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虹燁
梵·高一個轉身,百年已經過去。
我沒有坐在電影院的寬銀幕前,而是捧著手機,在兩年前的一個平凡的冬夜,懷著一天下來疲累的心情,在宿舍書桌前點開了《至愛梵·高:星空之謎》。那時,水杯里茶葉氤氳,我的思緒也不由自主地飄向了一百多年前的奧威爾小城。作為世界電影史上首部動畫電影,影片取材于一百二十幅原作和八百多封信件,通過一百二十五位畫家全手繪的六點五萬幅梵·高風格的油畫來詮釋這位偉大的藝術家。具有肌理、質感的油畫藝術與以動態(tài)、立體為追求的電影藝術之間的內在契合,呈現了一場流動的視聽盛宴,令我深深陶醉于其中。
油畫形式因素中豐富的色彩和躍動的筆觸不斷地給予我直達心靈的藝術震撼,每一幀都讓我有想按下暫停鍵的沖動。這樣優(yōu)美的單幅油畫以一秒十二幀的速度串聯播放,形成了流暢的動態(tài)畫面,充分展現了色彩、光影、筆觸、質感等油畫形式因素的動態(tài)變化,這種流動的油畫之美令我目不暇接。在影片一開始,我便不得不嘆服立體動態(tài)的經典之作《星月夜》。與之前靜觀畫作所產生的感受完全不同,空靈的音樂聲響起,月亮在這藍色的漩渦里閃動著別樣的光輝,撥開層層云霧,搖曳著粗壯身軀的參天柏樹似乎要沖破天空,遠處低矮的小鎮(zhèn)隱隱可見,似乎一場暴風雨將要到來,給人以躁動不安的情緒體驗。隨著故事的展開,絢麗多姿、生機勃勃的自然風光在這部影片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早晨,陽光暖暖地灑在麥田里,金色的麥浪不斷翻涌,到處是一片和諧安寧。而到了夜晚,在深藍色的夜空籠罩下,皎潔的月光傾瀉在大地上,城鎮(zhèn)燈火閃耀。在影片中,伴隨著滴滴答答的雨聲,層層疊疊的短促筆觸給我們下了場油彩雨。而在浩瀚寂靜的星空之下,羅納河上粼粼波光,與之交相輝映。通過動畫技術的充分利用,豐富而又深沉的田園之美躍然于熒幕之上,如同昨日重現般帶給我滿滿的幸福感。
在這樣流動的自然風光中,梵·高筆下的人物也相繼出場。從他們極其生動的神態(tài)表情和連貫完整的肢體動作,我感受到了電影技術與油畫藝術相融合所達到的巨大美感。我似乎走進了油畫般的世界,而油畫里的他們活了起來,有了自己的喜怒哀樂。如《在彈鋼琴的瑪格麗特·嘉舍》中的瑪格麗特,伴著悠揚的鋼琴聲,她就像從靜止的油畫里走了出來一樣,一襲白裙坐于鋼琴前,纖細修長的手指在琴鍵舞動、跳躍,彈奏著一曲優(yōu)美的樂章,一位安靜純潔的少女形象直觀地展現于我的面前,美得如此生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動態(tài)的人物顯現出美中不足的地方:短促有力的筆觸使得人物的臉部顯得有些怪異,加之人物運動起來時閃爍著的光斑會讓我產生不適感,甚至有點眩暈。但總體而言,人物風貌的生動豐富給電影增添了別樣的魅力。
伴著對梵·高風格的動畫的驚艷感,我逐漸將注意轉入到故事情節(jié)之中。故事以梵·高生前好友、郵差的兒子阿爾芒為主人公,開始了一場探尋梵·高死亡之謎的懸疑旅程。在父親的吩咐下,阿爾芒去送梵·高死前寫給弟弟提奧的信,可是當他去找唐吉老爹詢問提奧的地址時,才發(fā)現提奧在文森特下葬六個月之后也去世了。唐吉老爹向阿爾芒講述了梵·高的人生經歷,他認為梵·高童年時由于缺乏母愛導致了他悶悶不樂,后來他通過畫畫已經變得自信成熟,因此他對梵·高的死表示非常震驚和奇怪,并向他介紹了梵·高的另外一位朋友加歇醫(yī)生。由于信件沒辦法送給提奧,阿爾芒只好又坐上火車去找加歇醫(yī)生,而去到加歇醫(yī)生家時他又不在家。因此,在加歇醫(yī)生回來之前,他接觸了加歇醫(yī)生家的管家和女兒、旅店女兒、船夫、警察等,通過他們的描述拼湊起梵·高最后六個星期的故事。但在這趟追尋梵·高死因的旅途中,阿爾芒逐漸發(fā)現,無論是自殺還是他殺,孤獨的他注定要逃離冷漠無情的人世間。
梵·高的內心是極其孤獨的。他一直渴望著與人接觸,期待有人能夠關心他,愛護他。他與弟弟很親密,每天都會給弟弟寫一封長信向他傾訴。即使不被混混理解,甚至受他們欺辱,但他還是每天叼著煙斗和那些混混兒在一起喝酒。他溫柔地抱起小女孩,輕聲細語地教她畫畫。他深情地注視姑娘,希望可以互訴衷腸。但在現實世界中,他歷經坎坷,飽受孤獨。在家庭中,他被看作是夭折了的哥哥替代品,從小缺乏母愛的關懷;在戀愛中,他一廂情愿、不善表達;在藝術上,他沒有伯樂,一生只賣出了一幅畫;在經濟上,他貧窮落魄,需要依靠弟弟的支持;在生活上,他友善待人,卻受盡欺負。甚至,有一次他在河邊畫畫時,一只烏鴉偷吃他的食物,他都能停止畫畫很高興地看著烏鴉進食,可見其孤獨之深沉。
我想,梵·高的孤獨是令人壓抑的,同時也是美的。他孤獨的內心深處仍然如孩子般純真美麗。盡管他受盡孤獨的折磨,但他仍然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用內心真摯的情感來面對世界,勇敢無懼地追求自己心中所愛。這種洞悉塵世后依然熾熱的赤子之心為他的孤獨美增添了更加動人的光彩。并且,他懼怕這樣的孤獨,但他又享受著孤獨。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雖然在現實世界中,他總是孤獨一人,但他仍然有一片自己的藝術天地,仍然有能給他帶來生機和希望的大自然??梢钥吹?,在影片中,他總是一個人去大自然里享受田園風光,用畫筆在藝術的海洋里盡情抒寫,自得其樂。孤是王者,獨是自己,面對真正的自己,他成為自己世界里的王者。他的孤獨達到了一種圓融的狀態(tài),呈現出自由、超脫的心境,令我心生向往。
影片首次提出了非自殺論,即吉諾和雷內用槍擊中了梵·高,但這只是一種猜測。實際上,無盡的孤獨成為壓垮梵·高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只能選擇用死亡的方式永遠逃離。而這種悲劇不僅根源于梵·高的生存需要和自我實現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還產生于“構成了歷史的必然要求和這個要求實際上不可能實現之間的悲劇性沖突”。在當時,他在繪畫中表現自己的主觀情緒的主張并沒有被主流接受,但這一觀點遠遠走在了時代的前面,他最終成為表現主義的先驅,并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的藝術。而這種“歷史超前性”的行為,正如黑格爾所言:“是一種有價值而注定要失敗的實踐?!币蚨?,這樣的結局是不正當的、令人不可接受的,同時又是命中注定的,是必然而不可避免的。
比利時戲劇家莫里斯·梅特林克曾說過:“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種悲劇因素存在,它遠比偉大冒險中的悲劇更真實、更強烈?!毕啾扔趲в蟹欠脖瘎∩实淖詺⒄摚捌瑢㈣蟆じ叩娜松瘎∮蒙罨姆绞疥U釋,并沒有抹去悲劇的崇高性,反而具有更為震撼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