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墁鈺
什么是內隱理論?
所謂內隱理論,是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提出的。在她的研究中,德韋克論證并提出了一種個體在做出判斷和對外界事物反應時的差異性的新模式。這種模式既個體的內隱理論,它形成了個體的世界觀以及對他人行為及其結果的反應。
德韋克及其他研究人員在他們的研究中表明,當個體相信人類的某些特質(比如智力或者品行)是固定的,無法改變的時候,他們傾向于用這種觀點來看待一切事情(例如:“這次考試我沒有及格是因為我很愚蠢”或者“他偷面包是因為本性不好”)。相反,當個體相信這些品質是動態(tài)的,可發(fā)展的,可成長的時候(也就是持增長觀),他們并不傾向于關注本性,而是根據(jù)具體的行為和結果來評判一個人(例如:“這次考試沒及格是因為我的努力不夠或者學習方法出了問題 或者“他偷面包有可能因為他實在是太餓了”)。
內隱理論對學生人格及世界觀的影響
正如前文所說,內隱理論是個體在早期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對世界的看法,可以分為兩類觀點,實體觀和增長觀。并且德韋克還提出,內隱理論不僅會影響我們對能力的看法,還會影響我們道德上的判斷以及對他人行為的解釋,那么它是如何影響的呢?這些影響又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內隱理論對他人品行判斷的影響
作為概述,我們發(fā)現(xiàn)與那些認為人的品質是可變的可發(fā)展的觀點相比,那些認為這些品質是固定的,天生的個體更傾向于對他人的品行上做出絕對的判斷(積極的或者是消極的都有)這些判斷來自于被審視對象的日常行為。相反,持增長觀的個體傾向于關注更加具體和心理上的因素,他們認為正是這些因素操縱了被審視對象的行為。
2.內隱理論對判斷社會不當行為時的影響
在一系列的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當持實體觀的個體在觀察他人不當行為并且對他們的品格做出消極判斷的時候,他們更關注報復和懲罰,或許他們認為這些行為之所以出現(xiàn),是因為他人的品行上出了問題,這些行為反映了他們品行不端,所以他們罪有應得。相反,持能力增長觀的人認為品行是可以改變的,他們更關注如何利用心理學改變他的世界觀從而最終改變他們做出的錯誤行為。
固定式思維模式和成長式思維模式
在提出內隱理論之后,經過對成功的數(shù)十年研究,德韋克發(fā)現(xiàn)了思維模式的力量。 她在《終身成長》中表明,我們獲得的成功并不是由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xiàn)的思維模式的影響。她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與成長型,他們體現(xiàn)了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zhàn)時的兩種基本心態(tài)。你認為才智和努力哪個重要, 能力能否通過努力改變,決定了你是會滿足于既有成果還是會積極探索新知。只有用正確的 思維模式看待問題,才能更好地達成人生和職業(yè)目標。
多年的研究已經表明人的思維模式在面對有挑戰(zhàn)性任務時的重要性。也就是說,學生的思維模式會影響他如何應對一個新的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根據(jù)德韋克(2006)的研究,思維模式可以有兩種: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或者也可以稱為能力增長觀,相信人的智力是可控的,并且可以通過后天的學習來改變。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學生認為智力是與生俱來的并且難以改變,他們會經常根據(jù)自己的先天的能力調整目標甚至面對困難會經常產生習得性無助。
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正如前文所說,“思維模式”影響著個體對成功的期待,韌性,目標的設定,對努力的看法。一類人認為這些品質是穩(wěn)定的,不可改變的(固定型思維),另一類人則相信這些品質是可發(fā)展的(成長型思維)。相反,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個體更關注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并且選擇一些有挑戰(zhàn)性的,能夠學到知識的任務(Dweck, 2006)。他們重視努力的價值與意義,并且將它視為能提升自己能力的一種方式。所以他們更傾向于選擇富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Claro, Paunesku and Dweck (2016)選取了16800名智利十年級的學生進行調查研究,研究表明:在數(shù)學和語言成績中,11.8%與思維模式相關。并且思維模式是影響個體成功的一個非常大的因素,超過了其他因素,例如上一代的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Anita Campbell, Tracy Craig & Brandon Collier-Reed(2019). A framework for using learning theories to inform‘growth mindsetactivi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duc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6-41.
Eloise de Carvalho ,Yvonne Skipper(2019). A two-component growth mindset intervention for young people with SEND.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 1-11.
Carol S. Dweck(2007).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西安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