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價比不如方便面,新鮮好吃不如半成品菜,即便如此,超市不起眼的角落里,自熱火鍋還是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畢竟,在疫情結束前,“饑餓”的火鍋消費者只能靠自熱火鍋聊以安慰。
淘寶數(shù)據(jù)顯示,2020年1月20日至2月2日,自熱食品在熱銷產品中排名第二,僅次于螺螄粉,自熱米飯的銷售同比增長高達257.09%,甚至超過方便面平均133.34%的增長。蘇寧大數(shù)據(jù)也顯示,自熱火鍋品類銷量同比漲幅為370.27%。
自熱火鍋這個因懶人經濟盛行而衍生、壯大的產業(yè),不僅有各大傳統(tǒng)線下餐飲龍頭入局,更有不少互聯(lián)網巨頭加持,整個賽道熱鬧且擁擠。只是,眼下難搶的自熱食品究竟是迎來新風口,還是曇花一現(xiàn)?
或許連自熱食品廠家都沒想到,自己能變得如此搶手。
“超市庫房里的貨每天都要補三四次,現(xiàn)在廠家那邊的庫存也比較吃緊,我們只能暫時把空出的貨架擺上其他產品?!敝貞c重百超市某員工向記者表示,自疫情發(fā)生以來,自熱食品一直十分搶手。
可就在半年前,還有人在知乎上討論為什么自熱火鍋并不好吃,而且很貴,還有人那么喜歡。不少回復者都覺得自熱火鍋和真正的火鍋沒法比,自熱火鍋的一大賣點,在于能夠制造吃了火鍋的“幻覺”。
解鄉(xiāng)愁、旅行救急、懶人快手菜……一直以來,這便是自熱食品的競爭賣點,而美味從來就不是它的競爭力。就像知乎網友“Wo兜兜里有糖”所說,“其實自熱火鍋和火鍋的之間的距離,是勾兌酒到幾十年陳釀的距離。”
企查查數(shù)據(jù)顯示,自熱食品從2016年下半年起開始進入大眾視野。2017年,自熱食品迎來爆發(fā),企業(yè)注冊量比2016年增長75%,并于當年雙十一賣出170萬份,徹底引起市場的關注。就連海底撈也推出自熱食品——火鍋和米飯。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自熱食品也在傳統(tǒng)線下商超中陳列銷售,但更主要的戰(zhàn)場實際上還是各大電商渠道。成都大龍燚餐飲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雷星曾公開提到:“電商部月銷售額在20萬元左右,增加了自熱火鍋后,月銷售額激增到160萬元以上,月增長率超過100%,目前我們的淘寶店和京東店銷量仍在持續(xù)增長中?!?/p>
疫情期間,各大廠家更是絞盡腦汁出奇招。2月16日,小龍坎參加聚劃算專場“主廚直播做菜”,透過手機屏幕,主播一邊吃著冒著熱氣的火鍋,一邊努力帶貨,深夜的饞蟲被迅速擊中。2月17日凌晨開售10分鐘,小龍坎自熱火鍋售賣就超10000盒,20分鐘全店交易額破20萬元。2月17日的成交,相比1月17日增長超過1200%。
面對這樣的利好時機,海底撈也在設法恢復產能。由于運輸和疫情發(fā)展等因素的限制,海底撈自熱食品在復工復產上有所延遲,但仍然決定通過自建工廠、OEM代加工等多種方式大幅度提高產能。
目前,市面上售賣的自熱火鍋一般分為兩層,上層放置食材和料包,下層放置發(fā)熱包,將冷水倒入下層沒過自熱包、蓋上上層,自熱火鍋便開始發(fā)熱,只需等待片刻便可以食用。
發(fā)熱包的原理并不復雜,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生石灰。生石灰與水接觸后產生化學反應,在產出氫氧化鈣的同時釋放大量熱量,在5-10秒內可快速升溫到150℃,產生的蒸汽可以達到200℃,高溫可以維持15到20分鐘,為煮熟上層食材持續(xù)提供熱量。
食品發(fā)熱包最初的應用場景是野外軍隊作戰(zhàn)。1973年,美國納迪克研究發(fā)展工程中心受美軍委托開始進行單兵野戰(zhàn)口糧熱食化的研究。1978年,美國軍隊推行“野戰(zhàn)快速集體熱食保障”,推出型號為“T口糧”的新興野戰(zhàn)飲食系統(tǒng),即自熱食品?!癟口糧”由肉類、蔬菜和淀粉產品組成,口味接近日常飲食,且不需要冷藏,常溫下保質期長達兩年,解決了行軍過程中食品的制作和儲存難題。
1990年,無火焰口糧加熱器在美軍大規(guī)模推行。1991年“沙漠風暴”行動期間,4500萬個無火焰口糧加熱器運送到海灣地區(qū)。1993年,無火焰口糧加熱器與單兵快餐口糧第八餐譜正式配套并全面在部隊推行。
2000年前后,這種自熱食品技術從西方傳入我國軍隊伙食系統(tǒng)中。一年后,單兵自熱口糧出現(xiàn)在參加國際愛爾納突擊偵察兵比賽的特種兵的供應伙食中;2016年4月,《解放軍報》報道中指出,在一次空降兵演習中,我軍首次使用由軍委后勤保障部某研究所研制出的最新型集體野戰(zhàn)口糧——餐份化淺盤產品。
在軍用自熱產品中,多是用鐵盤、塑料袋來作為外包裝。衍生到食品領域,為了方便運輸和攜帶,降低包裝成本,外包裝材料也做了相應更替。以自熱火鍋來說,外餐盒多采用聚丙烯材質且具有極高的耐熱性,在150度的高溫下不會變形。
發(fā)熱原理簡單,看起來沒什么技術門檻,但發(fā)熱食品背后卻蘊藏著十分激烈的競爭格局。
作為人人嘗鮮的新奇產品,自熱火鍋曾是各大KOL的必選素材。B站“翔翔大作戰(zhàn)”、“賢寶寶Baby”、“大胃王密子君”等多位百萬UP主都曾進行過自熱火鍋評測。而流行的背后,其實是“懶人經濟”和“一人經濟”的盛行。
在都市快節(jié)奏的發(fā)展下,大量在一二線城市打拼的年輕人疲于奔波,不會或者不想做飯,自熱食品自然就成為不少人的首選。一人份設計與簡單的操作,更是滿足了年輕消費者“一人食”的需求。
從注冊企業(yè)數(shù)量來看,由于自熱食品多為“代工”產品,食材、發(fā)熱包和包裝等都由其他工廠代為加工,多方整合而來,品牌方多為“組裝商”,所以總體注冊量較少。截至2020年2月26日,自熱食品企業(yè)的注冊量僅有149家。這些企業(yè)主要集中在四川省。
生產自熱食品的企業(yè)主要有三類,一是專注自熱食品領域的新品牌,如自嗨鍋、筷時尚等;二是原有的火鍋品牌,如小龍坎、海底撈等;三是依托生產線進行產品橫向拓展的休閑零食品牌,目前,良品鋪子、百草味、三只松鼠三大休閑零食巨頭都已經入場。
這三家企業(yè)的產品涉獵十分廣泛,幾乎市面上常見、流行的零食品種都能在其店鋪中見到。自熱食品火起來后,這三家企業(yè)也推出自己的系列產品。盡管在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上,這三家零食品牌的自熱產品銷量并不靠前,但也為產品鏈的完善和豐富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除此之外,網易嚴選也憑著流量優(yōu)勢入局,如此一來,自熱食品賽道的競爭便逐漸白熱化。在還沒有出現(xiàn)一個擁有絕對優(yōu)勢的王者之前,行業(yè)里的所有企業(yè)或許仍需挖空心思找到突破口。
淘寶數(shù)據(jù)顯示,2020年1月20日至2月2日,自熱食品在熱銷產品中排名第二,僅次于螺螄粉,自熱米飯的銷售同比增長高達257.09%
疫情當前,傳統(tǒng)餐飲行業(yè)遭遇至暗時刻的同時,為自熱食品行業(yè)帶來新機遇。但真空期過去之后,自熱火鍋又該如何保持這種火熱的局面?
事實上,自熱火鍋局限性強、價格較高、口味一般等因素,讓不少人嘗試第一次后再也不會回購?!?0元左右的價格,夠我自己隨便買點菜來煮個麻辣燙或者關東煮,自熱火鍋里的菜來來去去就是那幾種,而且口感有點奇怪?!盠ulu曾在意大利留學四年,她還記得自己在國外第一次吃到自熱火鍋時,幸福感油然而生。不過兩三次之后,她就更愿意自己動手做了。
如Lulu一樣,嘗試一兩次之后便不再購買的人還有很多,這也是自熱火鍋后來不那么“網紅”的原因之一。
如今,僅有部分城市能叫上火鍋外賣,更易購買的自熱火鍋便成為不少人的解饞神器。曾經銷量平平的線下商超被洗劫一空,線上銷量更是節(jié)節(jié)攀升,這個“過氣網紅”似乎也再一次迎來高光時刻。
有業(yè)內人士分析,自熱食品的發(fā)展仍處于初級階段。疫情過去后,隨著傳統(tǒng)方便食品和外賣行業(yè)的不斷擠壓,自熱食品恐怕也很難維持激增的銷量。此外,線下火鍋店外賣業(yè)務將逐步開展。有火鍋商家表示,他們已有計劃在疫情結束后研發(fā)更多的品類,如“一人食”套餐等,價格預計控制在25元左右。如此一來,其實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自熱火鍋的競爭力。
天貓方面的數(shù)據(jù)顯示,自熱小火鍋的消費群體集中在00后、95后,其中,18-24歲的人群占到47.75%,25-29歲的人群占19.61%。大學生和剛入職場的白領階層占比近5成。
這就更需引起自熱食品企業(yè)注意,這些年輕消費者對食品方便的追求,并不意味著對口味的放棄。自熱食品從2015年走紅社交媒體后,受口味等影響,看上去整體情況有些不溫不火。但不斷有入局分羹者,這說明自熱食品不僅能帶來收益,通過線上、線下渠道的方式還能幫助品牌擴展影響力。
此次疫期,自熱食品再次成為消費者的寵兒,可以看到多位玩家的入局和品牌們對自熱產品線的重視。春天已至,或許應該給所有自熱食品企業(yè)澆上一盆冷水。盡快撕下“口味一般”、“價高量少”、“安全隱患”等負面標簽,再擴展出更多的適應場景,也許才能讓自熱火鍋熱得更久一些。
● 資料來源:微信公號鋅刻度、網易號新零售百科、虎嗅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