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煥 程相武 鄭敏軍 謝富欣
摘要? ? 為了選擇適宜南陽市種植的糧飼通用玉米品種,對河南省近4年審定及推廣面積較大的籽粒玉米品種和糧飼兼用玉米品種開展了比較試驗。結果表明,沃玉964、鄭單528、聯(lián)創(chuàng)808、五谷8617、先玉335是生物產量高、籽粒產量高、干鮮比達標、綜合性狀優(yōu)良的糧飼通用玉米品種,可在本地區(qū)推廣應用。
關鍵詞? ? 糧飼通用玉米;農藝性狀;產量;河南南陽
中圖分類號? ? S513.037?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06-0038-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青貯玉米產量高、營養(yǎng)豐富,素有“飼料大王”的美譽,是世界上用于生產奶、肉等畜產品最重要的飼料來源[1]。青貯玉米可分為3種類型,即青貯專用型玉米、糧飼兼用型玉米、糧飼通用型玉米[2]。糧飼通用型玉米既可作為普通玉米品種種植,在成熟期收獲籽粒,用作食物或配合飼料,又可以作為青貯玉米品種種植,在乳熟期至蠟熟期內,收獲包括果穗和莖葉在內的整株玉米作青飼料或青貯飼料[3]。糧飼通用玉米具有非常大的彈性,不僅有較高的籽粒產量,也有較好的青貯品質,可以根據(jù)市場需求及價格及時進行調整,在收獲季節(jié)臨時確定其用途,糧價高時可收獲籽粒賣糧,青貯緊俏時可作全株青貯飼料使用。因此,發(fā)展糧飼通用型玉米是推進南陽市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種植業(yè)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4],是加快發(fā)展畜牧業(yè)、促進農牧結合、種養(yǎng)加一體、農業(yè)生態(tài)良性循環(huán)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措施。因而選擇適宜南陽市種植的糧飼通用玉米品種尤為重要。為此,選擇了河南省近4年審定的及推廣面積較大的籽粒玉米品種和糧飼兼用玉米品種進行比較試驗,對其豐產性、抗病性和抗逆性進行比較、篩選,以期為南陽市大面積推廣糧飼通用玉米品種提供參考。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南陽市農業(yè)科學院試驗基地,海拔120 m,地勢平坦,肥力中上等,地力均勻,土質為黑黏土,前茬作物為小麥。
1.2? ? 試驗材料
選擇了河南省近4年審定及推廣面積較大的玉米品種共計19個,分別為鄭單958、先玉335、航星11-8、聯(lián)創(chuàng)808、先玉1140、鄭單528、鄭單1002、五谷8617、秋樂368、北青340、北青380、泛玉98、沃玉964、金誠12、豫單9953、懷川39、創(chuàng)玉107、京農科728、SK567,試驗用種均由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提供。
1.3? ?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19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一個處理。3次重復,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面積18 m2, 6行區(qū),行長5 m,行距60 cm,株距22 cm,每行23株,密度7.5萬株/hm2。
1.4? ? 試驗實施
試驗于2017年5月30日整地,結合整地,基施氮磷鉀復合肥(17-17-17)750 kg/hm2,6月3日播種,穴播,每穴2粒種子,6月11日出苗,6月19日用煙嘧磺隆莠去津+甲維鹽·高氯除草防蟲1次,6月22日定苗留1株,7月20日灌溉1次,其他管理同當?shù)卮筇铩?月24日在各小區(qū)第2行連續(xù)取10株對植株生物產量進行測定。10月20日收獲后考種測產。
1.5? ? 生育期內氣象條件分析
在玉米的整個生育期間,其中6—9月平均氣溫為25.5 ℃,較常年(25.1 ℃)提高0.4 ℃;總降水量為461.7 mm,較常年(513.2 mm)減少51.5 mm;總日照時數(shù)為707.2 h,較常年(664.0 h)增多43.2 。
6月中下旬降水量較常年偏少,有利于玉米蹲苗,7月下旬至8月中旬,在玉米生長的關鍵時期,遭遇高溫和干旱,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玉米的抽雄、開花和散粉,對玉米最終產量有所影響,但通過灌溉可有效緩解高溫對玉米的影響。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持續(xù)強降雨,導致玉米收獲期推遲近30 d左右。
2? ? 結果與分析
2.1? ? 生育期
玉米生育期內,19個玉米品種在本區(qū)出苗期一致,抽雄吐絲期不同品種間差異顯著,先玉335和豫單9953生育期較其他品種生育期短(96 d),其他品種均與鄭單958相同(97 d)。
2.2? ? 主要農藝性狀
株高是反映玉米生物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其對玉米產量及其抗倒伏性狀等具有重要的影響[5]。各品種在7.5萬株/hm2密度下,株高在193~287 cm之間,先玉1140最高,為287 cm;秋樂368居第2位,為283 cm;SK567最矮,為193 cm。穗位高是構成玉米理想株型的重要農藝性狀之一,其對產量及其抗倒伏性狀等具有重要的影響[6]。各品種在7.5萬株/hm2密度下,穗位高在90~125 cm之間,先玉1140最高,為125 cm;五谷8617居第2位,為123 cm;其他品種都在90~119 cm之間,豫單9953和創(chuàng)玉107最矮,為90 cm(表1)。
2.3? ? 穗部性狀
穗粗、穗長、禿尖是玉米穗部性狀的重要指標[7]。各品種在7.5萬株/hm2密度下,穗粗在4.2~5.0 cm之間,鄭單528最粗,為5.0 cm;北青340最細,為4.2 cm。穗長在14.0~19.2 cm之間,懷川39最長,為19.2 cm;鄭單9953最短,為14.0 cm。禿尖長在0~0.7 cm之間,聯(lián)創(chuàng)808最長,為0.7 cm;鄭單528、五谷8617、鄭單958、泛玉964、創(chuàng)玉107無禿尖。百粒重在27.71~34.94 g之間,豫單9953最輕,為27.71 g;京農科728最重,為34.94 g。
2.4? ? 產量
2.4.1? ? 籽粒產量。籽粒產量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試驗區(qū)組間產量差異不顯著,品種間產量差異極顯著(P<0.01)。在密度7.5萬株/hm2時,參試品種籽粒產量在7.56~9.97 t/hm2之間,沃玉964產量最高,為9.97 t/hm2,產量排序依次為沃玉964>鄭單528>豫單9953>懷川39>五谷8617>金誠12>聯(lián)創(chuàng)808>先玉335>京農科728>鄭單958>先玉1140>創(chuàng)玉107>SK567>鄭單1002>北青380>秋樂368>航星11-8>北青340>泛玉98(表2)。
2.4.2? ? 生物產量。全株生物產量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試驗區(qū)組間產量差異不顯著,品種間產量差異極顯著(P<0.01)。在密度7.5萬株/hm2時,參試品種生物產量在41.10~79.93 t/hm2之間,航星11-8產量最高,為79.93 t/hm2;其次是沃玉964,產量為79.87 t/hm2;先玉1140居第3位,產量為76.10 t/hm2,這3個品種顯著高于其他品種。排序依次為航星11-8>沃玉964>先玉1140>鄭單528>北青380>聯(lián)創(chuàng)808>鄭單1002>先玉335>五谷8617>SK567>北青340>京農科728>秋樂368>懷川39>豫單9953>鄭單958>泛玉98>金誠12>創(chuàng)玉107(表2)。
2.4.3? ? 干物質產量及干鮮比。全株干物質產量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試驗區(qū)組間產量差異不顯著,品種間產量差異極顯著(P=0.000<0.01)。在密度7.5萬株/hm2時,參試品種全株干物質產量在12.67~24.33 t/hm2之間,沃玉964干物質產量最高,為24.33 t/hm2;其次是航星11-8,產量為24.11 t/hm2;先玉1140居第3位,產量為23.85 t/hm2,這3個品種干物質產量顯著高于其他品種。
干鮮比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試驗區(qū)組間產量差異不顯著,品種間產量差異極顯著(P<0.01)。在密度7.5萬株/hm2時,參試品種干鮮比在24.59%~32.73%之間,鄭單958干鮮比最高,為32.73%;其次是SK567,干鮮比為31.44%;先玉1140居第3位,為31.33%,這3個品種干物質產量顯著高于其他品種;干鮮比最低的是鄭單1002;其他品種干鮮比差異不顯著。
3? ?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沃玉964、鄭單528、聯(lián)創(chuàng)808、五谷8617、先玉335籽粒產量較南陽市玉米主栽品種鄭單958分別增產14.10%、10.96%、5.03%、6.86%、3.59%;全株生物質產量較鄭單958分別增產44.48%、26.35%、21.12%、10.24%、13.94%。綜合比較籽粒產量、全株生物產量、干物質產量、干鮮比及主要農藝性狀等指標,沃玉964、鄭單528、聯(lián)創(chuàng)808、五谷8617、先玉335是生物產量高、籽粒產量高、干鮮比達標、綜合性狀優(yōu)良的糧飼通用玉米品種,這5個品種適宜在本地區(qū)大面積推廣。
大力發(fā)展糧飼通用玉米的種植,引進和選育出優(yōu)質高產品種,以玉米作飼草發(fā)展畜牧業(yè),將大力推動南陽市農牧業(yè)的協(xié)調發(fā)展,是保障南陽市畜牧業(yè)乳業(yè)綠色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措施。
4? ? 參考文獻
[1] KUCHE C.不同雜交青貯玉米對肉牛和奶牛飼用價值的評定[J].國外畜牧科技,1999,26(4):15-18.
[2] 潘金豹,張秋芝,郝玉蘭,等.青貯玉米的類型與評價標準[J].北京農業(yè),2002(11):27-28.
[3] 潘金豹,張秋芝,郝玉蘭,等.我國青貯玉米育種的策略與目標[J].玉米科學,2002,10(4):3-4.
[4] 陳偉軍,劉記強.基于“糧改飼”政策下南陽市畜牧飼草產業(yè)發(fā)展路徑[J].河南畜牧獸醫(yī),2017,38(8):3-5.
[5] 武少元,劉麗娜,趙海超.種植密度對不同品種春玉米產量性狀的影響[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013,29(3):54-58.
[6] 宋方威,彭惠茹,劉婷,等.利用三重測交群體剖析玉米株高與穗位高雜種優(yōu)勢的遺傳學基礎[J].作物學報,2011,37(7):1186-1195.
[7] 李新娜,陳俊霞,蘇文勇.不同玉米組合穗部性狀與產量的相關及通徑分析[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6(4):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