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
生活有多種模樣。
對于武漢人而言,生活可以是早上起床,到樓下的早餐店買一碗油潤可口的熱干面,晚上再出門吃一頓美味的夜宵;也可以是參加一場馬拉松游泳比賽,在兩岸的歡呼聲中劃波劈浪;還可以是到劇院看一場戲劇,體味人生百味、悲歡情仇……
這就是武漢人。于平凡處見真彰,即生活最好的狀態(tài)。正因如此,武漢是一座讓人難以產生陌生感的城市。當你在這里生活一段時間,你會發(fā)現(xiàn),無論是這座城市還是城市里的人,總能帶給你共鳴。
探討一座城市的人和生活,飲食是永遠繞不開的話題。所謂“民以食為天”,古往今來,飲食不僅是人們日常生活的第一要務,更是一種極其重要的文化符號。
武漢居于華中腹地,水陸便利,可謂四通八達。正是在開放包容的文化氛圍下,武漢飲食在兼具南北特色的同時,又形成了鮮明的自身風格。武漢的飲食可以簡單歸為兩大類,一是正宗的武漢菜,二是小吃。
武漢菜是湖北菜系(鄂菜)的代表。由于武漢地處河湖水域,因此多以淡水河鮮為食,尤其是一道名為“清蒸武昌魚”的傳統(tǒng)菜肴,不僅滋味鮮美、回味無窮,更因毛主席的一句“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而名動天下。
正宗的武漢菜固然美味,但在大多數(shù)武漢人心中,能夠代表武漢特色的美食,其實是小吃。在武漢,人們喜歡用“一早一晚”四個字來形容對小吃的熱愛,并流傳著“過早戶部巷,宵夜吉慶街”的俗語。
“過早”即吃早飯。中國人往往對特別隆重的事才會使用“過”字,比如過年、過節(jié)。所以,將吃早飯稱作“過早”,生動地反映出武漢人對于早餐的重視。在武漢,早飯被認為是最重要的一餐,是每日不可或缺的“儀式”,單從其豐富程度就足以令人震撼。熱干面、糊湯粉、三鮮豆皮、面窩、汽水粑粑、煎包、歡喜坨、燒梅、糯米包油條……武漢早餐種類多達上百種,甚至可以連吃一個月不重樣。
武漢人對早飯的重視其實是當?shù)卮a頭文化的表現(xiàn)。過去,由于碼頭的興起,吸引了大量移民,商人、手工業(yè)者、碼頭工人紛紛進入武漢,商人一早便出街跑生意,工人也早早到碼頭裝貨卸貨。所以,早餐是人們一天體力的重要來源,其豐富性和飽腹感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武漢早餐多高熱量和油炸食物的原因。為了趕時間,求效率,人們還喜歡邊走邊吃。在他們看來,走得飛快,吃得平穩(wěn),才是一個合格的武漢人。即便是在店里吃,武漢人也相當隨性,拿出凳子就可以當餐桌。
在武漢,戶部巷是著名的早點一條街。戶部巷于明代形成,是一條長約150米的古老街巷。由于緊鄰碼頭,自古以來,這里舟車絡繹,人聲鼎沸,匯聚了各類美食。古巷入口處的門頭上,高懸“戶部巷”三個大字,兩側對聯(lián)赫然在目:古城尋口福美味何妨巷子深,絕藝盡人知盛名早播神州遠。進入巷內,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經營小吃的店鋪鱗次櫛比,吆喝聲此起彼伏……在各類小吃中,最受歡迎的非熱干面莫屬。湖北作家池莉在小說《煩惱人生》里就描述了這種美食的做法:堿面下沸水去焯,然后扣進碗里,淋上醬油、麻油、芝麻醬、味精和胡椒粉,最后撒一撮蔥花。在小說誕生的20世紀80年代,熱干面賣兩毛錢。主人公印家厚就感嘆,哪個大城市花兩毛錢就能吃飽早餐?而現(xiàn)在,一碗熱干面賣4塊錢,依然便宜得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