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婷婷 李焱洪 周玥
[摘 ? ? ? ? ? 要] ?目的:通過對五邑地區(qū)高職院校學生兼職情況的調查,為不斷完善大學生兼職活動的服務與指導提供科學依據。方法: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的形式,對五邑地區(qū)高職院校學生的兼職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結果:很多學生都做過兼職,但兼職類型與專業(yè)匹配度不高,獲取兼職的途徑主要為熟人介紹和網絡招聘,學生兼職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結論:針對這些問題,分別從大學生、高校和社會層面提出相關建議,以更好地促進高職院校大學生的發(fā)展。
[關 ? ?鍵 ? 詞] ?大學生;兼職;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 ?G717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13-0208-02
高職教育作為一種比其他教育類型更貼近市場、更注重實用性的教育,其人才培養(yǎng)類型也以實用型與應用性為主,企業(yè)對人才的要求也已經不僅僅局限在學歷上,而是更加關注畢業(yè)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是否具有社會工作經驗。兼職作為社會實踐的重要形式之一,越來越受到高校大學生的青睞。如何科學合理兼職,已經成為學校、社會和大學生共同關注的焦點。本研究試圖通過對五邑地區(qū)高職學生校外兼職的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調查,探討兼職對大學生目前的學習生活以及將來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影響,為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提供可行性指導,為高職院校學生身心健康干預提供科學性依據,同時也為職業(yè)院校教學管理改革提供參考。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調查方法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為橫斷面研究,以五邑地區(qū)高職院校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采用線上線下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的方法進行資料收集,問卷內容包括三個方面:(1)基本資料:學生的年齡、性別、年級等;(2)兼職情況:如兼職的類型、兼職的頻率等;(3)對兼職的看法:如兼職的利弊,兼職的必要性等。
(二)資料整理與統(tǒng)計分析
采用Epidata version 3.1軟件雙人錄入,建立分析數據庫,采用SPSS version 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檢驗水準為α=0.05。計量資料用(x±s)表示,計數資料用百分率(%)。
二、調查結果
(一)問卷回收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1080份,其中剔除填寫不完整和存在邏輯錯誤的問卷,總共回收有效問卷1024份,有效回收率為94.8%。
(二)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
本次調查對象共1024人,其中女生714人,占69.73%,男生310人,占30.27%。年齡為17~22歲,平均為(19.59±4.77)歲。大一學生為670人,占65.43%;大二學生為278人,占27.15%;大三學生為76,占7.42%。
(三)大學生兼職目的
經調查,本次回收的1024份問卷中,614位大學生沒有做過兼職,占59.96%,410位大學生做過兼職,占40.04%。為“接觸社會,積累社會經驗”而做兼職的大學生,為342人,占83.41%,所占比例最大,以“提高自身能力”為主的大學生為298人,占72.68%。而出于“獲得金錢”為兼職目的人數占70.21%,“為未來的業(yè)創(chuàng)業(yè)打下基礎”為目的大學生181人,占44.14%,對于受周圍朋友影響和父母要求而做兼職這一項,占比例較低,分別為13.28%和3.22%。
(四)大學生兼職與專業(yè)匹配程度
對于兼職類型,大學生主要意愿從事的類型為餐飲服務、家教或教育機構、宣傳促銷等行業(yè)的工作,所占比例分別為55.07%、36.71%、32.91%;校園代理所占比例為17.70%,文職類工作和演藝類工作分別為16.21%與6.54%,其他工作所占比例為22.07%。另外,根據調查數據,認為自己從事的兼職與自己專業(yè)完全相關的只占了2.05%,而與自己專業(yè)不相關的兼職為62.89%。兼職工作與專業(yè)有部分相關的為35.06%。
(五)對從事兼職工作的態(tài)度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在從事兼職的學生人群中有40.53%覺得很有必要兼職,1.66%的人覺得兼職沒有必要,其他237人
表示中立,所占比例為57.80%。在調查大學生覺得兼職是否對自己的學業(yè)有影響時,認為兼職對自己的學業(yè)有很大影響的人數占為3.90%,66.00%的學生認為有一定影響,30.10%則認為沒有影響。
(六)大學生獲取兼職信息的渠道
從獲取兼職信息的途徑來看,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主要為熟人介紹的人數為232人,占56.59%;比例第二高的為網絡,人數為185,占45.12%;從校園招貼、社團機構獲取信息的人數為160人,占39.02%;同時自己主動聯系感興趣的單位所占比例為27.73%;報紙雜志占16.84%;中介機構和公司直招的方式所占比分別為14.84%和11.03%。
(七)如何兼顧兼職和學習
通過調查,84.43%大學生是“盡量把兼職時間安排在周末”,“跟老師請假”占2.42%,為了兼職而曠課的情況為4.60%,另外8.55%的大學生為了學習,直接選擇放棄兼職。
(八)兼職的權益保護
調查顯示,在兼職過程中,31.37%的大學生遇到過“報酬沒有保障”問題,27.45%的大學生遇到過“安全”問題,工作時間與工資反差太大的情況為23.53%,13.07%遇到過“被中介或公司欺騙”問題,甚至還有4.58%的大學生到過“性騷擾”的問題。由此可見,大學生兼職的權益保護問題不容忽視。
三、討論
(一)大學生兼職的基本情況
當今社會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不論是深度和廣度都對大學生提出新的要求和標準,對大學生來說,兼職既是一種能力的鍛煉,增加進入社會的籌碼,又可以增加經濟收入。研究發(fā)現,經濟因素是新時代大學生兼職的重要影響因素[1]。一方面,貧困家庭的學生可以通過兼職來減輕學雜費和生活費的壓力;另一方面,普通家庭的學生又可以滿足自己更多的消費需求。本研究顯示,為了“接觸社會,積累社會經驗”而做兼職的學生占83.41%,可見,絕大部分學生從事兼職的目的比較明確。通過兼職,大學生可以將自己在學校里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同時可以獲得精神和物質的雙重回報。但是大學生從事兼職的類型主要為餐飲服務、宣傳促銷等服務型工作,技術含量低。一方面,受學校學習時間的限制;另一方面,也與大學生目前社會經驗不足,技術知識儲備低有關。
(二)大學生學習與兼職的處理情況
在被調查的學生中,84.43%的學生“盡量把兼職時間安排在周末”,為了兼職直接逃課的情況不多,證明學生在兼職中,能夠較好地處理兼職與學習的關系。作為大學生,主要的任務還是學習,在兼職之前,要首先明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方向,把握好學習與兼職的度,找好學習與兼職的平衡點,敢于嘗試一定技術含量的兼職,從而在兼職中學習。研究發(fā)現[2],兼職可以提高大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財務管理能力、自信心以及工作技能,但學術活動、課外活動參加次數的減少、休息時間的減少將會對大學生的學術生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三)大學生獲取兼職信息的途徑與權益保護
根據研究,江門五邑地區(qū)學生獲取兼職信息的主要途徑為熟人介紹和網絡渠道,通過學校勤工助學部門與公司直招的情況較少?;ヂ摼W背景下在校大學生能夠獲取的兼職信息較多,但真實有效的信息較少,經常出現兼職信息與實際工作不符的情況,甚至有詐騙分子會通過網絡發(fā)布豐厚的兼職報酬作誘餌詐騙學生錢財。網絡中部分兼職信息和熟人介紹的途徑由于沒有建立完善的保障和交易機制,再加上大學生初入社會,涉世未深,缺乏防范意識、自我保護能力,在利益受到侵害后也不知道如何維權。因此他們的健康權、身體權都極易受到外界的不法侵害。
四、建議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學生層面
首先,大學生要確定未來發(fā)展的方向,做好職業(yè)規(guī)劃,畢業(yè)后是直接就業(yè)還是繼續(xù)深造,以此來合理分配時間。兼職只是大學生活的一小部分,提升能力的方式也不止兼職一種,應抓住在校的學習機會,參加學術比賽、“三下鄉(xiāng)”實踐活動等,不斷提高自我專業(yè)知識技能和職業(yè)素養(yǎng)。其次,要盡量從正規(guī)渠道獲取兼職信息,加強篩選信息的能力。另外,找兼職時應優(yōu)先考慮與本專業(yè)相關或相近的崗位。最后,提高法律及風險意識,平時多參加一些反詐騙、法律法規(guī)等方面的知識講座,注重個人信息的保護,在兼職過程中權利受到侵害時要懂得使用正確的方法進行維權。
(二)高校層面
首先,學校要做好兼職渠道管理,拓展校內外兼職平臺與資源,盡可能多提供既與專業(yè)相關、又規(guī)范穩(wěn)定的兼職崗位,把大學生兼職與社會實踐、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有機結合起來,強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途徑,讓學生到更廣闊的第二課堂中提升自己。同時,學校應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充分挖掘企業(yè)資源,建立穩(wěn)定的校外實訓基地,并根據市場行業(yè)情況及時調整。針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兼職形式,不僅能解決有關學生學雜費的問題,也能更好地發(fā)揮職業(yè)院校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基地的作用。其次,高職院??沙闪⒋髮W生兼職服務機構,以服務于學生的社會兼職。如成立“大學生兼職信息中心”等,開設相關課程進行培訓;另外,做好兼職的安全教育、信息追蹤、咨詢維權等方面工作,以有效指導大學生兼職和保障大學生的權益。最后,利用好“展翅計劃”這個平臺?!罢钩嵊媱潯笔菄鴥仁状斡墒〖墮C構為大學生提供大規(guī)模、多元化見習實習的崗位,打造了一個企業(yè)自由準入、大學生全年常態(tài)參與的“無縫”網絡平臺。學校可以號召大學生從入學開始就參與“展翅計劃”,并通過多元化的社會實踐和職場體驗活動來提升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能力。
(三)社會層面
首先,完善人才市場就業(yè)體系與大學生社會保障制度,給予畢業(yè)生系統(tǒng)化、專業(yè)化的指導,以緩解大學生的就業(yè)壓力。其次,加強對中介機構的監(jiān)督審核,加強大學生兼職市場的監(jiān)督,杜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提防心理差等缺點進行詐騙而獲取個人利益的行為。最后,健全大學生兼職保障機制??赏ㄟ^對勞動法的修改和完善,把大學生納入勞動法的調整范圍體系,給予兼職大學生的勞動者身份,并成立相關部門,負責協調大學生與雇主之間的利益糾紛,有效保障學生的權益。
在“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兼職對其社會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能力都有一定的幫助。大學生應該分清主次,處理好學習與兼職的關系,同時,高校和社會應該共同努力,有效保障學生的權益,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實踐水平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鄭琳泓,潘玄燁.新時代大學生兼職獲得感研究[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19,37(4):48-52.
[2]馬鋆龍.大學生兼職的時間配置分析:以沈陽師范大學為例[D].沈陽:沈陽師范學院,2013.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