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飛魚
星檔案
石唯頌 12歲
就讀學校:南寧市第四十七中學
戲曲指導老師:梁素梅(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全國三八紅旗手)
聲樂基礎指導:何芳(南寧市第四十七中學音樂老師)
部分獲獎經(jīng)歷: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第22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評選活動金花獎(該獎項為中國少兒戲曲最高獎);廣西文化廳舉辦的中國—東盟南派粵劇大賽暨粵劇紅派藝術大賽少兒組一等獎;中國兒童音樂學會舉辦的中國少年兒童歌曲卡拉OK電視大賽廣西賽區(qū)金獎;2017、2018年連續(xù)兩年獲得廣西文化廳舉辦的中國—東盟戲曲演唱會最高獎項“優(yōu)秀演唱者”;獲廣西兒童音樂學會授予“品學兼優(yōu)·德藝雙馨·廣西小音樂家”稱號;廣西兒童音樂學會承辦的亞洲國際聲樂節(jié)廣西選拔賽金獎。2018年5月,經(jīng)中國和廣西兒童音樂學會考核,在自治區(qū)戲劇院舉辦個人專場演唱會,進行戲曲,壯語、苗語原生態(tài)山歌,英語流行唱法,古典歌劇美聲唱法等的展示。
星口號: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見到石唯頌同學,是在南寧市第四十七中學的圖書閱讀館。那天,冬日暖陽透過閱讀館的窗簾零零碎碎地灑落室內(nèi),一個小小的女孩推開門走進來,圓圓的臉上帶著燦爛的笑容,清雅娟秀的樣子讓人難以將其跟舞臺上那個唱腔悲苦的小梅花金獎得主聯(lián)系起來。
獲小梅花金獎時,石唯頌年僅10歲。雖然當時是她第一次參加如此高規(guī)格的戲曲比賽,但她表面上非常淡定,連媽媽都沒發(fā)現(xiàn)她心里其實非常煎熬。在化妝室里化妝時,聽到有小朋友在練聲、練功,她不禁想起之前聽到的消息——其他省區(qū)的選手很多都來自戲曲世家,兩三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戲曲了,在身段、功底和唱腔方面都非常厲害。而她雖然從小學唱歌,但唱戲卻是“半路出家”,家里也沒人會這個,且她唱的邕劇屬于全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瀕臨失傳,資源難覓。這次表演的《老背少》還是梁素梅老師多方尋找,才找到一位邕劇老藝人的后代,多次拜訪后才說動他挖出埋藏在土里的傳統(tǒng)劇本,經(jīng)過精心挑選,請專家進行移植、改編而成。
與其他小選手深厚的學戲資歷相比,唯頌感覺自己資歷太淺,心里越發(fā)沒有把握,連媽媽和外婆在一旁說話都讓她覺得很煩躁,什么都聽不進去?;脢y后她到后臺候場,離上場時間還早,家人都讓她坐下來休息,因為表演《老背少》時,她要一個人同時扮演啞巴父親和癱瘓的女兒,所以得背著一個假人和戴著很重的假發(fā),這一身行頭至少有20斤,站著非常的累。可焦灼的她怎么都不能安心坐下來等候,就那么背著沉重的道具一直站在后臺的幕布后面,盯著在臺上演出的選手,支棱著耳朵,生怕漏過一個動作和一句唱詞,站累了,就左右換腳站。她越看越緊張,心里忍不住擔心自己表現(xiàn)不佳辜負了老師和家人,不能給南寧爭到第一個小梅花金獎。沒想到上了舞臺,一切雜念都消失了,唯頌將所有心神都投入了表演中,每一個動作、每一句唱詞都發(fā)揮得非常好,最終斬獲中國少兒戲曲最高獎——小梅花金獎。
所有的出類拔萃背后都浸透了汗水,在練習戲曲的過程中,唯頌遇到過很多困難。從聲樂轉向戲曲,很不容易。邕劇、粵劇的唱腔、身段,以及唱詞的理解等,她從來都沒接觸過,只能反復請教老師,一遍又一遍地回憶和揣摩老師的教學進行練習,把練習的視頻發(fā)給老師看,再根據(jù)老師的回復繼續(xù)改進,直到老師說通過為止。在練習邕劇的七星步時,由于她學戲時間不夠長,對基本功掌握和理解得不夠好,總是不能準確踩到鼓點,于是梁老師特地請了司鼓老師來指點她,而梁老師自己也不顧膝蓋舊傷,一遍一遍地示范……正是梁老師等老一輩藝術家這種為藝術犧牲的崇高品質(zhì)和對藝術的熱愛影響了唯頌。在學習《老背少》的時候,正值酷暑,唯頌一邊要表演唱念做打,一邊要把手彎起來,伸進假人頭顱里撥弄它表演動作,所以每次卸妝,伸進密不透風的假人頭里的手都被汗水浸泡得發(fā)白。為了學好這出戲,她磨破了好幾個護膝,夏天炎熱的天氣使傷口感染了,她也毫不退縮,仍舊堅持練習一邊唱一邊跪著爬上假山的動作。
唯頌最喜歡的劇目是梁素梅老師的邕劇《三進士》《頂螄山人》,粵劇《江姐》《目連救母》,還有粵劇名家紅線女的《荔枝頌》、蔣文端的《白蛇傳》,京劇名家史依弘的《梨花頌》、李勝素的《貴妃醉酒》等。她希望能將全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邕劇傳承下去,走向全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