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家族人自稱為“畢茲卡”,意為本地人。土家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在兩千多年歷史長河中,世代生活在武陵山區(qū),由于山高路遠、四面環(huán)山、道路崎嶇,使得土家族獨特的文化得以流傳下來。土家人勤勞勇敢,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他們在勞動中經(jīng)常要走山路、背重物,為了保持重心平穩(wěn)就形成了弓腰屈膝、重心下沉和同手同腳的體態(tài)。在湖北的巴東、五峰、長陽以及湖南的石門,有跳“撤葉兒嗬”的喪葬習(xí)俗?!疤鴨饰琛币步小俺啡~兒嗬”或“撤爾嗬”,“撤葉兒嗬”是以鼓為樂,節(jié)奏是以三拍子為主。通常由男性表演,圍尸而舞、圍尸而歌”,一般要跳三天三夜。
關(guān)鍵詞:舞蹈文化;土家族;舞蹈;撤葉兒嗬
中圖分類號:J722. 22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03-0090-01
土家人認(rèn)為人去世是去到了天堂,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因此請師傅到家奏樂飲酒、唱歌跳舞歡送亡靈,就成為了土家族的習(xí)俗,這體現(xiàn)了土家族豁達的生死觀。一般是由主唱引領(lǐng)、一人擊鼓,二人或四人邊歌邊舞,有地位的老人去世時,人數(shù)也曾有成百上千的場面。音樂節(jié)奏歡快、歌聲高亢,男嗓是以高八度運腔,唱詞有歌頌老人、崇拜祖先、情歌對唱、生活趣事等?!叭鋈~兒嗬”在不同地區(qū)的音樂、舞蹈和歌詞也有所不同,例如湖北省巴東縣和長陽縣的曲牌和動作就有所不同。舞蹈隊形有圍圓、橫排、雙人對跳、四人對跳等。鄂西“撒葉兒嗬”的舞蹈動作有:有猛虎下山、燕兒銜泥、十字響指、繞身連響、行走四方、肘臂連響、高山流水、撒爾河、抱壇顫膝、小繞臂、望月拉背、鳳凰展翅、展翅望月。
在第十四屆CCTV中國青年歌手大獎賽上“撒葉兒嗬”組合獲得了原生態(tài)唱法的金獎,其中“男聲女腔、高腔演唱”的方式是“撒葉兒嗬”最大的特點,在民間喪葬儀式上的“撒葉兒嗬”一般是以真假聲相結(jié)合,真聲是平腔、假聲是高腔。高腔又稱喊花腔,聲音尖細(xì)、類似于樂器中的嗩吶聲。土家族其他的歌種已成為絕響,而“撒葉兒嗬”的唱法卻與舞蹈一同保存了下來。上世紀(jì)七、八十年代,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黃在秀,他走遍了清江流域的五縣十個鄉(xiāng)鎮(zhèn),把瀕臨失傳的“撒葉兒嗬”的舞蹈動作和唱詞整理了出來。
唱詞如下:
敲起那個鑼鼓喂,唱起那個歌喂,跳撒葉兒嗬喂。
土家那個跳起呀,撤耶爾兒嗬哇
跳的那個地動啊,山搖晃誒,跳撤葉兒嗬喂
跳的那個天上的,星星落啊,土家那個跳起呀撤葉兒嗬哎
敲起那個鑼鼓誒,唱起那個歌哎
跳撤葉兒嗬哎,土家那個跳起呀撤葉兒嗬啊
跳得那個地動啊,山搖晃哎,跳撤葉兒嗬哎
跳得那個天上啊,星星落啊,跳撤葉兒嗬哎
隔河的那個望到啊,幺女兒嗬哪喂,幺啊女兒嗬哪喂
那個姐呀那個姐呀,那個姐上坡啊
紅帶帶兒扎裹腳哪喂,情妹兒,我的干哥哥
我跳起撤葉兒嗬哎,跳撤爾唱撤爾,跳起個撤爾嗬噦喂
姐兒坐在丌也河的個邊Ⅱ羅,撒那叉子兒嗬來呀,撤那叉子兒嗬來哎
過去啊過來吔,要船那錢哪喂,撤那叉子兒嗬來呀,撤那叉子兒嗬來哎
早晨那過河哎三更的個半喲,撤那叉子兒嗬來呀,撤那叉子兒嗬來哎
改換那個號兒啊正月呀香袋兒日羅喂
正月香袋繡起頭繡起獅子滾繡球,繡球滾在郎懷里
郎又歡喜,姐又愁啊,撤爾嗬
昨天那個跳的呀虎上的那個上山哎,跳撤葉兒嗬哎
今天那個跳個啊龍下呀河啊,昨天那個跳的呀虎上的那個上山哎
跳撤葉兒嗬哎,今天那個跳個啊龍下呀河啊,跳撒葉兒嗬哎
在土家族民間舞蹈的傳承中,因缺乏對土家族文化的了解,以及缺乏深入實地的田野采風(fēng),有的編導(dǎo)編排出的土家族舞蹈作品,失去了原有的民族特色。由于城鄉(xiāng)經(jīng)濟發(fā)展不平衡,許多年輕人為了生存,走出大山,外出務(wù)工、上學(xué)。山寨里只剩下老人,傳承和保護變得更加困難,使得一些珍貴的土家族文化遺產(chǎn)瀕臨失傳。2l世紀(jì)以來,隨著國家提倡保護和傳承民間文化,使得政府和相關(guān)部門也開始重視起來。舞蹈比賽上也開始涌現(xiàn)出一些關(guān)于土家族“撒葉兒嗬”的優(yōu)秀作品:如湖北省民族歌舞團的《土家魂》,湖北省歌舞劇院的《生死謠》。隨著時間的推移,參與“撒葉兒嗬”表演的老藝人將越來越少,土家族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不僅需要前人的挖掘、整理、保護和傳承,更需要幾代人的一同努力。
作者簡介:高攀(1993-),女,湖北宜昌人,三峽大學(xué)藝術(shù)學(xué)院,研究方向:舞蹈編導(dǎ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