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圖畫書通常情況是以圖為主,文字為輔,研究圖像敘事的表現方法對圖畫書的設計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從分析單幅畫面圖像敘事的表現方法入手,再到連續(xù)畫面圖像敘事的表現方法,總結歸納視覺表現規(guī)律,為圖畫書的藝術創(chuàng)作和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圖畫書;圖像敘事;表現手法
圖畫書畫面的敘事性和連貫性是決定圖畫書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畫面敘事表現力不強不連貫,觀者難以通過畫面提煉出故事,畫面也難以清晰傳達創(chuàng)作者的意圖,因此研究圖像敘事的表現方法對圖畫書設計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從分析單幅畫面圖像敘事的表現方法入手,再到連續(xù)畫面圖像敘事的表現方法,總結歸納視覺表現規(guī)律。
1.單幅圖像敘事的表現方法
1.1運用角色動作的指向性或視線方向,推進情節(jié)發(fā)展
在畫面中角色的姿態(tài)、手指的指向、臉的朝向、目光方向都帶有一定的指向性,可以引導讀者的眼睛,去尋找發(fā)現后續(xù)情節(jié)。
如在圖畫書《巨人和春天》表現巨人為春天縫制披風的畫面中,就運用了角色的目光引導觀眾視線。運用春天的視線,引導讀者看到坐在沙發(fā)里的巨人正在縫制的一件綠色的東西,但不清楚具體是什么,在書下一頁揭曉答案,是為春天縫制的綠色披風。
1.2 運用光線對視覺引導,表達角色心境
在畫面中巧用光線,營造出強烈的明暗對比,可以突出或強調畫中的主要表現對象,引導讀者的眼睛。一方面可以突出光照范圍內要表現的內容,弱化陰影中的圖像,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明暗強化對比效果。
如朱利安諾的《一片披薩一塊錢》表現阿比制作推車的畫面中,運用光線把觀眾的視覺吸引到亮部,畫面強調的是表現亮部的區(qū)域。模仿聚光燈的效果,暖黃的光線聚集在大熊阿比的背影,突出表現阿比趕制攤販推車的動作,阿比一手舉錘子,一手扶住釘子,身后還有把據,陰影部分還有一些散落木條,畫面給人感覺就像是在演電影。
而在安東尼·布朗的作品《大猩猩》表現安娜在墻角看電視的畫面中,光照區(qū)域和陰影區(qū)域形成強烈的對比,畫面強調的是對比。光線把觀者的視線一下吸引到電視發(fā)出亮光的小小區(qū)域里,安娜坐在墻角看電視,房間里黑暗的區(qū)域遠遠大于光亮的區(qū)域,形成強烈反差,空曠的大房間和角落里的安娜形成對比,房間內黑暗部分的墻紙和照亮區(qū)域墻紙圖案及顏色的對比,畫面表達語義躍然紙上,表達了女孩內心的孤獨與渴望。
1.3運用角色夸張的比例關系,強化角色的感受
夸張表現角色的比例關系,能夠夸大表現角色的等級地位懸殊,強勢弱勢的懸殊,有意增大比例的角色,具有權威性,處強勢地位,帶有莊嚴、崇高、強大的氣勢,甚至帶有一定的壓制性,帶有不可抗拒的氣勢,或是從小朋友的視角出發(fā),體現小朋友的感受。有意縮小比例的角色,處弱勢地位,無力反抗,或是表現小朋友。
如在圖畫書《爺爺有沒有穿西裝》中,夸大的比例關系,強化了兒童的視角。小男孩布魯諾小小的身體和高高的大人、巨大的家具形成強烈對比,從小朋友的視角感受世界,同時在與大人的對話中,能感受小朋友的疑問和思考。
2.連續(xù)畫面圖像敘事的表現方法
2.1運用運動鏡頭,推進事件進展
圖畫書中運用連續(xù)運動的鏡頭,從不同視角、距離、透視關系來呈現出的畫面,展現作者想傳達的信息,引導讀者的眼球,同時推進故事發(fā)展。
在大衛(wèi)·威斯納的作品中,我們可以多次看到鏡頭語言的運用,《瘋狂星期二》開篇可以看到鏡頭的推近,整個池塘從大全景到全景到中景,烏龜對環(huán)境的反應預示這個夜晚將要發(fā)生點什么,翻頁后揭開故事開端,青蛙乘著蓮葉飛過烏龜頭頂,畫幅也一下由單幅頁面分格變?yōu)榭绶撁?,烏龜驚奇的反應以及池塘里的魚兒都探出頭吃驚的表情給與的呼應,這些畫面細節(jié)展現的淋漓盡致,從而更加引發(fā)讀者的好奇心。中間部分景別的變化再加上畫幅的變化,引導著觀者眼睛,就像看電影一樣,既能感受到畫面的流動,事件的推進,又能稍作停留觀察畫面的細節(jié)。青蛙乘著蓮葉飛行過程中,鏡頭的切換和巧妙的頁面布局,既能引導觀者的視線尋找青蛙們要去何處,又能看到青蛙飛行過程中的興奮充滿期待的表情,遠景與特寫鏡頭在畫幅上巧妙安排。
2.2運用連續(xù)動作畫面,表現發(fā)生的轉變或角色的狀態(tài)
展現連續(xù)的動作過程,也是圖畫書中常見的表現手法,可以鏡頭不變,角色在動,也可以鏡頭在動,角色也在動,來表達連續(xù)的動作。運用連續(xù)動作過程畫面,可以表現角色的狀態(tài),也可以要發(fā)生的轉變。
運用連續(xù)的畫面表現角色的連續(xù)動作,就像是停下腳步,把觀者注意力集中在某個角色身上,觀察角色的狀態(tài)或是見證某種轉變。如圖畫書《隧道》的后半部分,當妹妹發(fā)現變成石像的哥哥,跑過去擁抱哥哥,鏡頭靜止,從畫面展現了哥哥從石像一點一點變回人的過程,哥哥轉身,兄妹兩個人面對面擁抱,在這里預示著兩個人矛盾的化解,也是故事的轉折點。
然而連續(xù)動作的畫面,也能表達角色內心狀態(tài),如圖畫書《海底的秘密》中男孩拿著膠卷去洗相片過程,動作被淋漓盡致的被展現了,畫面分為三行,第一行的這組畫面表現男孩飛快的跑到圖片社,通過每一幅畫面的場景的變化,來體現速度快,第二行的這組畫面表現男孩把膠卷交給店員,男孩焦急期待的神情和正在接電話不緊不慢的店員形成鮮明對比,第三行的這組畫面表現男孩在店門口等待的情景,畫面多而密集,男孩變換各種姿態(tài)顯得無聊和不耐煩,但內心確實極為迫切想看到相片的內容。同樣是表現連續(xù)動作的過程,但同時結合畫幅安排的變化,表現了角色內心的想法,有強烈的帶入感。
2.3運用前后畫面對比的手法,表現事件的變化或想象與現實的不同
運用前后畫面對比的手法,更容易引發(fā)觀眾的視覺興趣,思考對比畫面在暗示什么。畫面對比的關鍵在于,構圖不變,改變色彩、畫面里的一些內容等??梢员憩F想象與現實的不同,事件的變化或預示結局。
在圖畫書《大猩猩》中,運用對比的手法表現了現實中的爸爸與女孩理想中的爸爸的對比。開篇爸爸與女兒吃飯的場景與后面大猩猩和這個女孩的吃飯的場景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色調、人物間隔距離、桌面上的食物、以及相互的眼神形成對比。開篇爸爸與女兒吃飯的場景是冷色調,背景藍色的櫥柜、黑白格子地板,白色的桌布,桌上簡單的幾樣早餐,桌子有意拉開了父女之間的距離,父女之間沒有交流,爸爸看自己手里報紙,女孩吃自己的早餐,場景很清冷。而后面大猩猩和這個女孩的吃飯的場景是暖色調,暖黃的壁紙紅櫻桃花紋,紅白格子桌布,桌上都是小朋友喜歡的食物,猩猩與女孩雖隔著桌椅卻有意拉進,從猩猩關愛的眼神里,可以感受到與女孩之間是有交流的,場景很溫馨。前后的對比讓讀者了解到作者的用意,女孩希望現實中忙碌、冷漠的爸爸變成關愛她的爸爸。
在圖畫書《大猩猩》中,運用同樣的構圖,巧妙的更換細節(jié),來暗示事件的變化或是預示故事的結局。故事中間部分,看完電影大猩猩拉著女孩的小手的背影,這是女孩渴望的能陪伴她的爸爸,故事結尾部分同樣的畫面,大猩猩變成了爸爸,而女孩手里多了一個一直陪伴她的大猩猩玩具,暗示著女孩的愿望實現了,現實中的爸爸向她希望的那樣陪伴關愛她。
2.4通過畫幅的分割表現人物關系
通過畫幅的巧妙分割,可以展現人物間的關系。圖畫書《隧道》講的是關于兄妹關系的故事,故事開始部分,介紹妹妹和哥哥,雖然放置在一頁,卻是一人一個畫框,平時兩個人喜好不同,各玩各的,作者有意分割畫框來表現兄妹二人的關系并不好,緊接著后面就是哥哥戲弄妹妹和兩人吵架的場景。通過畫幅和畫框的巧妙安排,能夠表現人物關系。
結語
圖像敘事的本質是運用視覺語言講故事,可以綜合運用動作、視點、比例、構圖、光線、景別,運鏡、變化版式等方式表達。不同風格的繪本藝術家有著自己慣用的表達方式,這些繪本藝術家的高明之處就在于能夠靈活運用視覺語言傳達出更多信息,觸發(fā)人們的內心感受,同時給與無限的想象空間。作為繪本創(chuàng)作者,再從優(yōu)秀繪本藝術家的作品汲取經驗的同時,還要注重形成自己的風格,找到適合自己作品的表達方式。
參考文獻:
[01]郝廣才.《好繪本如何好》[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6.
[02]汪甍.敘事學研究與圖像敘事新探[J].新美術,2016 (01).
[03]夏平.動作與色彩─無字書圖像的敘事語言[J].裝飾,2017 (05).
作者簡介:王睿,北京人,講師,數字藝術專業(yè)碩士,北京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傳媒系動畫專業(yè)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