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思遠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大量囤積意味著更多的生存機會,可隨著物質日益豐盛,囤積物品已價值不大,反而讓我們迷失。有些人家里堆滿了雜物,找一樣東西需要花大量時間;有的人衣柜里塞滿了衣服,每天臨出門依舊苦惱穿什么;更多的人覺得反正已經這么亂了,就懶得收拾打掃,于是居住、辦公環(huán)境越來越臟……
美國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麗納·瑞佩蒂和達爾比·薩克斯比進行的一項研究發(fā)現,當周圍環(huán)境變得擁擠不堪時,我們會感到更焦慮緊張。另一項研究發(fā)現,雜亂的生活環(huán)境會讓我們更難入睡,甚至吃更多垃圾食品,如人們在“雜亂的廚房”里吃的餅干數量要比在整潔的廚房里多一倍。如果你的物品數量已經多到降低了生活質量,那就應該試試減輕負擔,重新整理所有的物品,只保留真正重要及自己喜歡的。“整理會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日本“家政女皇”近藤麻理惠認為,簡單才能讓人輕松。
適當的丟棄可以幫助我們活在當下。很多人無法丟棄物品,并不是因為這件東西本身有多么金貴,而是與其相關的記憶難以割舍。但事實上,越是緊抓過去不放的人,越可能對現在不滿意,對未來的預期也不高。有時放下一些不必要的懷念,才能讓你輕松前行。通過丟棄冗余的物品,我們可以借此擺脫過去的束縛,重新把注意力放回到當下。
另外,干干凈凈會讓心情好、效率高。整潔有序的居家和辦公環(huán)境能讓我們迅速地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也能迅速地開展一項工作,這些都會減少壓力。有關環(huán)境與工作準確率的研究也證實,整潔的環(huán)境能幫助我們更清晰地思考,而在混亂的環(huán)境中出錯率更高。
很多人明白井然有序的空間能讓自己更愉悅,但就是動不起來收拾。其實收拾并沒有你想象得那么痛苦。相反,倫敦大學學院的認知神經學家認為,收拾整理能觸發(fā)大腦的獎勵機制,無論是把書架上的書按顏色排列,還是給衣柜來個大清洗,都會促使大腦釋放“快樂因子”——多巴胺而感到快樂。有些人甚至會“打掃上癮”,因為保持整潔會讓人感到持續(xù)的輕松愉悅。所以,難以行動的你可以先定個日子,做一個切實可行的收拾計劃,一鼓作氣做完,獲得小小的成就感后保持整潔的現狀,盡量減少“大掃除”的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