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芳
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社會當中,知識正以人們無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須不斷學習、終身學習。而真正對學生負責的教育,應當是能夠促進他們全面、自主、有個性地發(fā)展,是能夠順應時代變化應時應勢的教育。在這樣的前提下,新課程改革猶如春風拂面,引發(fā)了一系列關于教學教育的新的思索和探討。
在各科學習中,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已經毋庸置疑,尤其是初中英語的學習,可以說這階段英語學習的好壞完全決定著將來英語學習的發(fā)展。而地球村的概念又促使我們很有必要掌握英語這門應用最廣泛的語言。下面我就談談在新課程改革的春風下,如何讓學生在新時代下更好地發(fā)展自我,進行英語學習。
一、學習詞匯方面
以前要求學生通過不斷的讀和背來反復鞏固,而現(xiàn)在的學生越來越呈現(xiàn)個性化,他們已經不樂意去單調地讀和記了。所以還是用老方法的話,收效甚微,且老師和學生雙方俱疲,比的是誰比誰更耗得起,最終老師教得辛苦,學生卻依然故我。師生之間如同交戰(zhàn),在詞匯之間進行拉鋸戰(zhàn)。
其實與其這樣還不如換位思考,學生不愿學,只是因為他們認為太無聊,“讀、背、記”,太枯燥乏味,遠不如游戲帶給他們的刺激感,而且記住了單詞還不一定能學好,這樣的想法使得他們愈加不上心。那么為什么他們喜歡游戲呢?因為刺激,因為新鮮,因為短期過關即刻收獲。那么如果我們把詞匯記憶也變得生動有趣呢?學生是否會被吸引?而一旦他們能夠用心,那么是否會更有效呢?與其逼著他們去學,何不想方設法吸引他們主動去學呢?
帶著這樣的思路,我進行了一些方法的嘗試。可以采用搭積木和家族記憶的方法,把單詞拆開來記,比如bookroom這樣的組合詞讓學生找出規(guī)律,是書+屋=書屋;watermelon=水+瓜;international=國家的+之間=國際的,等等。當掌握了足夠多的組合詞后,可以讓學生之間來個詞匯組合競賽,讓他們通過這樣的方式反復鞏固和記憶。
二、學習句型方面
以前最常用的就是記住句型,多做句子翻譯,老師出題,讓學生反復操練,而學生的句子翻譯作業(yè)總是不是這兒錯就是那兒錯,基本慘不忍睹。歸其根本,為什么學生做不好句子翻譯,或者說學生在做句子翻譯時總是會丟三落四呢?原因不外乎這些:一些是完全不懂句子結構,隨便寫幾個詞匯;一些是懂一些句子結構,但是沒有完全掌握,所以不是動詞用錯了就是狀語或者定語放錯位置;當然還有一些是基本掌握句子結構,但是對于時態(tài)掌握還是不甚熟練,或者詞性未完全悟透的;還有少數(shù)是混淆概念的等。
綜上所述,還是基礎不牢固所致。那么為什么基礎不牢固呢?這又回返到學生是否用心學的問題上了。所以怎么讓學生樂于迎難而上而不是退而卻步呢?
1.有些重點句型,老師先舉例再標注,讓學生套用模式,然后根據(jù)所學,讓學生自主舉例,比如“it is +adj+ for sb +to do sth”這個句型翻譯“為對某人來說做某事是怎樣的”讓學生先找出一些形容詞和動詞,進行自由組合。這樣用類似公式套用的方式讓學生掌握該句型。這樣的句型還有很多都可以用公式化的方式來套用,如“too...to”“it take sb to do”“enough...to do”等。而學生在自由組合時構成的句子可能會產生非常有趣的內容,這也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投入學習的積極性,并使他們印象深刻。
2.對于重點詞匯或詞組,一般都是老師直接出些句子,讓學生翻譯,然而這樣的效果不太理想,因為太固式化。為了提高學生對于句子翻譯的興趣,我讓他們用重點詞匯和詞組造句,先用中文造句,然后選出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句子讓學生進行翻譯。而這樣的作業(yè)等同于是學生自己出題,所以他們的興趣非常濃郁,無論是造句也好還是做題也好,他們都非常積極,相互之間也隱隱形成競爭。而作為老師的我只需旁觀并在適當時推進一把。
自主造句的好處是學生可以任意選擇現(xiàn)成的或者自創(chuàng),積極性相對比較高。另外由于要選句并最終還是要完成,所以他們的選句也比較謹慎,使他們在造句時也會根據(jù)自身實際。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去思考,這對于他們的學習來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三、學習文章方面
如果說句子翻譯很多學生是望而生畏,那么作文就純粹是因為懶了。其實初中階段的作文是相對比較簡單的,要得高分有點難,但是要得分其實也不難,因為只要熟背課文、句型什么的,在寫作時總能夠學有所得。然而這一項卻是學生丟分最嚴重的,因為很多學生平時懶得背書,懶得記單詞,懶得動腦筋,導致關鍵時刻的“感冒”。
那么如何平時多練習又不至于讓學生因為“懶”而不動呢?
1.游玩類的,如春游、旅游等題材的,可以播放實景錄像?,F(xiàn)在網(wǎng)絡上有很多風景名勝的錄像,我們可以借來用作教學,通過觀看視頻,讓學生有身臨其境感,進而有感而發(fā)。如8b unit3travelling中的task,我直接播放了現(xiàn)成的英國錄像,學生看得津津有味,再投入文章的學習就可以事半功倍了。進而他們在寫類似文章時也能道出個一二三來。
2.團隊合作在寫作中尤其重要,因為好的合作可以讓大家都輕松完成任務。一節(jié)課時間有限,容量有限,那么如何在短時間內完成一篇高質量的文章呢?與其一個個完成,還不如讓他們分小組合作,如基本一篇文章可以分為幾個要素,“who、what、where、when and how”,每個小組五人分別完成一部分,最后組合;也可以根據(jù)文章內容來劃分,如“開頭,正文,結尾”等,也是四到六個人一組,小組分工依據(jù)學生能力高低來劃分簡單任務、較復雜任務。這樣每個學生都投入進去且各有所獲,比較能激起他們的學習熱情。有了熱情,他們也就會進行思索,這才是學習。
新課改促使我們教師需要更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的個性得以發(fā)揚。而初中生的自我意識逐漸加強,需要激發(fā)他們的自主性,幫助他們塑造自我,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汲取知識,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在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而我們學生的不斷成長,意味著我們的未來充滿希望,春風拂面,必然帶來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