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興江 韋小平 周文才 李應(貴州省現代農業(yè)發(fā)展研究所 貴州 貴陽 550006)
油茶為山茶科山茶屬木本油料植物,原產于我國,主要分布于長江以南地區(qū)[1]。茶油中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VE等,具有軟化血管、降低血脂的功效,有“東方橄欖油”的美稱[2]。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油茶等油料產業(yè),其中貴州省將油茶作為本省十二大產業(yè)之一,大力發(fā)展。油茶屬于異花授粉植物,但由于其花期正值冬季,自然條件下受粉昆蟲較少,難以滿足油茶的受粉需求,因此黃敦元等人認為這是油茶坐果率低、出現“千花一果”現象的重要原因[2]。
針對制約油茶產業(yè)發(fā)展的這一問題,有研究者嘗試使用人工飼養(yǎng)的東方蜜蜂或西方蜜蜂蜂群為油茶授粉,結果顯示對于提高油茶坐果率的貢獻不大[3]。本課題組前期觀察發(fā)現,油茶盛花期時,泌蜜量雖大,但東、西方蜜蜂采蜜并不積極。針對這一現象,本試驗以貴州省務川縣紅絲鄉(xiāng)的油茶為試驗材料,應用動態(tài)頂空吸附法,結合GC-MS方法分析油茶花及花蜜的揮發(fā)性氣味物質的化學成分,以期探討油茶與傳粉昆蟲之間的關系,為解決油茶的低坐果率問題提供新思路。
儀器: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儀(美國Agilent Technologies;HP6890GC/5973MS);聚氟乙烯采集袋(美國Dupont;8L);空氣泵(北京賽福萊博科技有限公司);吸附柱(美國Sigma-Aldrich;100mg/50mg);活性炭管(美國Sigma-Aldrich);棕色進樣瓶(美國Agilent Technologies;2mL)。
試劑:正己烷(美國Fisher;色譜純);丙酮(天津試劑公司;分析純)。
1.2.1 油茶花及花蜜氣味收集 采用動態(tài)頂空吸附法收集油茶花部及花蜜氣味。首先選擇生長相對旺盛的油茶樹,標記花苞,每天觀察,待花開第3 天雄蕊開始散粉時,采集完整、新鮮的花朵并另選取花朵吸取1.5mL花蜜,分別放入無味透明的聚氟乙烯采集袋中。參照黃代紅等[4]的方法采集油茶花及花蜜的揮發(fā)性氣味物質,吸附3h后取下吸附管,使用保鮮膜密封,置于冰盒中帶回實驗室。用正己烷洗脫吸附管30 次,將洗脫液收集至棕色瓶中,氮氣吹掃濃縮至50L,保存?zhèn)溆谩?/p>
1.2.2 氣象色譜條件 氣象色譜條件參照陳高等[5]的方法,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適當改進。色譜柱:HP-5MS石英毛細管柱(30m 0.32mm 0.25m);起始柱溫50℃,保持5min,然后以5℃/min的速率升至200℃,保持5min;進樣量為1.0L;分流比為4:1,柱流量為1.0 mL/min;進樣口溫度為250℃;載氣為高純He。
1.2.3 質譜分析 電離方式EI,電子能量70eV;傳輸線溫度250℃;離子源溫度230℃;四級桿溫度150℃;質量范圍m/z 35-500;按照峰面積歸一化法計算氣味組分的相對含量。
運用動態(tài)頂空吸附法收集油茶花和花蜜的揮發(fā)性氣味物質,通過GC-MS分析,獲得了花和花蜜的總離子流圖,見圖1 和圖2。在油茶花總離子流圖上可以看出,共有組分峰35 個,主要集中在4~8min之間;花蜜總離子流圖上的組分峰少于油茶花,共有24 個,集中在 22~39min之間。
圖1 油茶花揮發(fā)性氣味物質總離子流
圖2 油茶花蜜揮發(fā)性氣味物質總離子流
對收集的油茶花及花蜜揮發(fā)性氣味物質進行GC-MS分析,從油茶花中分離得到三大類共36 種化合物,其中脂肪酸衍生物22 種,萜類化合物2 種,芳香族化合物12 種,已鑒定的揮發(fā)性物質含量占總揮發(fā)性物質含量的94.961%;油茶花蜜中鑒定得到兩大類共12 種化合物,約占總揮發(fā)性物質含量的81.622%,其中脂肪酸衍生物11 種,芳香族化合物1 種,未檢測到萜類化合物。油茶花揮發(fā)性氣味物質組分中以戊烷含量最高;而花蜜中則以十五烷含量最多。油茶花揮發(fā)性氣味物質成分,見表1。油茶花蜜中揮發(fā)性氣味物質成分,見表2。
表1 油茶花揮發(fā)性氣味物質成分
表2 油茶花蜜揮發(fā)性氣味物質成分
本實驗采用動態(tài)頂空吸附法收集了貴州油茶花及花蜜中的揮發(fā)性氣味物質,并結合GC-MS分析,確定了花中的揮發(fā)性組分36 種,花蜜中的揮發(fā)性組分12 種。油茶花和花蜜中的揮發(fā)性物質均以脂肪酸衍生物含量最高,其次為芳香族化合物,萜類化合物含量最少。
植物花或花蜜氣味物質是植物與傳粉者長期協(xié)同進化的產物,在植物傳粉受精、種群繁衍中具有重要作用[6]。有研究表明,典型的蟲媒植物花揮發(fā)性氣味植物以萜類、芳香族化合物特別是醛等成分為主[7],而本研究測定的油茶花中揮發(fā)性成分中萜類、醛等含量較低,其中萜類相對含量僅有0.888%,且本次測定未在花蜜中檢測到萜類物質。因此油茶花或花蜜中缺少吸引傳粉昆蟲的揮發(fā)性氣味物質,可能是蜜蜂等傳粉昆蟲訪問油茶花不積極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