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乃銀
中華大地孕育了五千年悠久文明,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不計其數的優(yōu)秀文明成果,其中精神養(yǎng)分最為豐富的無疑是經典詩文。在“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筆者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在任教班級開展了“品千古美文,做書香學子”的美文誦讀活動,收到了較好的育人效果。
一、以美文誦讀培育道德土壤
“品千古美文,做書香學子”活動,旨在繼承中華文化的優(yōu)秀傳統,提高廣大青少年的道德文化修養(yǎng),弘揚民族精神。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一直是社會關注的一大焦點。在注重素質教育的今天,對青少年進行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用中華傳統文化打好學生的人生底色,提升其文化品位,為學生的人生夯實文化基底,實現青少年全面、和諧發(fā)展,無疑是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此外,教師通過講授經典美文,將其中蘊含的智慧、美好品德和優(yōu)秀民族精神潛移默化地注入學生的心田,進行人文德育,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和諧發(fā)展,將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個有效切入點。
二、以美文誦讀構筑精神風骨
心理學家指出,人的記憶力在兒童時期發(fā)展較快,十二三歲時達到高峰。因此,美文誦讀應從孩子抓起,可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旨在為孩子積累一些可以終身去消化、理解、吸收的文化儲備。
中國的語言文字之根是經典古詩文,這些文章就是最好的范文。經典美文不但行文優(yōu)美,而且其歷史價值和蘊含的哲學思想也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天下為公”的理念;“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風骨;“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位卑未敢忘憂國”的精神;“無為而無不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道德原則……這些先賢名言都將幫助青少年感知民族歷史,堪稱中華民族構建人生觀的重要養(yǎng)料,是民族精神傳承發(fā)展的重要凝聚力。
三、美文誦讀活動的實施過程
目前,筆者任教的兩個教學班,近百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品千古美文,做書香學子”活動之中,許多學生已背誦、記憶大量經典詩詞美文,活動效果顯著。筆者主要采取以下方式開展誦讀活動。
(一)精挑細選誦讀內容
筆者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鹿邑縣第一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的教學特點,利用業(yè)余時間,研讀大量詩詞美文讀本,并與經驗豐富的教師討論斟酌,按照文章的文學價值、歷史價值、精神價值對文章進行取舍分類,精選了經典古詩文200余篇,將其集合成冊供學生誦讀。這些國學經典無不文質兼?zhèn)?、含義雋永、音韻和諧,讀來瑯瑯上口。
(二)合理設置活動時間
筆者在兩個班每周的課程表中靈活安排了古詩文誦讀課。另外,每天的晨讀、下午第三節(jié)課后的活動課,均安排有美文誦讀。這樣,學生每天誦讀時間約1個小時,平均三五天即可背誦2-3篇古詩文。每個學期結束前,筆者將進行古詩文誦讀檢查,要求每位學生每個學期能熟練背誦經典詩文20首,并為合格的學生頒發(fā)獎品以示鼓勵。同時,還要求學生能夠默寫詩文,古詩文用字考究,筆者要求學生做到能背會寫,爛熟于心。如此,日積月累,堅持不懈,對學生的精神意志來說,也是極大的鍛煉。
(三)探索豐富活動形式
孩子的言語世界一如田園,芟除“雜草”的最佳辦法便是種滿“莊稼”。在誦讀活動中要有組織形式的變化,要有新鮮事物的刺激。教師可通過小游戲、競賽,設定一些簡短的歌謠,準備一些圖文并茂的卡片,搜集相關的軼聞趣事等生動活潑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美文誦讀的熱情。如:
1.詩配畫和詩畫作文:每周從背誦的古詩詞中,挑選出自己喜歡的作品并為它配上一幅合適的圖片;或者每周選一篇古詩文作為題材,寫一篇日記。
2.登陸古詩文資源網站,更多地了解古詩文。
3.看動畫背誦詩文,聆聽專家講座。
4.詩文手賬:把自己學過的詩文抄錄下來,并配上照片,附上詩文中最喜歡的一句格言警句,配上插圖,設計成喜歡的樣式記錄在本子里。
5.家庭背誦:每周和家長共同背誦一篇文章,營造“書香家園”氛圍。
(四)延伸、拓展活動內涵
國學博大精深,遠非只有詩文。如能在國學經典誦讀以外,根據學生興趣愛好、個性特長,鼓勵其開展與琴、棋、書、畫、茶藝、戲曲、舞蹈相融合的藝術活動,則學生的國學底蘊、文化素養(yǎng)將更為豐厚。因此,筆者安排每個班級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古詩文誦讀綜合藝術表演活動,并將此活動作為評定學生德育素質的重要標準。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痹谖覀兣e行的古詩文誦讀藝術展示課上,許多學生將詩文誦讀與古琴、漢服、茶藝、禮儀等活動形式相結合,大膽創(chuàng)新,滿懷熱情,沉醉在經典古詩美文的誦讀之中,他們以多姿多彩的形式詮釋了經典古詩美文的深刻內涵和高遠意境。
(責編? 李亞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