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旭陽
摘 ? 要: 請求言語行為屬于情感類語言表達形式的一種,請求言語行為的主要構成和基本序列具有普遍性的發(fā)展特征,但受文化價值差異的影響,不同語言在選用請求修飾語的過程中,會顯示出不同的交際風格,結合社會語言學的研究成果來看,交談雙方的社會地位會影響言語行為。本文對英漢直接請求的言語行為進行對比分析,以更好地了解中西方交際風格特點。
關鍵詞: 英漢直接請求 ? 言語行為 ? 對比研究
在同一社會語境下,受到年齡、性別、請求目的的影響,會出現(xiàn)不同的言語行為,東西方社會環(huán)境存在明顯的差異性,文化價值觀等基本理念各不相同,導致英漢請求言語行為組織方式不同。言語行為理論最早是由英國語言學家提出的,認為言語行為作為語言交際的最小單位,帶有預告、描述、命令、感謝、歡迎等表達形式,是人們交際過程中常用的一種語言形態(tài)。其中,希望對話的對象立刻停止或實施某種行為的語言表達形式就是請求言語行為。
一、英漢直接請求言語策略選擇的對比
中西方不同的語言文化決定了表達請求語的策略選擇方式不同,英國選擇的請求語比較直接,中國更注重內(nèi)涵的情緒表達,在請求言語策略選擇的過程中,主要通過間接表現(xiàn)的形式,為被請求者提供選擇的余地。
例如,在上司對下屬、長輩對晚輩的請求言語策略選擇過程中。
英國:1. Close the door. Give me a cup of coffee, please.
2. I want you type the report for me now.
中國:1.把窗戶關上吧,風太大。
2.下班回來時順便買點水果。
3.幫我寫份發(fā)言稿,今天下午開年終總結大會。
從以上的需求陳述中,我們可以看出,英語在表達請求言語行為的過程中,如果是長輩對晚輩,那么通常會選擇please祈使句形式,這種直接性的言語行為帶有一定的命令性,中國的表達形式十分禮貌和委婉,并留有一定的選擇余地。之所以產(chǎn)生這樣的語言差異,主要是因為中西方的價值取向不同,西方文化中個人主義作為主流的價值觀念,強調(diào)個人獨立性,每個人都需要受到尊重,即使年齡地位不同,也需要建立平等的人際關系,中國文化更加強調(diào)集體主義價值觀。受傳統(tǒng)儒家文化的影響,中國人會下意識地強調(diào)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即使在發(fā)出請求言語行為時,也會給予對方一定的尊重。
二、英漢直接請求言語行為的交際風格對比
請求言語行為是讓某人做某事,修飾語的選擇會直接受交談雙方社會關系的影響,如教師對學生發(fā)出請求,兩者名正言順地遵守關系,在語言組織過程中,無須過于強調(diào)間接表達,一般會使用祈使句和陳述句,學生會將表達內(nèi)容作為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執(zhí)行。
例如:教師請求學生上課不要遲到。
英國:1.I wish everyone will not be late for class.
2.Why not come earlier?
Dont be late next time.
中國:1.下次不要遲到了。
2.以后早點來上課。
從以上請求言語行為中可以看出,當存在一定權利差距時,受不同社會文化的影響,表達方式的選擇也會不同,社會文化群體中必然存在權利差距,中西方在權利問題處理過程中,選擇的方式不同,西方文化屬于平行的社會結構,中國文化內(nèi)容則存在差序格局,西方人更加主張自由平等,教師采用的語言形式具有較強的目的性。直接請求以陳述和祈使兩種表達形式為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請求言語行為中,西方常用祈使,中國常用陳述,語言的選擇與社會地位及年齡兩個因素密不可分,西方的請求言行更加直接,兩者處于平等社會關系下直接請求的出現(xiàn)頻率更高,中國人習慣間接表達,發(fā)出的請求命令更易于接受。
三、英漢直接請求言語行為中請求修飾語的選擇對比
1.“開口語”的選擇。中西方請求修飾語的種類十分繁雜,英國請求言語行為中幾乎不包含稱呼語,因為英國文化更加強調(diào)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中國請求言語行為中大多數(shù)帶有稱呼語,這是受中國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影響。人與人之間為了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需要盡可能縮短兩者之間的距離,選擇得體的稱呼,能夠讓自己發(fā)出的請求更易于接受,中國人注重互幫互助和團結合作,漢語中常使用一些帶有密切關系象征的開口語。
例如:英語中的(1)Would you mind... (2)dont suppose... (3)I would be grateful... Would you be so kind as to... (4)Would you have the kindness that...等。
漢語中的如“記著、想著”“別忘了”“幫我” 等開口語常用在關系緊密的家庭成員中。
2.“強調(diào)詞”的選擇。強調(diào)詞主要指在請求言語行為開展的過程中,對請求內(nèi)容起加強作用的詞語,西方文化強調(diào)個人主義價值觀,加強詞經(jīng)常被用在緊急情況下或具有密切關系的朋友家人中,而漢語請求言語行為中常用加強詞起強調(diào)作用。中國文化集體主義觀念,會降低加強詞中的命令性,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使用,尤其在親朋好友和熟人之間使用,更能體現(xiàn)出彼此的親密感。
如:英語:“come on” “at once”等 。
漢語:“千萬”“無論如何”“一定”等。
四、英漢直接請求的形式對比
英語的直接請求言語行為大多含有命令的語氣,看似請求實則強硬地提出了一些要求,西方人為了避免誤會的產(chǎn)生,會有意減少這類句式的使用,認為具有冒犯性。
如:英語請求言語行為:“Mrs. Chen!Please!Sit!Sit!”例子中的“Sit”聽起來像一種命令詞匯,非常不禮貌,會給人帶來一種自己像條狗被主人吆喝著的感覺,所以西方人“請對方坐”會通過以下方式表達(1)Will you sit down? (2)Wont you sit down?
與漢語的請求言語行為進行對比,在中文里命令式的語句并不會帶來表意誤解,漢語里只需要用簡單的“坐”就完全彰顯出了主人的禮貌,甚至給對方帶來熱情好客的直觀感受,請求言語行為適用于大多數(shù)的場合。如果向西方一樣用疑問句式“坐下,好嗎?”反而會引起人的反感。中國人在生活中提出請求時,大多數(shù)都會使用直接請求的方法。
1.陳述句:根據(jù)言語行為理論,英語中陳述句的陳述句表達形式在英美人看來過于直接,并帶有強烈的命令性,通常不會采用, 除非是上級對下級,Ill be much obliged if youd close the door.在句首增加Ill be much obliged if(如果……我將不勝感激)從而有效減弱語句中的命令語氣。漢語中使用陳述句表達請求,通常不會采用“我要你把門關上”這種強制性的方式, 因為中國人認為這樣的表達方式帶有挑釁的意味,容易引發(fā)矛盾。
2.疑問句:在英語中,采用疑問句進行請求言語表達,聽起來很有禮貌,是常用的表達形式,語言的組成也帶有多樣化的特點,①Would you please close the door?②Would you mind closing the door?③Could you please close the door? 如果將句子中的情態(tài)動詞改變?yōu)檫^去時,請求言語行為中含有的命令語氣將進一步減弱,實際上像“Could / Would you please do...” 和 “Woud you mind doing...” 句式在英文表達請求言語行為中較為常見。 漢語中使用疑問句表達請求,聽起來看似很禮貌,但實際表達的成果與英語具有較大差異,因為這種表達方式從表層含義來看是在認真地詢問他人的意愿,并在實際上表達了請求的內(nèi)容,但受到中國語言內(nèi)涵的影響,表達形式過于虛偽,表達方式太過正式,會拉開彼此之間的距離。如“你能把門關一下嗎?”會讓對方覺得跟自己見外,實際生活中當真的跟對方生氣時,倒是經(jīng)常用這種帶有距離感的語言方式表達請求,顯示自己的不滿。
3.祈使句:在英語中,采用祈使句進行請求言語表達,屬于直接言語行為,在西方并不常用,因為祈使句通常帶有冒犯性,①Close the door.②Please close the door.③Close the door, please.漢語中使用祈使句進行言語表達請求最常見,中國人在溝通過程中經(jīng)常使用一些直接表示意愿的詞語,如“帶”“拿”“借我”等請求表達。①把門關上。雖然看起來這種請求語句帶有命令性,但是經(jīng)常在中國家庭成員和彼此親近人之間使用。②請把門關上。在句首加了“請” 字,話語變得客氣許多,但在中國并不常見,需要一定的社會關系作為約束。③把門關上,好嗎 、行嗎 、可以嗎等附加問句,會讓請求的語氣成分逐漸轉變?yōu)樯塘空Z氣, 聽上去十分客氣,實際上這樣的句式在漢語中是最委婉的表達請求的方式。④麻煩您 、勞駕把門關上,好嗎?在句首增加請求修飾語, 聽起來客氣有禮,主要被用在與陌生人的交談過程中。
通過三種表達形式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西方人更傾向于使用疑問式表達請求,委婉表達形式能夠顯示出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中國人更傾向于使用祈使式表達請求,直接的表達形式能夠顯示出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
五、英漢直接請求語言系統(tǒng)對比
英語語言具有形式化的發(fā)展特點,變化規(guī)律十分明顯,注重以形顯意, 例如,英語中經(jīng)常用情態(tài)動詞would代替will,could代替can,這樣的語言表達形式更禮貌,英語經(jīng)過長時間的發(fā)展,“Could / Would you please do...”這樣的疑問句已經(jīng)逐漸喪失了疑問含義, 并發(fā)展成為表達請求或命令的一種言語行為。漢語的表達更注重內(nèi)涵化,語言的形式表達手段較少,比較明顯的特例,如漢語的情態(tài)動詞不會像英語一樣發(fā)生時態(tài)變化,漢語表達不能依賴固定形式,請求含義的言語行為需要注重語氣,與英語不同,漢語經(jīng)常會在祈使句后面增加附加詞,通過這些詞匯改變語氣。
六、結語
在進行英漢直接請求的言語行為對比分析過程中,主要從言語策略的選擇,言語行為的交際風格,請求修飾詞的應用,直接請求的形式對比,語言系統(tǒng)對比等方面開展論述,得出結果,在統(tǒng)一社會語境下,由于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直接請求言語行為呈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性。
參考文獻:
[1]夏美華.英漢留言條中請求策略的對比研究[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07.
[2]馬曉菲.英漢拒絕言語行為對比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
[3]王曉磊.英漢請求語的比較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2.
課題:英語“直接請求”的語用策略研究
項目編號:??谱帧?019〕037號
來源:吉林建筑科技學院
課題:基于OBE理論的英語語音教學模式研究
項目編號:JGJX2020D518
來源: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
課題:《英語語音》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建設研究
來源:吉林建筑科技學院