酸酶1(anginase1,Arg1)蛋白檢測:胰腺組織經(jīng)4%多聚甲醛液固定,石蠟包埋,切片,蘇木精-伊紅染色。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檢測胰腺iNOS、Arg1蛋白的表達。iNOS抗體、Arg1抗體購自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由病理科醫(yī)師盲法閱片,每張切片隨機選擇8~10個高倍視野,采用Schmidt法從水腫、腺泡和脂肪壞死、出血、炎癥細胞浸潤4個方面進行病理評分[6]。以細胞質內(nèi)出現(xiàn)棕黃色微細顆粒為陽性巨噬細胞。
3.腹腔巨噬細胞收集及TNF-α、iNOS mRNA表達檢測:收集并記錄2次灌洗的腹腔灌洗液,以密度離心法4℃、2 000 g離心15 min,棄上清。離心后若有大量紅細胞,則加入于紅細胞2~3倍容積的紅細胞裂解液(上海碧云天生物有限公司)吹打,靜置2 min后再次離心棄上清,以DMEM完全培養(yǎng)液(10%胎牛血清、青霉素、鏈霉素)重懸細胞,均勻接種于12孔板或10 cm培養(yǎng)皿中,常規(guī)培養(yǎng)4 h。待巨噬細胞貼壁后換液,繼續(xù)培養(yǎng)24 h后胰酶消化,收集巨噬細胞。應用Trizol抽提巨噬細胞總RNA,紫外分光光度儀測定RNA純度及濃度。按照反轉錄試劑盒步驟將RNA逆轉錄為cDNA,采用熒光定量PCR法檢測腹腔巨噬細胞TNF-α、iNOS mRNA表達量。Trizol、反轉錄試劑盒、實時定量PCR試劑盒均購自日本TaKaRa公司。TNF-α正向引物序列5′-GCATGATCCGAGATGTGGAACTGG-3′,反向引物序列5′-CGCCACGAGCAGGAATGAGAAG-3′;iNOS正向引物序列5′-GAGACGCACAGGCAGAGGTTG-3′,反向引物序列5′-CAGGAAGGCAGCAGGCACAC-3′;以磷酸甘油醛脫氫酶(glyceraldehyde 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APDH)作為內(nèi)參。所用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設計并合成。PCR反應條件:95℃ 10 min,95℃ 15 s,60℃ 45 s,40個循環(huán)。由PCR儀自帶軟件獲取Ct值,△Ct值=Ct目的基因-CtGAPDH,△△Ct值=△Ct實驗組-△Ct對照組,以公式2-△△Ct計算mRNA相對表達量。
4.腹腔M1(F4/80+CCR2+)型、M2(F4/80+CD163+)型巨噬細胞亞群表型檢測:收集上述10 cm培養(yǎng)皿中巨噬細胞,離心,PBS重懸后再次離心,按照F4/80-FITC、CCR2-PE、CD163-APC抗體說明書加入適量抗體(均購自北京博奧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室溫避光孵育30 min,洗滌后重懸細胞,上流式細胞儀檢測巨噬細胞表面標志物。
三、統(tǒng)計學處理
一、各組大鼠腹水量、血淀粉酶水平和胰腺組織病理變化
制模后12 h,ANP組大鼠腹水量、血淀粉酶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各治療組大鼠腹水量均顯著低于ANP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各治療組大鼠血淀粉酶水平與ANP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各治療組之間腹水量和血淀粉酶水平差異也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1)。
對照組大鼠胰腺組織結構清晰,腺泡細胞排列整齊,腺泡小葉結構完整。ANP組大鼠胰腺組織可見明顯腺泡細胞變性、壞死,小葉結構大部分破壞,小葉間隔增大,間隙水腫,紅細胞和炎細胞大量浸潤,病理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各治療組大鼠胰腺組織損傷明顯減輕,表現(xiàn)為小葉結構破壞減輕,變性、壞死減輕,炎細胞及紅細胞浸潤減少(圖1),病理評分均顯著低于ANP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各治療組間胰腺病理評分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中劑量治療組胰腺病理評分顯著低于低、高劑量治療組(表1)。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見ANP組大鼠胰腺組織內(nèi)有較多iNOS、Arg1陽性巨噬細胞,對照組及各治療組無陽性細胞或有少量陽性巨噬細胞(圖2)。
二、各組大鼠外周血TNF-α、IL-1β、MPO水平
制模后12 h,ANP組大鼠外周血TNF-α、IL-1β、MPO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各治療組血TNF-α、IL-1β、MPO水平均顯著低于ANP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各治療組間血TNF-α、IL-1β、MPO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中劑量治療組血TNF-α、IL-1β、MPO水平顯著低于低、高劑量治療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表2)。
組別 只數(shù)腹水量(ml)血淀粉酶(U/L)胰腺病理評分對照組 60.83±0.52865.00±167.190ANP組 66.67±2.34a12820.00±4973.10a14.00±1.55a低劑量治療組64.17±0.98ab9886.67±2466.53a 6.50±1.04abc中劑量治療組64.17±1.17ab12643.33±5981.88a4.67±0.82ab高劑量治療組64.33±1.21ab11133.33±2815.18a 8.83±0.75abc
注:ANP為急性壞死性胰腺炎。與對照組比較,aP<0.01;與ANP組比較,bP<0.01;與中劑量治療組比較,cP<0.05
注:ANP為急性壞死性胰腺炎
圖1對照組(1A)、ANP組(1B)、高劑量治療組(1C)、中劑量治療組(1D)、低劑量治療組(1E)胰腺病理改變(蘇木精-伊紅染色 ×400)
圖2 對照組、ANP組、中劑量治療組大鼠胰腺組織iNOS陽性(2A、2B、2C)及Arg1陽性巨噬細胞(2D、2E、2F)(免疫組織化學染色 ×400)
表2 5組大鼠血TNF-α、IL-1β和MPO水平
注:TNF-α為腫瘤壞死因子α;IL-1β為白介素1β;MPO為髓過氧化物酶;ANP為急性壞死性胰腺炎。與對照組比較,aP<0.01;與ANP組比較,bP<0.01;與中劑量治療組比較,cP<0.05
三、各組大鼠腹腔巨噬細胞TNF-α、iNOS mRNA表達
制模后12 h,對照組、ANP組、中劑量治療組大鼠腹腔巨噬細胞TNF-α mRNA表達量分別為1、6.53±3.45、2.16±0.98;iNOS mRNA表達量分別為1、7.37±2.98、2.32±1.88,ANP組顯著高于對照組,中劑量治療組顯著低于ANP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1)。
四、各組大鼠腹腔M1型、M2型巨噬細胞亞群比值比較
對照組、ANP組、中劑量治療組大鼠F4/80+CCR2+M1型巨噬細胞與F4/80+CD163+M2型巨噬細胞比值分別為1.12±0.03、2.02±0.31、1.53±0.10,ANP組顯著高于對照組,中劑量治療組顯著低于ANP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圖3)。
巨噬細胞作為重要的先天和后天免疫細胞,其不同表型之間相互協(xié)調(diào)與穩(wěn)定是機體維持穩(wěn)態(tài)的必要條件,任何亞型的失衡都可能導致疾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7]。巨噬細胞根據(jù)所處微環(huán)境的不同可極化為促炎M1型和免疫調(diào)節(jié)的抑炎M2型。腹腔巨噬細胞的激活是SAP發(fā)生的早期事件,本課題組前期研究結果表明,腹腔巨噬細胞活化參與胰腺炎癥反應的發(fā)生和發(fā)展[8],因此,通過早期調(diào)節(jié)巨噬細胞的極化表型,可有效避免M1型巨噬細胞的過度激活,從而減輕胰腺炎癥狀。
注:ANP為急性壞死性胰腺炎圖3 對照組(3A、3B)、ANP組(3C、3D)、中劑量治療組(3E、3F)大鼠腹腔M1型和M2型巨噬細胞流式細胞分析圖
BMSCs是一種具有組織修復能力的多能干細胞,除在神經(jīng)學、骨學等學科發(fā)揮組織修復功能外[9-10],還可遷移至炎癥部位,并通過改變免疫系統(tǒng)來調(diào)節(jié)炎癥反應,在寄生蟲感染、敗血癥等疾病中發(fā)揮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11-13]。研究表明干細胞可通過調(diào)節(jié)巨噬細胞的極化表型影響疾病的炎癥反應過程[14-15]。體外BMSCs與巨噬細胞共培養(yǎng)結果顯示,BMSCs可誘導巨噬細胞M1型向M2型分化,發(fā)揮免疫抑制作用[16]。Zhang等[17]證明人牙齦間充質干細胞可誘導巨噬細胞M2型極化,促進傷口愈合。
本研究結果顯示,制模后12 h,ANP組大鼠胰腺組織明顯壞死,小葉結構明顯破壞,細胞間隙水腫,紅細胞和炎癥細胞大量浸潤。經(jīng)BMSCs治療后,大鼠胰腺組織損傷明顯減輕,炎癥細胞浸潤減少;TNF-α、IL-1β、MPO血清水平及腹腔巨噬細胞TNF-α、iNOS mRNA表達顯著下調(diào),表明BMSCs通過抑制炎癥因子表達,減輕ANP大鼠胰腺組織損傷,發(fā)揮一定的治療作用。本研究結果還顯示,ANP組大鼠M1型與M2型巨噬細胞比值顯著高于對照組,BMSCs治療組顯著低于ANP組,表明ANP發(fā)生后,巨噬細胞以M1型為主,BMSCs治療后M1型細胞顯著減少,提示BMSCs可能通過抑制ANP大鼠腹腔巨噬細胞向M1型極化來減輕胰腺組織損傷及全身炎癥反應。BMSCs是促使ANP大鼠腹腔巨噬細胞M2型極化還是促進M1型轉化為M2型,尚需要加大樣本量和延長治療時間進一步驗證。
然而不同劑量BMSCs發(fā)揮的作用并不相同。本研究應用3種劑量(0.5×106、1×106、2×106個細胞)治療ANP大鼠,結果顯示,中劑量治療組的治療效果最佳,推測可能與高劑量細胞引起微循環(huán)細胞團塊栓塞有關[18]。因此,尋找最佳干細胞注射劑量可能是發(fā)揮干細胞最大治療作用的關鍵。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