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信息時代的到來,各方面都在與信息技術相聯(lián)系,同樣教育也在進行著不斷的變革,新課改也成為了當今教育的背景。在此背景下,教育者要有深刻的認識,在各個學科的教學模式上都有所改變,教學是以學生為主的,一定要不斷的改變教學方法來適應學生的發(fā)展,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有效,也能更加引起學生的興趣。
關鍵詞:新課改,信息技術,小學音樂
音樂是一種藝術形式,只是通過言語的講述是很難讓學生透徹明白的,而且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對事物的認知還不夠明確,一些不夠吸引注意力的事情很難提高他們的興趣,所以作為一名老師一定要適應時代的發(fā)現(xiàn)潮流,改變教學策略來找到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方式方法。信息技術已經(jīng)是當今普及的技術,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去學習、去應用的,在教學中,老師也要巧妙的將其與學習結合起來,并通過這種方式來讓教學模式變得更加新穎,也讓教學更加順利的開展,質(zhì)量也逐步提高。下面是我對新課改下信息技術與小學音樂的融合的淺談。
一、看視頻進行情景創(chuàng)設,吸引學生的興趣
情景創(chuàng)設在各科的教學中都適用,并且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老師都喜歡使用這種方式。這個方法對于小學生來說使用的效果更好,因為小孩子更容易被一些新鮮的事物所吸引。情景創(chuàng)設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聽故事,看視頻片段等等,對于老師來說既用到多媒體技術又比較簡便易行的就是看視頻了,因此對于一些歌曲老師可以通過放一些小故事的視頻給同學們營造一個氛圍或者一種背景,抓住孩子們的心理,讓同學們能夠有這首歌的情感,然后再去學習這首歌曲。這樣的方式是比較新奇的,對于學生的吸引力也很大,所以可能會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和效果。
例如,在一年級下冊時會學到"五十六朵花"這一章,一看這個名字就知道說的是我們的五十六個民族,但是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可能并沒有這個概念,所以老師可以給他們播放一些提前找好的有關少數(shù)民族知識的視頻,并且可以播放有代表性的一些民族表演,這樣既可以給學生普及少民族知識,還能夠讓學生在這幾個視頻之后對所學知識有興趣,讓同學們更愿意去學習本節(jié)的知識。并且對于接下來學習的少數(shù)民族歌曲:乃喲乃、勇敢的鄂倫春等更加期待,教學效果也會很好。
二、通過圖片等形式,讓學生學會欣賞
欣賞對于音樂這門課程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學會欣賞也是學習藝術的一種有效途徑,并且學會欣賞在生活中也是很有作用的。在當今的信息技術時代,欣賞不僅僅局限于課本上的圖片、內(nèi)容等,老師可以用多媒體的形式給學生出示一些圖片讓學生來欣賞,欣賞過后讓學生來發(fā)言,然后老師再和同學們聊一聊,說出一些內(nèi)在的深層含義,既有利于學生們自己思考,也有利于在圖片、聊天中積累音樂的知識,從而有助于音樂的教學。
例如,在三年級下冊中會學到"歌聲中的回憶",在這一節(jié)的欣賞中,學生會看到許多童年玩耍的游戲或者歌曲,比如,小背簍、竹馬游戲、陀螺等等,這樣的課程就可以與多媒體聯(lián)系起來,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圖片,或者播放一些有音樂的幻燈片,這樣就會讓學生更加有感觸,也更能與本章主題相結合,欣賞起來也會更加有興趣,從而學生也就更愿意去學習相關歌曲。
三、運用網(wǎng)絡查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學生知識的來源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堂這些有限的地方,更應該利用現(xiàn)有的信息技術水平和網(wǎng)絡的便利,引導學生自己上網(wǎng)查詢知識,同時也要教導學生,網(wǎng)絡不要只顧玩游戲,更應該為我們所用,應該讓網(wǎng)絡為我們的學習打下基礎,而不是是我們自甘墮落。老師可以給學生們留一些利用網(wǎng)絡查詢的課后作業(yè),讓同學們體會到學習與網(wǎng)絡的融合,也認識到學習知識的樂趣。
例如,在五年級下冊時我們會學到"母親河",這是對我們中華兒女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的河,孕育了我們,成就了我們。在學習這節(jié)知識之前,老師可以利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讓同學們說一說自己知道的知識,然后再回家利用網(wǎng)絡查一查更加神奇、不為自己所知的長江、黃河,也可以找一找相關歌曲,最后自己總結帶到課堂上來,既讓學生對知識認識深刻,也讓學生更好的利用網(wǎng)絡。
總結:
音樂是一門具有開發(fā)學生智力、活躍學生思維的科目,在成長中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小學時期對學生各方面的開發(fā)具有重要作用。小學生就是一張白紙,需要各科老師來給其添上色彩,因此音樂也是很關鍵的。傳統(tǒng)的小學音樂課堂只是教孩子們唱一些歌,很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不能很好的提高學生的精神層面,也不能認識到開設音樂這門課程的重要意義,因此進行課堂模式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當下又處于信息技術的涌起時期,各方面的工作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幫助,所以老師也要抓住這一機會,并通過這個技術來使課堂變得更加有效,同時老師也要引導學生讓信息技術與音樂融合,讓學生對音樂學習更加有興趣,也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到音樂。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3 2、《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