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然
柬埔寨全名柬埔寨王國,通稱柬埔寨,舊稱高棉,位于中南半島南部,西部及西北部與泰國接壤,東北部與老撾交界,東部及東南部與越南毗鄰,南部則面向暹羅灣。柬埔寨領土為碟狀盆地,三面被丘陵與山脈環(huán)繞,中部為廣闊而富庶的平原,占全國面積的四分之三以上。境內有湄公河和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薩湖(又稱金邊湖),首都金邊。
柬埔寨是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早在公元1世紀就建立了統(tǒng)一的王國。20世紀70年代開始,柬埔寨經歷了長期的戰(zhàn)爭。至1993年,隨著柬埔寨國家權力機構相繼成立與民族和解的實現(xiàn),柬埔寨進入和平與發(fā)展的新時期。
農業(yè)是柬埔寨經濟第一大支柱產業(yè)。農業(yè)人口占總人口的85%,可耕地面積6.3萬平方千米。工業(yè)被視為推動柬埔寨國內經濟發(fā)展的支柱之一,制衣業(yè)持續(xù)保持柬埔寨工業(yè)主導地位和出口創(chuàng)匯龍頭地位,是其重要的經濟支柱。2003年9月,柬埔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主要出口產品為服裝、鞋類、橡膠、大米、木薯,主要進口產品為燃油、建材、機械、食品、藥品和化妝品等,主要貿易伙伴為美國、歐盟、中國、日本、韓國、泰國、越南和馬來西亞等。
吳哥古跡位于柬埔寨北部的暹粒省境內,是柬埔寨民族的象征,被譽為東方四大奇跡之一。在公元9世紀至15世紀,吳哥曾是柬埔寨的王都。1431年暹羅軍隊入侵后,吳哥遭到了嚴重破壞,王朝被迫遷都金邊。此后,吳哥被遺棄,逐漸淹沒在叢林莽原之中。直到19世紀60年代,一位叫亨利·穆奧的法國博物學家發(fā)現(xiàn)了吳哥古跡。
吳哥古跡現(xiàn)存600多處,分布在面積45平方千米的森林里。吳哥王城(大吳哥)和吳哥窟(小吳哥)是它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中有許多精美的佛塔以及眾多的石刻浮雕,蔚為壯觀。這些佛塔全部用巨大的石塊壘砌而成,有些石塊重達8噸以上。佛塔刻有各種形態(tài)的雕像,有的高達數(shù)米,生動逼真。1992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把整個吳哥古跡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金邊王宮也稱四臂灣大王宮,因位于上湄公河、洞里薩河、下湄公河與巴薩河的交匯處而得名,是諾羅敦國王于1866年至1870年建造的。王宮為長方形,長435米、寬402米,外有城墻。王宮的建筑具有高棉傳統(tǒng)建筑風格和宗教色彩,宮殿均有尖塔,代表繁榮;殿身涂以黃白兩色,黃色代表佛教,白色代表婆羅門教。王宮最初為木質結構,后改建為水泥結構,但保持了原來的風貌。王宮內主要建筑有銀閣、金鑾殿、波佳尼閣、凱瑪靈宮、月光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