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新
一、防治難的原因
(一)傳播途徑廣,短期內迅速擴展
根結線蟲長期定居于土壤中,隨灌溉、機械耕作、除草或人為走動、田間作業(yè)等進行傳播,往往蔬菜防治后,又通過某些傳播途徑再次感染,為防治帶來難度。
(二)旋耕深度不夠
部分菜農(nóng)采用旋耕結合土壤撒藥的方式防治根結線蟲,但旋耕時深度不夠,往往達不到防治效果。
(三)耐藥性逐年增強
由于根結線蟲危害逐年加重,農(nóng)戶連年大量使用同種類相關藥劑進行防治,導致根結線蟲產(chǎn)生耐藥性,為今后的防治帶來更大的難度。
(四)寄主范圍廣
根結線蟲的寄主數(shù)量繁多,可為害整個生育期內的所有蔬菜,往往一塊菜地收獲或防治后又換到另外其他寄主上繼續(xù)為害,為防治帶來難度。
(五)繁殖能力強
根結線蟲繁殖力驚人,30 d即可繁殖1代,部分菜農(nóng)防治1~2次后就不再防治,當氣溫在25~30 ℃、土壤濕度40%~70%時,生長發(fā)育速度較快,這時菜農(nóng)往往不再重視根結線蟲的防治,為根結線蟲繁殖提供良好的條件,導致短期內擴展迅速,泛濫成災。
二、綜合防治措施
根結線蟲應當早防早治,采取“農(nóng)業(yè)防治為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為輔”的植保方針,減少蟲源,減輕危害。
(一)農(nóng)業(yè)防治
1.清潔菜園。蔬菜收獲后,要將殘留的黃葉、殘枝,雜草等進行集中收集帶出菜園,并集中焚燒。
2.移栽時去除帶蟲苗。移栽菜苗時將根部有凸起狀根瘤的菜苗剔除,減少蟲源傳播。
3.將帶蟲根帶出田外集中燒毀。將有帶根瘤的菜根集中帶出田外并集中燒毀。
4.加強檢疫。不從疫區(qū)引種或者育苗。
5.選用無蟲地塊育苗。育苗時應選擇土壤肥沃、無蟲源危害的地塊進行育苗繁殖,防治菜苗移栽時侵染為害新的田塊。
6.線蟲多發(fā)田塊,要改種耐蟲作物。在發(fā)生線蟲嚴重的田塊,要改種禾本科蔥、蒜、甘藍、辣椒等作物,可有效減少蟲害的發(fā)生。
7.合理輪作。對于輕病田,可選擇耐病品種或者種植抗病農(nóng)作物進行輪作,一般輪作3年,耐病蔬菜品種如大蔥、大蒜、洋蔥辣椒等,可有效降低根結線蟲的蟲口基數(shù)。對于重病田,盡量與禾本科作物輪作,有條件的進行水旱輪作,可有效抑制根結線蟲的發(fā)生。
8.加強田間管理。要適時深耕中耕,增施重施有機肥、磷肥、鉀肥,噴施葉面肥,增強植株長勢,提高抗病能力,基肥中適當摻入石灰或者草木灰,可有效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減少根結線蟲的發(fā)病率。
(二)物理防治
1.在有條件的地區(qū)適當進行水旱輪作,降低越冬蟲口基數(shù),可有效降低根結線蟲的發(fā)病率。
2.溫室大棚在夏季溫度達到40 ℃時,棚膜一定要覆嚴,悶棚時間要盡可能放長,進行高溫悶棚5~10 d,可有效降低蟲口基數(shù)。
3.在寒冷的季節(jié),可進行深耕深翻,深度要達到9 cm,最少進行3次深翻,凍傷害蟲及蟲卵。
4.在大蒜和洋蔥種植區(qū),將蔬菜與洋蔥、大蒜進行輪作,可有效減低蟲口基數(shù)。
5.微生物防治。實踐證明,合理施用微生物菌肥可有效防治根結線蟲病。微生物菌肥的原料主要由濕海芋葉粉、甘蔗渣、磷酸氫鈣、硫酸鎂、卡伍爾鏈霉菌等組成,產(chǎn)品有效結合了植物防治根結線蟲與微生物代謝產(chǎn)物防治根結線蟲的功能,具有生產(chǎn)成本低、無污染環(huán)境、能耗低的特點,能明顯改善土壤環(huán)境質量,提高作物的質量和產(chǎn)量,而且防治根結線蟲效果較好。
6.電流防治法。據(jù)研究,根結線蟲對電流和電壓的耐受性較差,可采用3 dT系列土壤連作障礙電處理機在土壤中用DC30-800 V的電流超過50 A/m2進行點擊,可有效殺滅土壤中的根結線蟲。
(三)藥劑防治
傳統(tǒng)防治根結線蟲的藥劑對環(huán)境影響較大,蔬菜農(nóng)藥殘留過高,易造成人畜中毒,也易使根結線蟲產(chǎn)生抗藥性。氨基寡糖素類生物農(nóng)藥可以代替部分高毒化學農(nóng)藥,且無毒害,對環(huán)境影響小,可選用德國拜耳公司的路富達殺線蟲劑進行防治,效果較好,害蟲不易產(chǎn)生抗藥性。另外,定植前應進行土壤處理,每667 m2用10%克線磷、3%米樂爾、5%益舒寶等顆粒劑3~5 kg均勻撒施后耕翻入土,也可用上述藥劑之一在定植行兩邊開溝施入,用量為2~4 kg/667 m2;或隨定植穴施入,每667 m2用藥量1~2 kg,施藥后混土防止根系直接與藥劑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