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云芳
合作學習能力已經成為了當前社會職場重要能力之一,小學語文作為小學課程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在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能力方面,具有重大作用。由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起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然而就目前教育教學實際情況而言,教師應用小組合作學習依舊處于初級摸索階段,無法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既有價值。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實施存在的問題
(1)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化。為了迎合學校管理要求,教師在開學初通常會將學生按照座位順序分為4人或6人小組,符合了“合作學習”的要求,但在課堂上,大部分教師仍然沿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時間較少。
(2)教學問題設置不合理。有些教師沒有把握好學習任務,濫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不利于課堂效率的提升。
(3)教師未發(fā)揮引導者的角色。在這一教學模式中,不少教師迷失了自己的定位,從以前的知識灌輸者,演變?yōu)橐粋€課堂旁觀者,在課堂上光顧著監(jiān)督學生進行討論,卻沒有適時予以點撥,令學生無法把握好學習的目標,學習效果不佳。
二、小學語文課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化措施
(1)要充分合作好,需要教師不斷地深入引導。傳統(tǒng)的課堂往往只給學生以閱讀、聽講的機會,剝奪了學生探究、實踐的權利。新課程從“學習”的概念入手,厘清了學生是學習主體的認識,明確了學生、教師各自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但是,這個“學習主人”的地位如何體現呢?其實還是要以深刻認識教師的地位為前提。教師應在課堂上充分地進行引導,讓學生的思維不斷走向深處,在不斷思考的過程中,完成對知識的認知、能力的提升、思維品質的優(yōu)化等任務。
例如,當學生在課堂上發(fā)生認知偏差的時候,教師是直接加以否定呢,還是讓另一個小組的學生發(fā)表不同看法呢?當另一小組發(fā)表了不同看法之后,教師是要像個仲裁者一樣,發(fā)表自己“權威”的答案呢,還是請第三個小組的學生的學生繼續(xù)發(fā)表看法,甚至可以反過來讓前面兩個小組的學生在聽取了別人的意見之后,或進行糾正,或繼續(xù)辯論呢?這個過程是學生思維不斷深入的過程,這種深入,是在教師不斷的引導中實現的,如果教師粗暴地打斷學生的探討,學生的探究就隨時可能夭折。
(2)創(chuàng)設和諧、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伴隨著教育事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尤其是素質教育的提倡,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營造一個學生好學、喜學以及樂學的局面。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有效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應該注重和諧、輕松教學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筆者在實際教學中,主要是采取以下有效措施。①首先,猜謎語激趣。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同一個名字》時,可以設計如下的導語:“同學們,老師在課前想讓你們猜一個謎語,一旦誰最早猜對,誰就是最聰明的一休,緊接著教師運用風趣的語言,說出了謎語”在教師還沒有完全就將謎語說出來,就有部分學生猜出了謎底,由此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 ②其次,用風趣語言激趣。 風趣的語言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一旦教師在課堂授課中,采用風趣的語言,更能夠促進學生合作學習興趣的提升,為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奠定夯實的基礎。因此,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有必要注重風趣語言的應用。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象形字真奇妙》時,教師可以在授課開始階段,故意設疑,同學們,教師會變魔術,想不想看?這種方式的開場白,一方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驅動了學生的求知欲。這樣一來,學生參與到學習中的興趣自然會有所高漲,自然會形成課內良好的學習氣氛,促進合作學習效果地提升。③最后,引進游戲。 愛做游戲是小學生的天性。因此,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應該重視起游戲的融入,如猜字游戲、捕魚游戲等,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合作學習積極性。
(3)科學評價,激勵學生主動性。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要將評價始終貫穿于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并通過開展教師評價,生生評價,自我評價等多元評價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潛移,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具體來說,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以積分形式,對各合作小組的學習秩序,成員參與積極性等進行評分,在小組內,也對組內成員的個人表現,互助進步等進行評價,從多角度、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價,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感受到認可,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增強學習的自信。
(4)選擇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問題選擇其實是最不好把握的。問題的選擇要注意深淺適度,多少適宜。目標問題設置得太深,學生無法通過小組討論解決問題,白白浪費時間;目標問題設置得太淺,學生不需要經過激烈的討論就已經解決問題,學生的思維品質得不到有效的培養(yǎng),其實也是浪費時間。而目標問題太多,學生在課堂上會來不及完成討論;目標問題太少,學生學習時就會感到意猶未盡。因此,對于每一堂語文課,教師都要預設合理的目標問題。從筆者個人的實踐情況來看。一堂語文課最多設置三個難度適中、體量恰當的目標問題,而且這三個目標問題,最好有一定的內在聯系,能組成一個小的系列,以便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系統(tǒng)性。
三、結束語
在一個班級中,總有成績好差之分,成績好的同學往往是課堂上的焦點,教師們的寵兒;而成績差的同學,恨不得縮在角落里,希望老師不要讓自己回答問題,這樣的學習現狀其實是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這種情況的出現,在于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學習能力各異。為了有效改善這一現狀,教師應該優(yōu)化教學設計,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讓學生在團隊氛圍中學習,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并通過小組內或小組間的競爭,激發(fā)學生的求勝心,讓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找準自身在小組中的定位,更加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促進語文素質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