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燃燒》讓沉寂8年之久的李滄東再度躍入大眾視線,其自編自導(dǎo)的電影新作《燃燒》在第71屆戛納電影節(jié)上引起巨大轟動,并創(chuàng)下戛納電影節(jié)中場刊評分的最高紀錄。這一次他帶回的是韓國當代青年的掙扎。本文回溯并結(jié)合李滄東在以往作品中有關(guān)邊緣人物塑造的方法與作者元素,對《燃燒》做更深入的分析與解讀。
關(guān)鍵詞:李滄東;《燃燒》;創(chuàng)作風格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03-0123-02
一、引言
“不知道在做什么,很有錢,謎一樣的年輕人”,這類人被稱為“蓋茨比”,“渾渾噩噩,想著混口飯吃就行卻永遠找不到工作的失業(yè)青年”則是廢棄的“塑料大棚”。這是《燃燒》中兩個男主人公對彼此階級的形容,在導(dǎo)演李滄東看來,這兩種原生階級背景下成長的兩類年輕人就是時下整個社會的縮影。“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肉體空虛,遇到“高處不勝寒”的精神空虛,就催生了“蓋茨比”們“燒大棚”的畸形鏈。
邊緣人群一直是李滄東關(guān)注的主要對象,因為邊緣,所以沒人在乎。因為沒人在乎,所以在被損害時,也不會引起任何注意。上層對下層的碾壓就是如此輕而易舉,更甚者命如草芥?!度紵烦尸F(xiàn)的是階級的對立,也是迷惘青年的現(xiàn)狀,沖動的年紀里都認為只有一把大火燒掉,廢墟里才會再長出花來。
二、從《燒倉房》說起
眾所周知,《燃燒》以村上春樹不足8000字的短篇小說《燒倉房》改編而來,但本質(zhì)上講,二者講述了兩個完全不同的故事,正如李滄東導(dǎo)演在訪談中對字幕的較真來看,他對影像有著獨一無二、帶有族譜DNA的珍視感。①《燒倉房》中的主人公年齡在四十歲以下,擁有完美的婚姻和家庭,年齡相差十幾歲的女主角對于他來說,只不是一個脫離正常生活軌道之外的異色景象。但在《燃燒》中,主人公鐘秀不僅和女主角海美同齡,兩人還是兒時鄰居,并且在初初相遇的時候,彼此的糾葛就已經(jīng)包含了肉體關(guān)系。因此,從《燒倉房》到《燃燒》,主人公是從旁觀者的視角轉(zhuǎn)換為了參與者的身份。
李滄東筆下的主人公都有引領(lǐng)觀眾參與到世界中去的功能?!毒G魚》中的莫東是在退伍返鄉(xiāng)之后,誤入了韓國黑幫的殘酷世界?!毒G洲》中的忠都是在刑滿釋放之后,重建了真正家庭的新世界?!度紵芬彩侨绱?,鐘秀是韓國千千萬萬失業(yè)青年中的一個,海美的出現(xiàn)讓他見識到青年群體中的另外一個世界,然而這個世界也是海美向往卻不能擁有的世界。
《燃燒》之于《燒倉房》的另外一點改變是,將整個故事變成了一部懸疑片。《燒倉房》帶著村上春樹獨有的哲學(xué)坦然,本著“存在即合理”的心態(tài)去展示主人公漫漫生命長河中的一則見聞,讓小說充滿內(nèi)隱的禪意②,同樣是BEN和海美突然來家中做客,《燒倉房》中放棄打掃家里和《燃燒》中的慌亂就是鮮明的對比。
《燃燒》顯然是帶著情緒的。海美一直在追求未知的刺激,她沒有固定的工作,想要擁有自由的時間,攢下的錢就去為了看非洲的異國風情,和BEN的相識也是源于對不可觸碰世界的好奇。鐘秀一直探索的未知中心其實只有海美,房間里從未見過的貓咪,不知所蹤的去向,帶回來的男人,神秘的電話等等。海美對貧窮的鄙棄,鐘秀對不可得的憤怒,都在各自的尋覓中積累,等待最終的爆發(fā),這種情緒的起伏《燒倉房》中是沒有的,它獨屬于李滄東。
三、肢體的情緒
電影中身體語言的獨特性,可以進一步發(fā)揮出入物的性格和情緒③,李滄東把文字轉(zhuǎn)換為影像的過程中,便把情緒依托在了肢體的放縱上。海美的扮演者全鐘淑在片中貢獻了大尺度的表演,最為人稱道的是在三人吸完大麻之后一段日落下的裸舞,曖昧的薩克斯樂聲中,她模仿著鳥類的形態(tài),背影優(yōu)美也孤獨。這一段氛圍式的舞蹈表達,恰恰符合海美率性熱情的人物性格和極端狀態(tài)。
與之相反的是最沒有情緒狀態(tài)的角色BEN。三人第一次在肥腸店吃飯的時候,海美在回憶非洲景象時不禁流下了眼淚,而BEN在一旁訕訕說道:“覺得流眼淚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因為他從來沒有流過一滴眼淚。事實證明,他沒有任何動作,表情如同帶著面具一般不露聲色,讓人無法觸及他真實的情感。
鐘秀總是一副人畜無害的遲鈍樣子,他的釋放是在進入海美身體的一剎那,從那之后,他的發(fā)泄僅僅是站在出租屋的窗前,凝望著遠處的建筑自慰。從性愛缺失的角度看,鐘秀不是一個健全的人,他的這種不健全又是無人問津的。
李滄東在早期作品中總是要設(shè)置一些不健全的人物,或是如《綠洲》中恭洙中風殘疾的身體,或是如《密陽》中失去了兒子導(dǎo)致親情缺失的母親申愛。恭洙口不能言,不能為心愛之人申辯,在警察局她激動的不斷從輪椅上向后倒去表示抗議。申愛在經(jīng)歷喪子之痛后,以為在宗教中找到了心靈棲息地,卻在又一次信仰崩塌中,來到教堂里激動的敲擊座椅后背來表示憤怒。這些缺失之人的肢體放縱,就是李滄東關(guān)注的邊緣人群共有特征。他們捶胸頓足在與命運抗爭,但總是無濟于事,苦難依然是苦難。
四、聚會的意義
李滄東在為數(shù)不多的作品中,都會加入“聚會”這種戲碼,在早期的“綠色三部曲”中就已現(xiàn)端倪?!毒G魚》中的家人郊游、《薄
荷糖》中的同學(xué)聚會以及《綠洲》中的生日宴,這種群像的展現(xiàn)更能體現(xiàn)每部影片中的沖突,而這些沖突又都是細枝末節(jié)式的。正如安德烈·巴贊所說的:“每個單獨看上去只是現(xiàn)實的片段,它的存在先于內(nèi)涵。”④
《燃燒》中出現(xiàn)了兩次以BEN為中心的朋友聚會,唯一的區(qū)別就是BEN的女伴不同,且有趣的是兩次聚會鐘秀這個不合群的旁觀者都在場。正是通過鐘秀的眼睛,BEN和其朋友所在的“蓋茨比”群體,和海美所在的“被觀賞”群體得以區(qū)分。
在第一次聚會中,導(dǎo)演總是有意識的去展現(xiàn)鐘秀的位置和表現(xiàn),他是唯一一個與沙發(fā)區(qū)域隔離開的人,這種疏離讓他能清醒的看到每個人的反應(yīng),包括海美。鐘秀就是“小饑餓者”,BEN和他的朋友們則是“偉大饑餓者”,海美是想成為“偉大饑餓者”的“小饑餓者”,正是她的連接,讓鐘秀清楚的看到兩者之間的懸殊。
這種聚會在之后還有一次,就是海美和BEN的登門造訪。三人站在落日前,海美訴出了自己所有的孤獨,兒時在坡州老家她曾經(jīng)掉進過一口井中,但從來沒有人發(fā)現(xiàn)過她。當她問及鐘秀的時候,鐘秀也表示不記得這件事,甚至在這之后他四處找人詢問家附近是否有這樣一口井。海美自說自話的邊緣感、鐘秀在兩人之間沒能邁出的一步都成為BEN的進一步確認。BEN對鐘秀自白在燒倉房之前總是要“踩點”的,事實上這就是一種確認,確認目標對象真的是無人關(guān)注的一部分,如同廢棄的塑料大棚一般,存在與否都對這個世界毫無影響。
聚會中的“同箸而食”本是最能體現(xiàn)平等的一種方式,但李滄東總是要將所有的不平等擺在飯桌上。表面的一團和氣下是暗藏涌動,且讓人輕易的感知到微妙的氣氛。因此,那些如鯁在喉的背如芒刺感,生而為人的不相容感,就為影片增添了更多悲憫的氣息。
五、結(jié)尾的曙光
《燃燒》是一部悶片,海美的無疾而終,鐘秀的郁郁寡歡,BEN的綿里藏針都讓觀眾感覺時刻生活在壓抑的真空中,無法喘息。李滄東總是在作品中以極大的篇幅表現(xiàn)人受苦的過程,相比肉體痛苦更多的是精神折磨。其中最典型的作品就是在《薄荷糖》中的表現(xiàn),全片根據(jù)永浩生命的各個時期分為七個自然段,并以倒敘的方式的來一一揭開其受苦的過程和原委,觀眾因此能慢慢回溯出一個溫婉如玉的男子是如何變得乖張暴戾。但從影片講述順序看,李滄東實則為觀眾留下了無盡的希望。永浩躺在河岸邊,憧憬的望著遠處大橋鐵軌上,火車呼嘯而過的樣子,是永遠留存的。
李滄東的所有故事都承載著一些“任務(wù)”,那就是展示沉重的生活和歷史,但在長久的壓抑過后,他又總在結(jié)尾處留下一絲希望,即人們受苦之后所能得到的救贖,依次數(shù)出李滄東剩余五部作品的結(jié)尾鏡頭,我們就能感受得到?!毒G魚》以一個拉鏡頭結(jié)束全篇,莫東的家人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高高興興的送走殺死莫東的仇人,和諧恬靜的繼續(xù)在小院中生活著?!毒G洲》則是一個遠遠凝視的長鏡頭,在獄中愛人無限期盼出獄的來信旁白中,恭洙安靜而努力的打掃家中等待著重逢?!睹荜枴分猩昝缹χR子削去長發(fā),離散憂愁?!对姟返淖詈蟾且砸环N超現(xiàn)實的方式講美子和故去女孩的視角以讀詩的方式相串聯(lián),達成心靈的和解。《燃燒》亦是如此,一直無精打采鐘秀,最終將父親的匕首插入BEN的肚子,縱上一把大火之時,通篇被壓抑的情緒終得以釋放。當他褪去衣衫,赤裸著走向貨車的時候,宛如一個新生兒般赤誠。鐘秀的選擇是與海美完全相反的,人類都有遇痛求生的本能,真正的救贖并非在遠方,而在身邊。
六、結(jié)語
李滄東是極具文人氣質(zhì)的導(dǎo)演,他用悲憫的底色展示著邊緣人物的生存狀態(tài),在方法上他則善用隱喻,吸引著觀眾去解讀一切更深層的含義。他筆下所有的人物都被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承載而來,送達到觀眾面前。莫東在退伍返鄉(xiāng)的列車上,被從天而降的粉色絲巾指引,遇到了自己新的未來;忠都在刑滿釋放的公交車上,穿著入獄前的短袖,經(jīng)歷著出獄時候隆冬的冰涼;申美開著自己的小汽車,拋錨在去往密陽的路上,從此她的人生也停滯在剛抵達時的樣子。
鐘秀有些許不同,他從小巷子里丟掉煙頭,扛著一大摞衣服,聽著“最后一天營業(yè)”的促銷喇叭聲大踏步走入畫面,悲劇正式開始。這個世界隱藏著什么不對勁兒的地方,但我們又很難形容。顯然,李滄東只用一把大火就將這種空虛燒了出來。
注釋:
①李滄東,范曉青.歷史的縫隙真實的力量——李滄東導(dǎo)演訪談錄[J].當代電影,2018(12).
②劉紅嶺,村上春樹早期短篇小說人物塑造中的禪境探析——以《螢》和《燒倉房》為例[J].世界宗教文化,2014( 01).
③楊揚,電影表演創(chuàng)作中的身體語言[J].當代電影,2007 (06).
④(法)安德烈·巴贊,電影是什么[M].崔君衍(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昝思毓(1995-),女,黑龍江北安人,中國傳媒大學(xué),碩士,研究方向:電影學(xué)(電影創(chuàng)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