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清
[摘 ? ? ? ? ? 要] ?當前,隨著醫(yī)療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在醫(yī)療系統的發(fā)展過程中,對護理專業(yè)學生的技能也有更為嚴格的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學校方面著重做好教學改革,以此使學生的專業(yè)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顯著提升,更有效地適應時代發(fā)展趨勢。高職高專兒科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特別強的學科,怎樣才能進行更切實有效的創(chuàng)新性教學改革,這是需要著重關注的焦點問題。對此,以相應的教學改革為抓手,使整個兒科教育質量得到顯著增強,而這也成為職業(yè)院校護理學專業(yè)的教學改革重點。結合這樣的情況,重點探討和分析高職高專兒科護理學創(chuàng)新性教學改革策略等相關內容。
[關 ? ?鍵 ? 詞] ?高職高專;兒科護理學;創(chuàng)新性;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41-0078-0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們的健康意識日益增強,特別是針對兒科護理而言,有更為嚴格的要求。兒科護理學是一門專業(yè)性特別強的學科,同時,有著特別顯著的實踐性。在當前的醫(yī)療系統體制下,人們對兒科護理人員的要求日益提高。對高職高專兒科護理學而言,要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確保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切實有效地提升,充分滿足實際的護理需求,使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和職業(yè)素養(yǎng)得到顯著提升,從而具備更為顯著的崗位勝任能力和競爭力。據此,下文重點探討和分析在高職高專兒科護理學教學過程中相對應的創(chuàng)新性教學改革策略等內容。
一、針對課程定位和目標進行有效創(chuàng)新
在高職高專兒科護理學中,所涉及的核心內容是把中西醫(yī)護理理論作為指導,確立核心內容為整體觀念,以相應的護理程序為框架,有效明確人才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出應用型的高級護理人才。同時,在整個護理實踐中把人的健康作為中心,而這樣也體現出應有的課程定位和目標。以此為基礎,進一步創(chuàng)新相關定位和目標,使學生的專業(yè)應用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和凸顯,進一步拓寬其知識視野,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顯著提高,確保學生的專業(yè)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有效融合,在培養(yǎng)學生西醫(yī)護理能力的同時,要充分地體現出中醫(yī)護理的優(yōu)勢和特色,更著重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使學生能夠在臨床護理實踐中對中醫(yī)和西醫(yī)兩套護理技術和護理模式都能夠熟練掌握和有效應用,以此為患兒提供更為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使整體護理優(yōu)勢得到全面體現。同時,對臨床護理工作內涵進行極大的豐富和優(yōu)化,從而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整體的護理質量和患兒及其家長的護理滿意程度。
二、針對教材內容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使其更有特色
目前,從整體情況來看,在高職高專兒科護理學的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教材是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對此,要與時俱進,對教材內容進行有效的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進一步確立由我校兒科專家、教授以及護士長等進一步編撰與我校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相適應的兒科護理學教材。同時,結合現代醫(yī)學護理模式的變化趨勢,從教學實際和護理臨床實踐出發(fā),進一步體現出病情的判斷、治療原則以及護理措施等相關內容,在教材內容中更強調把患者作為中心,充分體現整體護理的思想和原則,使各項內容能夠融會貫通,有效落實。在教材的編寫內容中,要充分體現出培養(yǎng)具有職業(yè)素養(yǎng)和應用型高級護理人才的教學目標,確保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有效結合,充分體現實踐性。確立以人為中心的現代護理觀,在針對患兒進行有效護理的過程中,要全面深入地認知患兒的實際發(fā)病機制和身體狀況等,同時針對本學科的新理論、新知識和新進展進行有效融入和拓展。另外,也要在教材內容中有針對性地融入嬰兒撫觸、中藥外敷推拿按摩、拔罐等具有中醫(yī)特色的護理內容,使各項操作在兒科護理學教材中得到充分體現,確保中西醫(yī)結合,使相應的理論和實踐互相融合,充分地體現出我國高職高專護理教育的教學特色,促進我國中西醫(yī)結合的兒科實用護理教材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和補充,使中西醫(yī)結合的護理模式互相融合,為學生提供全新的護理思路和理念。
三、針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有效創(chuàng)新,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
在高職高專兒科護理學的教學改革過程中,要進一步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學生為本,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其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體現,切實有效地培養(yǎng)其自主探究精神和自主能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方法,例如,結合具體的教學情況,采用任務驅動導向、病案討論以及角色扮演等教學手段,同時進一步融入信息化、現代化教學手段,配合多媒體教學,例如,PowerPoint、CAI課件等信息化手段,針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細致的展示和體現,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充分激發(fā),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活躍教學氣氛。
例如,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病例討論的課堂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組織1~2次病例討論課,課前一周把相應的病史摘要向學生分發(fā),然后建立相對應的討論小組,確保每個小組8人左右,按照具體要求針對該病例的病史診斷、治療原則、護理措施等相關內容進行有效準備,然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各個小組代表進行積極發(fā)言,針對該病例進行切實有效的分析和判斷,然后其他學生向發(fā)言同學進行提問,針對這個病例的病史特點進行有效總結,對臨床診斷護理相關內容進行分析,然后通過這種病例討論的形式,讓學生積極自主地收集臨床資料,對相關疾病進行探究和診斷,并做出相對應的治療護理等,以此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同時鞏固舊知識、探究新知識,在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方面得到顯著增強。
四、注重加強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進一步有效構建更切實可行的實踐教學平臺
在對高職高專兒科護理學進行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要最大程度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著重對實踐教學進行有效創(chuàng)新。在實踐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模擬醫(yī)院、教學基地、網絡平臺等形式,實現三位一體建設,有針對性地構建課堂實踐教學、臨床見習實習、網絡資源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平臺,以鞏固學生的基礎技能和訓練目標為基礎,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訓練力度,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從根本上有效做到“早實踐、多實踐、反復實踐”,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學校相關方面要積極有效地拓展第二課堂,對訓練情況進行充分的了解,掌握教研室的相關研究成果和專業(yè)特色,設置兒童保健專題講座、兒童良好習慣培養(yǎng)、社會適應能力培養(yǎng)等相關方面的兒童護理學專題講座,針對護理過程中的各項干預措施、行為問題、心理問題、多動癥綜合癥等相關內容進行全面講解和分析,確保學生能夠針對兒童健康的相關情況進行著重關注,從身體健康向心理健康和社會功能健全的綜合性問題延展,從而使整體護理主導思想得到充分體現,在實踐的過程中有效滲透。
五、針對兒科護理學教學考核方法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
在實際的教學改革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引用“OSCE”考核模式,以結合臨床實際病案為主,結合疾病的臨床表現、典型癥狀等相關內容進行判斷,從而制訂相應的護理計劃、護理措施及給予病患相應的護理操作。具體的考核模式主要分成三站,分別是操作站、診療站和應急站。其中,操作站包含2個項目,考核學員抽簽決定考試科目,然后按照順序依次考核完三站內容。同時也可以采取任務驅動考核方法進行有序操作,確保相關的教學知識能夠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向學生布置相對應的教學任務,然后讓學生有組織地參與到任務完成活動中,針對任務的具體完成情況進行有效考核。教師和學生可以共同制訂教學目標,并實施教學任務,這樣可以針對所完成的教學目標進行更科學合理的評估,使教師和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而不是依賴教師的講授和考核??梢杂嗅槍π缘貙W生進行分組,每組6個人分成8組,對每組完成情況進行相對應的考核,然后教師做最后的點評和指導,這樣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課堂教學質量和水平得到顯著提升。通常情況下所采取的都是理論考核模式,是一種比較典型的應試教育,而在高職高專兒科護理學教學改革過程中要打破這種模式,確保理論考試和實踐考試能夠有效分配,對其比例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并制訂與之相對應的考核認知領域方面的目標,進一步明確記憶、領會、應用、分析、綜合能力等相關方面的考核標準,可以針對考核層次進行有針對性的區(qū)分。例如,可以設為基礎層次考核目標和高層次的考核目標,也就是綜合分析和實踐應用等,這樣能夠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得到更顯著的提升,在護理操作方面成績得到顯著增強。另外,所涉及的考核內容也要包括兒科常用護理技術,如小兒生長發(fā)育指標的測量、頭皮靜脈注射,保暖箱和藍光箱操作及適應證等一系列相關內容,然后設置綜合素質成績,這方面的內容可以包括課堂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創(chuàng)新能力、病例討論發(fā)言、體檢報告的書寫等。
六、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建設全過程
在高職高專兒科護理學創(chuàng)新過程中也要充分融入課程思政的相關內容,在課堂教學建設過程中,以此作為課程設置、教學大綱核準和教案評價等一系列相關內容,使其充分落實到課程目標設計、教學大綱修訂、教材編審選用、教案課件編寫等一系列相關方面,并且在課堂的授課過程中得到貫徹落實,在課堂授課、教學研討、實驗實訓、作業(yè)論文等一系列相關環(huán)節(jié)都有效滲透,同時針對重點教材進行有效講解,進一步推進教材內容的創(chuàng)新和改進,針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使現代信息技術在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應用,讓學生更有效地思考。同時,健全高校課堂教學管理體系,針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切實有效的管理,使課程思政的內涵能夠在課堂教學管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效融入,充分應用第1課堂和第2課堂,組織開展“中國政法實務大講堂”“新聞實務大講堂”等一系列講堂,深入開展“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百萬師生大實踐”等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實習實訓活動,使課程思政建設方法和途徑得以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改進。
七、結語
通過上文的分析和探討,我們能夠充分看出,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針對高職高專兒科護理學教學改革而言,也要進一步與時俱進,對教學內容、教材、教學模式、考核方法等相關內容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改進,要充分認識到兒科護理學是一項十分專業(yè)的系統性、規(guī)范性工作,對護理人員有著特別嚴格的要求,必須掌握相對應的專業(yè)技能和理論知識,在實踐的過程中具備應有的專業(yè)技能和綜合素養(yǎng),具備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樣才能更有效地進行護理實踐,為患兒提供更為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效實施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教學改革,使學生的操作能力和綜合能力得到全面增強,以此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教學成效,為社會和國家培養(yǎng)出更多、更優(yōu)質的兒科護理專業(yè)人才。
參考文獻:
[1]林秀芝,王慧玲.基于臨床護理路徑的任務引領教學法在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4,20(32):58-59.
[2]施珍妮.兒科護理學教學改革狀況分析與思考[J].齊魯護理雜志,2019,19(18):69-70.
[3]張桂珍.兒科護理學教學方法的探討[J].健康教育,2014,9(6):245.
[4]王雁,于麗麗.高職高專兒科護理學創(chuàng)新性教學改革研究[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9,5(19):70-71.
[5]張小方,趙影,從靜,等.高職高專兒科護理實訓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6):833.
[6]盛曉燕.高職高專護理專業(yè)兒科護理實訓教學改革體會[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8,22(1):260.
編輯 馮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